勇敢的人并非愚蠢蛮干、毫无理性的无所畏惧,而是用高贵的意志力克制恐惧,勇敢去面对让自己本性退缩的危险。
——乔安娜.贝利
当我们学会从更高的层次俯瞰自己的内心,当我们开始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时,我们就会一点点获得敢于面对一切生活难题的力量。让我们往往意想不到的是,由于无望不可的信心一天天的强大,我们会渴望着和那些老的问题决一雌雄。内在的胜利让我们拥有了更高层次的资源,帮助我们面对生活中的每时每刻。是的,虽然还要经历许许多多的战斗,但胜利的曙光已经近在咫尺: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我们对自我真相认识的不断深化,亲密敌人的力量开始衰落。除了虚假自我所宣称的那些东西,消极的自我认知就将不复存在。
比如说,不想看到你害怕某人某事的那个自我会一直告诉你,不要去面对那些自己早已存在的缺点,包括那些羞于启齿的事情。嗯,这个自我在说谎。真相是这样的:任何想要让你掩饰缺点,或者干脆蒙蔽自己的那个自我都不是在为你而考虑,都是在和你自身利益背道而驰。
这些就是证据。
每当亲密的敌人感觉某些并非自我期望的事情就要发生时,就会说服你改变主意,悄悄地让你相信那个艰难面对的内在状况要比你远远强大得多。不管怎么样,从逻辑上讲我们不需要逃避我们不害怕的东西。所以,如果我们害怕什么,那它就肯定比我们强大。你看到陷阱了吗?这个虚假概念认为承认逃避内在或外在状况就等同于承认最终只能被它击败。这个潜意识的结论只会意味着一件事:潜意识的恐惧想要让你能够一直为它服务。我们必须丢掉这种什么都害怕的状态,这种新勇气的大小与我们寻找自我真相意愿的大小成正比。对于我们一直深受恐惧折磨的生活来说,任何的真相都要比一百万个谎言更有力量。眼下就是一个值得深思的伟大真相:没有后面那个害怕失败的想法,心理的恐惧就没有任何能量。如果把生活中所有失败的想法统统丢掉,恐惧就会最终一败涂地。正如盖伊在他《从纠结中解脱》一书中所述,真相就是失败从来就没有真正存在过:
永远不要承认失败。只要能够学习,你就没必要受到任何过去挫折的困扰。这里有事实为证:任何参与内在自我修习的男男女女都一定能够获得生活的成功。理由如下:智慧永远都是逆境的死敌。但是若想获得智慧,就要参加一场特殊的战斗。如果这场战斗需要一面旗帜,那么旗帜上应该写着下面这个战斗口号:“我一定能找到!”是的,你可以了解事实。你可能并不知道如此孤独、忧心满怀的原因,但你能找到这个原因。也许你并不明白怎么会对于敌人的真实意图一直置若罔闻,但你能找到。把这几个字当成是为自由而战的呐喊。用它们去击败向你挑战的敌人。
所有这些鲜明的事实把我们带到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只要有学习的可能,就有战胜所有过去、未来痛苦的可能。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内心不愿意看到失败的终结呢?
显然,在我们每个人身体的成长发育过程中不存在任何针对自身的内在之争。我们的身体会发育成熟;我们学会系鞋带,学会跳舞,学会做体操。我们自然而然地掌握社交技能。我们还在精神方面不断成长:我们学会新的语言,掌握科学原理或学习数学公理,扩大我们的知识面。这一切也都是自然而然的。
在内在的心灵领域,虽然我们已经能够很好地掩饰自己内心的波动,但我们从来没有妥善地解决这些始终不变的恐惧和愤怒,始终不变的疑虑和担忧。之所以没有做到是有原因的。
我们的身体自我遵从着成长的规律,不用任何努力就能够最终发育成熟。而与此不同的是,我们的精神自我并不是以演进发育的方式成长的。它是自觉自愿的。不要误会,它需要对我们自身做出有意识的选择和努力。真正的内在成长价值堪比珍珠,是需要终生追求的漫长之旅。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这个伟大的内在探索之旅,但是首先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它对于完整充实生活的必要性。我们一定要对它充满热望。然后,我们必须愿意去经历这种特殊成长所必然经历的自我冲击。由于你一直生活在旧的自我之中,因此在进行新的斗争过程中不会感到孤单。不但“临时负责人”之类诡计多端的隐秘同谋不会出现,你还将拥有许多强大的同盟者支持你探索真相。
当受到欺骗退回到旧的做事方式和信念中时,当我们不是面对必然的生活教训,而是用旧的知识去解释我们与自己的冲突并且逃之夭夭时,新的自我认知会告诉我们,这个时候任何事物都会将我们击败。最后,我们将无法迈向自我解放。我们不会再次经历这种失败。道路就在眼前,但我们必须要以更高层次的自我认知才能够走上这条面向新生活的道路。
我们通常怎样学习新的技能?比如说,我们怎么学跳高?我们要听从指导,也许还要去观察别人;但大多数时候我们要通过实践,通过自我练习来学习。一般情况下,第一次跳高时我们会撞掉横杆,很少可能直接过杆,当我们尝试时,就不能否认存在这种可能。我们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感觉到表现欠佳。失败会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我们做得有问题。那么现在我们试一试从新的角度跳跃过杆,或者试试用新的技巧从地面跃起。我们反复练习,每次没有达到目标时,我们就知道还需要改进提高,于是继续修正动作,我们知道自我修正最后一定能够成功。
这些基本学习要点与赢得内在之战的心理和精神成长要点是一样的。每当我们感觉到情绪消极痛苦时,我们就应当把它当成一个存在问题的信号,意识到我们撞杆了,需要尝试一个新的角度再试一次。例如,我们眼前的痛苦表明过去对个人危机的反应并不足以清除阻碍我们前进的障碍物——我们不仅要用新方式面对生活,还要将没有效果的旧方式丢掉。对大多数人来说,问题在于我们很少用这种方式去学习。我们每天会体验到数百次期望与现实碰撞的失败。在体验的一刹那,我们感觉真的不知如何是好,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处在盖伊所说的“与真实密切接触”的状态。这些或小或大的自我失败并不算是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是生活给我们的教育。问题在于我们不承认自己不知道该如何去做。我们不会利用这个事件学习新的做事方法。相反,我们开始防御,回到导致上一次失败碰撞的同样心态中去。我们告诉自己,我们理解受到伤害的原因,知道问题起因于哪里,因为什么事情。当我们用这种秘密的错误方法评价问题之后,就想到了该去做些什么。某个“临时负责人”会跳出来告诉我们“做点自己高兴的事”,“吃点东西”,“给朋友打个电话”,“再想一想”。但这些做法都不能让我们更好地解决下一次麻烦。我们坚持自己知道该如何去做这个信念,而不去尝试一些其他方法,最后我们又回到过去的老路。
还记得跳高的例子吗?想象一下,如果每次撞杆后都责怪横杆的位置放得不对会怎么样!他将永远领悟不到无法成功的真正原因。同样,除非我们知道不快乐的原因究竟在哪儿,否则我们永远都不会快乐。只要我们存在生活与现实冲突的先入之见,我们就会继续感觉自己处于迷茫的状态,并且因为我们在失败没有收获,这个过程就会延续下去。我们感觉自己的生活失去控制,那么它就会真的失去控制。
当我们不再苛责现实,并承认对问题的产生并不了解时,我们就已经开始从生活中学到东西。我们想要学习的殷切希望不可能吸收不到我们所渴望的愈合真理,这些愈合真理随后将成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并且由我们亲自去践行。这一切只有通过我们自己的实践才能够获得。谁都无法把真理告诉我们,因为如果这样,它就不会成为我们自己的一部分。就像跳高运动员必须自己练习新技巧之后才能学会正确动作一样,我们必须测试自己的信念,并对我们的做法提出质疑。当我们开始理解现实的真理和自己在其中的位置时(因为我们自己已经深入其中),真理和它所拥有的力量才能成为我们自己的一部分。
现实真相与我们扭曲的看法相去甚远,但只有我们亲身体验才能获得新的思路。不幸的是,我们总是尽其所能逃避这种亲身体验。我们心中会暗暗地担心很多事情,如果认真地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观,那么我们会把很多本应毋须多管的事情搅乱。可是如果我们不去把它们搅动起来,我们就不能发现我们所害怕的这些事情只是我们自己心灵的产物。盖伊在一次讨论会上讲了一个四个小男生和他们的鬼屋遭遇的恐怖故事,用这个故事为我们解释这个道理。
故事发生在大萧条年代得克萨斯一个叫“道弯”的偏僻西部小镇。这个小镇普普通通,没有任何特别,但除了一样,贯穿小镇的主街繁华地带矗立着一座年代久远的鬼屋。
和其他居住在小镇上的人一样,我们的四个年轻男生总是尽量避免经过这个地方。据人们传闻,任何冒险靠近这座破旧豪宅的人,都有可能被毛骨悚然的幽灵拖进鬼屋深处。男生们不愿意冒险,所以他们每天早上绕开鬼屋从另外一条街去学校。这样虽然很不方便,但也没有别的办法。任何脑子正常的人都不会从那座阴森恐怖的房子边上走!而因为男生们每天早上都要绕道上学,他们经常会迟到。讲到这里时,盖伊画了一条心理平行线。
我们在自己心里都有一些害怕的东西:那些让我们感觉辗转难忘的想法和阴暗的感觉都潜伏在那里,但我们不愿意面对那些可能会让我们身陷其中的恐惧。因此我们不去对它们有任何怀疑,我们让它们在黑暗中自行其是,而我们竭力避免去关注它们。事情就这样继续下去。我们的生活不由自主地被那些潜伏在内心深处看不见的东西所引导。这些明知道它们存在但却看不到它们出现在谁脸上的妖魅究竟是什么?自己想想吧!这些难道不就是愤怒的魔鬼吗?我们总是对阴翳幽灵一样的独处感到无所适从,总是对韶华易逝心怀恐惧,我们不是去观察这些凶神恶煞的形象是否真的能够伤害到我们,而是完全对它们避之不及。我们就像道弯镇的孩子们一样,不管什么时候都绕道而行,避免去面对那些不想去面对的事情,不想去面对把自己的消极感受归咎于外在条件的原因。
还有更多的例子。我们同样不去深究,同样躲藏逃避的是我们不愿意去深入思考的想法:我们对上帝和现实的思考,对我们在宇宙之中真正地位的思考。我们大多数人几乎没有自己的想法,大部分思想都是从别人那里,从书本上,或者从看似渊博的名人们那里获得的。所以,我们不愿意去思考这些思想是否毫无问题,并且觉得如果这些思想出了问题那就几乎等同于我们自己出了问题,于是我们丢掉了自己生活的基础。这就是有关真理最大的悖论之一,而真理恰好与这种根深蒂固的恐惧相反:承认我们对某些问题并不了解恰恰是获得真知灼见,体验切实生活的第一步。而问题的特别之处在于,就我们现在的本性而言,对这些内在问题视而不见似乎会让我们更省心。在这儿,真理恰好又一次唱了反调:正是我们对自己的不确定性和自我混乱的犹豫不决才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纷纭复杂,频频陷入困惑。然而,我们内在的某些部分却乐于看到我们这种面对恐惧时的困扰。
于是,我们故事中的小男生们宁可绕远路也不愿意面对他们眼中的鬼屋。所有男生中只有一个例外。他的名字叫贾斯汀,他已经对总是绕很远的路,总是不断迟到感到厌烦。于是在某个下午放学回家的路上,正当就要走上他们常走的那条路时,贾斯汀对他的朋友们说:“你们怎么知道它就真的是鬼屋呢?”
除了那些街谈巷议的传闻之外,他的好朋友们没有一个能够真正回答这个问题。显而易见。小男生们都没有过亲身体验过这座破败不堪的鬼屋究竟如何,这个发现让贾斯汀更加坚定了一件事:他现在就想弄清楚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他费了一些周折说服同学和他一起到鬼屋附近看看。果然不出所料,当他们靠近鬼屋时,开始听到一些奇怪的声音。正如同我们总是用坚持己见的方式看待事物一样,他的几个被吓坏的朋友把这些声响当成是房子闹鬼的证明而四散奔逃。
但贾斯汀立场坚定。
“没有人知道究竟,”他反复对自己这么说。他把这个新的不确定性当做唯一的安慰,继续大胆地走向鬼屋门前荒草丛生的小路。
在贾斯汀走进去之后才意识到这些:一开始,昏暗的灯光再加上他怦怦的心跳,一丁点儿声音都会让他胆战心惊。但他勇敢地走进去后,仔细观察每个角落,不一会儿就哈哈大笑。这里什么古怪都没有。这只是一座老屋,仅此而已。一声声呼号不过是风吹过年久失修的侧墙所发出的声音而已。而让他联想到骷髅张牙舞爪的剧烈震动不过是松动的百叶窗发出的声音。整个小镇几乎都被这年久失修的房屋吓住,这真是相当的滑稽啊!
贾斯汀跑出来告诉他的朋友说,根本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可是没有一个人愿意自己去看一看。每个人都理由十足:“时间太晚了”,“改天吧”,等等。其中一个男生说,他知道这房子并不是一直闹鬼。果然,第二天,贾斯汀的朋友们没有一个愿意当懦夫,于是在上学的路上他们一起从老屋边上经过。可是他们仍然战战兢兢,听到一点儿奇怪的声音就四散奔逃,直到远远看不到老屋。你看,由于他们不是自己亲身发现的真相,所以实际上仍然暗自恐惧,而那个亲自到老屋里面走上一遭的勇敢男生却显得轻松平常。他知道里面没有任何能够伤害他的东西。
这和我们完全一样。只要我们是从别人那里获得那些关于自己和生活的思想,而不是亲身去体验自我,那么当面对问题时仍然无济于事。我们总是会害怕某些未知、强大的东西潜伏在表象之下。只有我们自己亲身获得的真理才能够支撑我们披荆斩棘,经历艰辛。失败的原因在于我们总是用虚假的真理作为行动的基础,我们从来不去琢磨那些错误的思想的对错,也很少根据经验教训去修正这些想法。但是,当我们亲身去发现事情的真相,让它来告诉我们该如何正确应对时,我们就会无往不胜,这正如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所说的:
在面对争议和困扰的事情时,逃避并不是审慎的表现,而勇气才是。想要获得安宁平静生活的人们必定要自己解决一切问题。当他面对最棘手的问题时,果敢坚毅就会让他无所畏惧。
当事情发生时,我们总认为自己明白它们意味着什么,并且会立即陷入到看似自然而然的情绪反应之中。这种反应又会进一步影响到我们看待后续问题的方式,我们最初的反应会用这种方式加以“确认”。情绪发展的过程可能非常痛苦,但同时又让人感到刺激,因为这个过场让我们获得一种强烈的自我认知感。我们现在可以肯定自己就是遭受虐待、欺骗或忽视的那个人。不论对事情的看法还是对问题的反应,我们都很少怀疑。事实上,如果有人告诉我们事情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我们可能就认为这个人根本不是在关心我们,而把他当成敌对情况的一部分。
因为我们很容易就把“临时负责人”对事情的看法当成正确的解释,因此我们很少会去琢磨一下是否还有其他的看法。结果,我们就无法发现那些占据着我们内心“鬼屋”的幽灵根本就不存在,我们的忧虑就会连绵不绝。让人奇怪的是,尽管这会让我们感到痛苦,我们却乐于对这个错误视而不见。你知道,如果我们认识到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往往是错误的,那么就会引起我们对生活中所有观念的质疑。似乎不论当时的“临时负责人”把我们带到哪里,只要简单地顺从就不会有那么多麻烦。当我们不自觉地继续从一个自动应对转到另一个自动应对,这些条件化的反应方式就变得越来越根深蒂固。随着不断地重复,它们表现得越来越自然,我们对它们提出质疑的可能性也就渐渐消失不见。我们的行为越来越固化到这种机械式的反应之中,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僵化。于是,我们与所要享受的自发生活相距越来越远。
只要我们认为所有鬼屋发出的怪声都和我们所想象的一样,我们就只能止步不前。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勇敢地去探究所有恐怖的幽灵,去琢磨它是否真实存在,我们就会最终发现根本没有值得我们恐惧的想法或情绪。通过努力地客观看待自己,我们就会了解到所有这些关于自身的信念根本不是事实真相。所有这些都可以丢到一边了。
我们是否有如此客观认识自己的可能呢?是否真的能够有意识地注意所有试图掌控我们的思想和感受,并对它们提出质疑呢?一个冬日,当我们一群人在就餐时,盖伊就这个问题给我们讲了一个鼓舞人心的故事,告诉我们虽然我们可能会失败很多次,但所有的努力终将会有回报。
这是一个年轻的王子的故事,王子已成年,离家前往父亲赠予他的一座城堡之内生活。另外还告诉他,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在最高的窗口上放一盏灯,他的父亲就会派马车把他接到安全的地方。然而,他的父亲还告诫他,有个与王国为敌的邪恶巫师居住在离他的新家不远的地方。王子还被告知,要警惕当他发出信号时,这个巫师也能看到他的信号,可能会派马车把他接到危险的地方。自然,这让年轻的未来统治者非常害怕。毕竟,他怎么才能分辨出两者的区别呢?他的父亲告诉他一个万无一失的方法。每次在进入救援马车之前,他可以仔细观察拉车的马。浅色的马一定会把他带到安全的地方,而深色的马一定会把他带到危险的地方。
随着故事的继续,王子遇到许多决定生死的艰难时刻,每次他都会在窗口上放一盏灯。数月之中,因为他在感到危险时内心完全被逃出城堡的念头所占据,没有听从父亲的警告去观察来接他的马,结果他经常发现自己处于一个又一个痛苦的狂奔之中。但很快王子就明白,正是他自己的注意力不集中让他遭受如此痛苦。最终,他每次在进入马车之前都会保持清醒的心态,不会忘记去检查马匹的颜色,以确定接他的究竟是巫师使者还是他父亲的使者。他发现并拒绝深色马匹的能力不断提升,他的安全也就得到保障。
这颇有道理的故事看似简单,但在你对它帮助你击败亲密敌人的能量视而不见之前,请想一下我们每个人面对问题的唯一应对方式是否就是我们能够让我们获得安全的那种方式。按着我们的旧习惯所采取的这些应对方式,正如同进入一辆被失控的思想和冲动的感受所牵引的脱缰马车。幸运的是,我们和王子一样,在这些方式把我们带到安全地点之前,我们可以学习探索它们的真实性,让我们更加仔细地去观察这种生活愈合的可能性,以便追求更好的自我保护。
并非一定要继续在我们自己的机械性反应面前裹足不前。在我们被它带走之前,我们可以学会去辨别深色马。我们已经知道这许多的失控反应都是什么,那么就已经获得了一半的胜利。恐惧是深色马,愤怒是深色马,焦虑、恐惧、自怜、肩扛整个世界的责任的感觉,等等,都是深色马。这个清单上还有仇恨、报复、自以为是、急躁、抑郁,以及大多数消极状态,如果你还没有受到过它们无情的蹂躏,他们自然就都是潜意识的痛苦之源。
所以你看,辨别邪恶巫师派来的马和善良国王派来的马并不复杂。这就像明白选错马匹就会受到惩罚、承受痛苦一样这么简单。当你的内在状态让你有下面这些感觉时,你就可以断定自己已经选错了马车:
.自己像是已经失去控制
.被所看到的东西吓坏
.迁怒于自己或他人
.对自己的方向感到困惑或焦虑
.在现在的职位上感到痛苦
.仇恨或怨恨别人
.后悔自己生在这个世界
.嫉妒别人
.对解决方法感到绝望
.除了固定你的感受方式之外,仅仅是保留某些期待
现在真正让人惊奇的是,尽管选错马匹把我们从健康到人际关系搞得一团糟,但我们仍然认可它们!当然,如果我们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那么就没有什么东西能够说服我们选择登上这辆马车。那么,让我们来看看究竟是什么让我们不断犯下痛苦的错误。
一件事情发生了,我们不知道如何做出反应,所以我们很自然地去寻求帮助。这就是我们在窗口放一盏灯的那部分故事。我们知道,做出正确的反应就等同于获救。的确如此。但在我们认识到这点之前,会跳出一个“临时负责人”。这个自我总是有一套适当的想法和感受让我们在那一刻觉得应当让它来负责掌控自己。简单地说,这就是深色马匹和马车,它就在那里等着将我们接走。过去我们一直对这种让我们知道自己是谁、自己该做什么的这种反应心怀感激,从来不去质疑它。但是现在我们要自己掌控自己,而不再是一次又一次信马由缰,放任自流。我们记住了国王给他儿子的告诫。我们知道,在我们把自己交到任何自动出现的救援使者的手中之前,我们必须先要看看究竟是谁派来的使者。这种辨别深色马匹的能力你已经具备,但若要驾驭它,还有一个必须进行的关键步骤——判断是谁来接走我们,不是谁来接走我们的更高层次能力,就如同达到一种特殊的心理暂停状态一样,这种判断具有强大的力量。把我们绑定在当前一刻,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去辨别它们究竟是什么。这个实验相当简单。在那一刻,根据观察到的真相,知道负面状态不会选择你的真正所需,所以就不要那么在意“感觉上不错”的东西。
这个心灵暂停的练习听起来可能很容易,但它实际上需要不断地实践和坚持不懈地努力。你看,只是让我们自己被接走而已,这有多么诱人。事实上,就这么简单!那么我们剩下的时间将会花在尝试去解决我们已乘上的不良马车的问题。所有这一切不仅偷窃我们的能量,还会让我们远离某种真实。所以现在,在我们相信所有自动的反应都是正确反应之前,先要暂停一下。我们要学习保持清醒。而这种清醒状态至关重要,因为邪恶的巫师并不笨。他有让深色马匹看起来明亮的花招。比如,我们不是都曾由于自己虚假的得意或过度的自信而栽过跟头吗?凌驾在别人失败之上的胜利感可能和忧伤或愤怒状态一样具有惩罚性。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学会按价值去选马。当有疑问时,回想一下这个公理:马拉车的证明。如果行进的过程曲折艰辛,那么就是我们乘错了马车。
现在,假设我们已经登上错误的马车,并且马车已经滚滚向前,等到清醒时发现已经为时已晚,也许,我们可以看到自己被焦虑或愤怒折磨得痛苦万分。过去我们总是把这些负面情绪当做正确的反应,但现在我们知道它们对我们来说是错误的,没有存在的必要。我们不想再让他们为我们指引方向。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首先,我们不应该试图让马停下来,因为这会浪费精力。那么,我们试图让自己相信我们不是处于这种状态,或者我们感到内疚,或者以任何其他方式进行战斗。这些都不过是另外一些深色马匹!你唯一的出路就是选择更加清醒。这种有意识的选择会把我们从一个完全失控状态的人转换成为关注这些问题的人。通过这种意识,我们可以从狂野马车上跳下来,让当前一刻回到安全、理智、可靠的状态。
从自己混乱的自我中完全跳出来需要特殊的技巧,但当你需要它们的时候,它们就会出现。所以,千万不要气馁。不要骑上这匹马!在完全跳脱出来之前你可能会失败很多次,但看看我们已经取得的进步吧。我们现在知道我们容易搭错马车,而这么做是没有必要的——这些想法和感受不是我们真实的情况。现在我们的目标是试着了解并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样我们就不会一次又一次犯相同的错误。当我们看到自己寻找反应措施并在窗户上放一盏灯时,我们就会知道很有可能来的就是错误的马。因此,我们通过首先从仓促获救的状态退一步,这样我们就可以尝试去判断来到的“援助”是好是坏。对于这一时刻的我们来说,这种保持距离的方法是观察所来到的解决方案是真是假的唯一方法。
在更深的层次上讲,这种新理解和这种选择会让我们在迈向内在之战的胜利之路上获得更大的进步。我们已经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内心世界,在这里实际上有很多与我们作对的力量。我们对这种亲密敌人以及它的欺骗花招了解越来越多,我们离胜利也就越来越近。
厌烦恐惧的小男生贾斯汀的故事和学会不去搭乘错误马车的王子故事揭示的道理是一样的。就是我们必须要观察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看一看始终被我们当做必要和自然而然的反应是否往往只是虚假自我的自动拼凑。逐步强化的自我认识让我们能够看穿这些潜意识的反应,同时又会让我们了解真正自主的秘密之道。
尽管自我决定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利,但获得这种精神力量也要付出代价。如果我们想要从亲密敌人手中拿回我们的内在生活,我们就必须敢于根据我们的新认识采取行动,而不要让我们旧的本性决定我们的一切。总之,我们一定不要面对任何事情时自动采纳我们的第一个、常规的反应。每当我们遇到这种震惊的时刻,不要试着用熟悉的反应控制它来拯救我们自己,我们必须承认自己并不是真的知道该如何去做,为真理留出一片空间,让它为我们揭开情况的真相。举个简单的例子,这个例子在这方面含义深刻。假设我们听到有朋友说一些我们的风凉话,如果按着以前的反应,我们听到这个消息必定会处于负面状态,从而搭乘上愤怒或失望的马车。如果我们让心灵暂停,这时候让现实告诉我们真正的自我不会受伤,也不会受到背叛,那么我们就自由了!
不要害怕没有采取自己熟悉的旧反应,就让它彻底消失吧。就在这一刻把所有能发现的反应都清空,不要让这个临时的空当充满以往熟稔的观念想法。告诉你正处在危险之中的“临时负责人”,自己将为你感受到的恐惧承担责任。每当看穿这种虚假自我的时候,你不但会达到你一直渴望的安全状态,还会发现真正的自己不会恐惧任何东西。
你是否看到过巨型破冰船开拓出数英里冰冻的水面道路,轻松突破前进道路上的所有障碍的图片?难道我们每个人不都渴望自己拥有那种力量吗?我们都希望能够突破内在和外在的障碍,在我们需要的时候,用我们自己的速度,到达我们想去的地方。我们希望我们的生命属于自己。这就是赢得自我内在之战的全部意义。就是一点一点去融化那些由于我们自己的歪曲解读和机械反应产生出来的敌人带来的冻结的信心和感觉。
为了获得真正的内在进步,实现精神上的敢作敢为,就不要逃避。无论如何你都必须保持清醒!听我说:你不必强大;你只要已经厌倦面对生活瑟瑟发抖就行。击败亲密敌人的唯一方法就是聚精会神地进入它的地盘——“鬼屋”,用真理的光芒照亮它的本质。因为当你对它了解之后,任何黑暗都无法保持它的力量,胜利就属于你了。这正如同说你已经赢回你的生活。
←特别摘要→
大多数寻觅放手之道的男女经常会犯一个错误。他们听命于自己得出的结论,这就是个悲剧。真理总是在各种可能的情况下试着告诉我们,我们当前生活层次的限制并不能限制生活中的可能性。……当我们愿意对我们而言不可能的事情继续存在时,那么可能性就成了真正唯一的结果。这是秘密中的秘密。这就是放手的智慧。
——盖伊.芬利《放手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