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赞下属要言之有据

领导对下属的称赞是对其工作的肯定和认可,对于激励下属、树立领导威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是调节上下级关系的“润滑剂”,但要收其灵验之效,领导首先要明辨是非,善别良莠,将自己的称赞建立在事实根据的基础上。这样,“铁证”如山,大家才能心服口服,自觉效仿,使上下级之间,下级之间关系保持和谐、团结,“包青天”的形象才能悄然而立。

汉高祖刘邦很善长对有功之臣进行评功封赏,对萧何尤为赏识,他起兵于沛时就任命萧何为县丞,做汉王后又任命萧何为丞相。萧何成了帮他夺天下、定乾坤的三杰之一,常常在众大臣面前得到刘邦的称赞。到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后,摆功评赏,认为萧何功勋最为卓著,封之为“赞侯”。赐予很多采邑。有些功臣不服气,向刘邦进谏道:“臣等亲自披坚执锐,冲锋陷阵,多则打仗百多次,少则几十次,攻城掠地,各有其功。萧何未曾有汗马之劳,只会舞文弄墨,发发议论,根本不会打仗,却功居我等之上,原因何在?”大臣们的发问有理有据,刘邦的回答更是妙喻连珠。他问道:“你等知道打猎吗?”群臣道:“当然知道。”刘邦又问:“你们知道猎狗吗?”群臣不知其意所指,只答道:“知道。”刘邦巧妙引喻道:“打猎时,追杀野兽兔子的是猎狗,但发现野兽兔子踪迹指示其所在位置的是人。现在各位的功劳就像打猎时的猎狗,任务是能抓到猎物;而萧何就像猎人一样,他的功劳在于发现猎物,确定其位置并指点给你们捕捉的方法。况且你们只是自己随我奔走,最多也只是兄弟两三人,萧何则是带领全宗族几十人都跟着我,他的功劳是他人难及的。”很显然,众功臣据理责问,似是众怒难平,弄不好便会以一失众,使君臣之间、众臣与萧何之间矛盾激化,刘邦的赞赏为自己埋下了一线危机。这对于一个初定天下的君王而言决非利事。而刘邦巧用妙喻,将萧何的功绩一一陈列出来,即说明自己平时的称赞和此时的赏赐有充分的事实根据,又巩固了自己作为开国之君的地位,树立了自己以功行赏的明君形象。群臣自知萧何之功非己所能及,一改昔日不服之想,敬仰有加。刘邦以萧何功居群臣之首,特准他“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为自己的社稷树立了一可依重的支点。

当然,不能明察秋毫,仅依经验,随意称赞的领导也不乏其例,一位副处长就有这方面的教训。小李和小王都是处里新来的同志。小李比较机灵,初来乍到表现积极,早上坚持提前半小时到单位,打开水、扫地等活抢着干,处里的副处长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常常表扬挂在嘴角。时间不长,小李满足后就没有恒心了。不再提前上班,反而常常迟到。小王则后来居上,打开水、扫地悄悄儿干。但副处长却不知道办公室早已进行了“改旗易帜运动”,仍在一次会议上说:“小李同志到处里以来,工作认真积极,打开水、扫地等活干得最多,应该提出表扬。”言毕,小李顿时脸红,小王则心里荡起一阵微澜。会后连续一星期,开水也没人打了,地也没人扫了。小王决定以自己的暂时“罢工”向副处长证明一点什么。这位副处长终于沉不住气了,问处里其他同志,才恍然大悟,不得不低头认错。这位领导不能切实根据事实提出对下属的称赞,只是根据以往经验主观推论。结果使称赞这一“润滑剂”变成了同事之间矛盾的“催生剂”,不仅伤害了下属的感情,影响了其工作情绪,更损害了自己的形象和威信。

对于一位领导来说,要做到切实以事实为依据,以功行赏,首先必须掌握公正这一原则。不管是谁,只要他出色地完成了一项工作甚至仅仅提供了一条有创意的思路,都应该受到表扬。相反,即使是皇亲国戚,也无功不行赏。也就是说,领导一定要坚持赞赏的无私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称赞的效力。唐太宗李世民对论功行赏尤为谨慎。李世民在天下初定论功行赏时,把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排在第一,进封国公之爵,并赐实封一千三百户。唐太宗对有功之臣说:“朕裁定你们的功绩,量定封邑,恐怕并不完全得当,请你们各自申言自己的意见。”太宗的叔父淮安王神通说:“你起义之初,我就率兵首先来响应了。而今房玄龄、杜如晦一班舞文弄墨之人反而功居第一,我实在不服。”言外之意就是我功劳最大,应当位居第一。唐太宗深明每位大臣的历史和功绩,数落道:“起义之初,人人都有响应之心,叔父虽然率兵赶来,但并未亲自率兵杀敌破阵。中原未定时,曾委您亲自督兵出征,但窦建德一向南冲突,您就全军覆没,到刘黑闼作乱时,您也望风而逃。现在按功论赏,房玄龄等五人都有运筹帷幄、奠定社稷的功劳。所以汉初的萧何尽管没有汗马之劳,但他指挥大军料敌如神,因而位居第一。叔父虽是国家宗室王亲,但并不能够因为私亲故情而与功臣享受同等封赏。”李世民一席话,可谓赏赐严明,大义灭亲。正是因他不为私情所左右,以公正的态度、坦荡的襟怀来评介诸臣的功绩,才掌握了掷地有声的事实论据,使众大臣心悦诚服。在此之前,将军丘师利等人都自恃有功,对唐太宗的称赞和封赏不服,有的更是撸袖摩拳,指天画地。但听到唐太宗的公正评论后,纷纷息怒,自愧难已,跪头叩谢道:“皇上以公道论功行赏,不庇私亲,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试想一下,如果太宗为私亲所难,唯亲不唯实,那将是朝庭大乱,说不定在新朝初开之时就埋藏下了迅即自取灭亡的种子。更不会有流传千古的开明美誉。

其次,领导要掌握“躬”、“恒”、“明”的原则。“躬”就是要对所称赞的事情要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是切切实实的调查所得;“恒”就是要对下属的工作和成绩进行持久的考察,使自己的评介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而不能被一叶障目,更不可凭一时所见妄发称赞;“明”就是要对每一位下属的优缺点了如指掌,正确给每个人定位,以功论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