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说来,领导者的阅历比年轻人丰富,他们喜欢有规有矩的工作,而年轻人具有现代意识,与领导者的价值评判标准也不同,这就使得领导者对年轻人的许多“行为”和“思想”看不惯,不欣赏。而年轻人呢,则喜欢领导者能够平易近人,平等相处,并且拥有许多先进知识与技术,这就造成了领导与年轻下属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途径就是赞扬,因为赞扬能沟通自己与他人的感情和关系,而造成这一矛盾的就是领导与年轻的下属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
有些领导认为年轻的下属他们大都受过高等教育,应该能把一些事情做好,做好工作也是他们份内的事,于是当年轻下属表现好时,熟视无睹,而当年轻下属在工作中出现差错时,就予以批评。这正忽视了年轻下属的成就心理需要。他们刚踏上社会不久,都希望自己不仅能在学校里读书,而且也能够胜任社会上工作,他们很需要他们的工作得到领导某种方式的认可,特别是表扬。如果领导不能满足他的这一需求,就会使得其工作的积极性降低,工作效率不高,自信心不足,这当然不是任何一位领导者所希望的。领导者不仅要赞美下属,而且还要将赞美具体化,不可含糊其词。
1.领导赞扬下属要具体
赞美,可以使领导与年轻人的距离拉近,使双方能够融洽相处。但是,如果赞美运用的不当,也会引起双方的误解、尴尬。蔡云在一家公司提任打字员一职,由于她工作很是刻苦,她经常受到表扬,但有些表扬,却使她感到不知所措。这一天蔡云刚走进办公室,恰巧遇上了总经理,总经理称赞她“是一名优秀的职员”,她以为是她的努力工作博得了上司的赞赏,可不久她发现总经理并不知道她工作的刻苦,她不知道他的表扬是指什么。还有一次,她将某些报告的格式作了一点变动,以便打印时更加方便,节省时间,不久,她在下班时听到办公室主任赞扬她“你工作的很好”。后来她又发现,报告格式的变动,使这个办公室主任将起草报告的秘书训斥了一顿。蔡云感到困惑,虽然她在这家公司也经常受到表扬,待遇也不错,但这些含糊的赞扬搞得她晕头转向,她认为如此下去,她受不了,于是一纸辞呈,她转到了另外一家公司。在这个事例中,蔡云的上司总经理和办公室主任,也很明白赞扬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但是他们都没有明确赞扬评价的原因,使蔡云不能明了她因何而受到赞扬,而陷于困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以发现,含糊其词的赞扬可能产生混乱,甚至使双方关系恶化。领导对年轻下属的赞扬越具体,这一赞扬的时效性越高。再说,领导者对年轻下属的表扬愈具体,说明了你对他越了解,你很注重他的长处和成就,这样年轻下属就越感到你亲切,心中有成就感,你与她的距离会越近,并且使他感到,他所从事的工作,很有意义,工作取得了成绩这使他充满积极性。
2.领导赞扬年轻下属时要考虑其性别、个性及知识层次对于不同的单位,其领导者所统辖的年轻下属的知识层次会有不同,也会因其属不同行业而有所不同,那么对如此繁多的行业,应如何赞美年轻下属呢?这就要求领导一方面在赞美年轻下属时结合自己行业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年轻下属的性别、个性以及知识层次。
领导作为长者,自要有长者的风度,也要有领导的气度,能够运用其丰富的经验与阅历,与年轻下属和睦相处。首先,领导要考虑年轻下属的性别不同,其称赞要有所差别。
邓宾是某县委书记,其领导班子内,有三个年轻的秘书,都是小姐。本来这三位小姐工作能力都挺强的,也经常受到邓宾的赞扬,可她们之间关系总是好像有堵墙一样,邓宾的称赞,也激不起这三位小姐内心的激动。原来邓宾为人豪爽,颇有大男子汉气度,讲话不避嫌,在称赞用语中经常用一些“牛×”或者“他妈的绝了”等词。虽说这些赞语对于那些老同事或下属来说都已习以为常,但这三位刚刚从高校中出来,受过正规教育的小姐却感到极不舒服,毕竟她们脸皮薄。可邓宾没有考虑到这几点,这三位年轻下属总是有意拉远与他的距离,这使待人热情,且平易近人的邓宾感到不尴不尬的,有一次,他发现,他刚刚称赞了其中的一位小姐“这次工作报告本写的不错,简直牛×了”。三位小姐都借故走了出去,这使他很是纳闷。后来,当她们中的一位交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时,老邓连哄带“威胁”,才搞清楚了,他没有注意到自己的下属是三个女性,并且是年轻的小姐。意识到这一点后,老邓就非常注意自己的措词了,在关系熟的老同事面前,粗话还不时“蹦”出,可一到了陌生的场合,或者是年轻下属面前,讲话真是字斟句酌,对他们的称赞,也变得含蓄委婉起来。如此一来,老邓和三位小姐之间的关系轻松多了,她们再也不躲着他了,日常工作中的合作很愉快,老邓还为她们中的一个作了大媒呢。
在这个事例中,老邓对年轻下属的赞扬,没有考虑到她们是女性,且刚从学校里出来不久,称赞的言词欠考虑,于是出现了不尴不尬的局面,等到老邓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对自己的言辞作了调整,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好多了。另外,领导对年轻女下属的赞扬也不可太热情,这样有时会引起误解。也许对当事人没什么,但对于另外的人来说,就会感到有“情况”了。所以领导对年轻下属的赞扬,首先要考虑其性别。另外,由于每个人的出生环境不同,性格也不一样,那么,领导对年轻下属的赞扬也要考虑其个性的差异。
俗语说“一母生百般”,即亲兄弟之间的性情脾气也有所不同,更何况是来自五湖四海的职员了。每个人由于其个性的差异,其所喜欢的赞扬方式也就有所不同,有的人喜欢含蓄委婉,有的人喜欢直露,有的人喜欢日常工作中的一个眼神及一个手势般的赞扬,有的人喜欢在正式场合的称赞。这就要求领导者要熟悉年轻下属的个性,照顾到年轻人的特点。如果,你对喜欢含蓄的人,用直来直去的赞语,就难以达到赞美的预期效果;若你对喜欢直露的年轻下属用较为含蓄的赞语,也许他根本不能领会。
此外,领导对年轻下属的称赞也要考虑其知识层次。不同的单位,对职员的知识能力的要求不同,那么领导要据其知识层次的不同,赞扬应有所区别。就是同一个单位内,处在不同岗位上的人,由于其岗位的不同,知识层次就会有所不同。一个单位的领导,对他所辖的技术员的称赞和对他单位内清洁工及保安人员的赞扬就会有所不同。对于知识丰富的员工的赞扬,就要上档次,不能太庸俗,而对于门卫或清洁工的称赞就不可不高雅,要使得他们能够理解。当然,这些赞法要符合领导者的身份,否则就要贻笑大方了。据说当年韩复渠,会见一群军校毕业人员,当然这些人有相当一部分是留学生,韩复渠的本意是要好好赞扬这些人一番,可由于他本人知识有限及用语不当,成为笑柄。他讲:你们是从笔杆子里钻出来的,我是从炮筒子里爬出来的,兄弟是大老粗,你们都懂七八国的英语,我连一国的英语也不懂。我对你们讲语,简直是对牛弹琴云云。如是乎,韩复渠也大大地“风光”了一回。在这儿,韩复渠就没有认真地考虑他所要赞扬的对象的知识程度,以及他自己的知识水平,虽然也认识到自己是大老粗,可生搬硬套地用成语,反而给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既然是大老粗,用一些俚语也没问题,可他却故作高雅,用这些话来糊弄斗大字不识的大兵还可以,在这些有相当知识的军事人才面前,这个人可丢大了。当然,领导者对年轻下属的赞扬一方面要把赞语随他们知识水平的不同而有所调整;另一方面,对于知识渊博的人,领导也可以赞扬他们知识丰富,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而对于知识层次低的人,可以称赞他们工作认真刻苦,任劳任怨,具有老黄牛精神。对于一般的年轻下属来说,来自领导者的对于他们工作能力及才华的肯定和赞扬,及对他们工作态度,工作成绩的赞扬,都会满足他们的成就需要心理,激发他们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领导者在赞扬年轻下属时,既要满足其成就需要,另外,还要考虑到年轻人刚踏上社会,缺乏社会地位,力求平等的心理,在进行赞扬时,不可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方式,也最好不要打官腔,要真诚而热情,要让下属感到你是尊重他,尊重所付出的劳动,重视他做出的成绩。当然,对年轻下属的赞扬也要得体。譬如,刚刚到任不久的秘书为你写了一份报告,送你批阅,如果你称赞他文章结构合理,安排的段落严谨,构思巧妙,这就有点太离谱了点,在这时候,你就可以另外选择赞语,称赞其他的方面。你可以称赞他工作效率高,这会使你的下属高兴,你也可以称赞他字写的工整漂亮,这也会使他非常自豪的。对于称赞的内容的选择,也是领导对下属称赞的技巧。
3.领导赞扬年轻下属的方法
第一,个别表扬法。如果年轻的下属做出了很出色的成绩,作为领导者,可以与他单独谈话,在会谈中对年轻下属进行称赞,或者作适当的物质奖励。这样一方面会避免其他人的嫉妒,使他可以心安理得地和其他同事和睦相处,也可以使他感到你对做得优秀的他,偏看一眼,他会更加卖力地工作。更重要的是,采用个别表扬法,会使你的年轻下属感到亲切,在一个两个人的空间里,可以少一些忌讳,使领导与下属都会觉得轻松。
第二,当众表扬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荣誉感很强的年轻职员。当他表现得比别人优秀时,领导如果当众表扬他,会满足他的荣誉感,也会使其他人对他尊重,或者其他人会由此产生更强烈的对赞美的渴求,并因之而努力的工作。这样,一方面表明,只要做出成绩的人,领导都会给他适当荣誉,另一方面也会激发其他人的上进心。
第三,间接表扬法。有时候领导对年轻下属的赞扬,没有采取面对面的方式,有时面对面的赞扬是苍白无力的,也并不是所有的职员领导都能有充分的时间对他们进行面对面的赞扬。间接的赞扬,会是很有效地起到作用。如果你守着A在赞扬B时,这句话会很快地传到B这儿,这种间接的称赞,会使年轻的下属感到领导的赞扬是真诚的。特别是当你把某一年轻下属的长处与另一下属的不足进行比较时,当着做的不够的职员称赞做的好的职员,这种间接赞扬是有一定风险的,领导者必须使这一称赞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以防产生嫉妒心理。当然,间接赞美法,也未必只有在比较的情况下使用,其他情况下也可以运用。
第四,集体赞扬法。对于做出一定成绩的集体,领导者可以予以赞扬。例如对单位内工作第一线的青年突击队,及其他组织,只要出了成绩,就可表扬,会使他们增强集体荣誉感,使这些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增强。当然,在进行集体赞扬时,也可以对其中的成绩突出者予以单独地进行表扬或奖励,在招顾到面的同时,也要招顾到点,这也是某些领导能够恰如其分地运用赞扬的高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