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谈话大都可分为两个类型:良好的或拙劣的;我们所喜欢的谈话者和讨厌的谈话者。我们可以称此两种人为讨人喜欢者和惹人讨厌者。
讨人喜欢者的话题常常是愉快的。他们的谈话能使人乐于倾听。
惹人讨厌者则不然,他们有的相当固执,有的把思想全集中在他们自己个人的利益上,有的相当傲慢,有的则把他良好的意见深藏不露。
十全十美的谈话家也许没有,因为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也有他的缺点。同时也因为没有一个人是终生快快乐乐的,有黄金时代,也有凄惨之时。当一个人情绪沮丧时,他的谈话就不会流畅,使听者感到不愉快。当我们非常快乐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讲着有趣的故事和俏皮话,那时,我们的对方便会感到高兴和愉快。如果我们说话常能使听者感到愉快,那么,我们就渐渐地会被别人视为光彩四溢的优秀谈话家了。
1.别人怕你什么?
在谈话的时候,别人最怕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一,别人最怕你是一个武断的人。
别人怕你什么都极端化。说这个人坏,你就说这个人坏透了,坏得无以复加,不可救药,仿佛这个人一点好处也没有。说所有的人都应该信仰某种宗教,否则就是疯子。说你是自己完全知道对方脑子里想什么,打什么主意。……诸如此类。总之,凡是你说的话,就是天经地义,一点也不能更改,一点可考虑的余地也没有。
上面说过,一般人并不怕面对反对自己意见的人,不过人人都愿意自己用头脑去考虑一下各种问题,对于自己未尽相信的事情,都愿意多听一听,多看一看,然后才下判断。
为了让别人有考虑的余地,你要尽可能地缓和你的判断。你把你的判断限制一下,并说明这只是你个人的看法,或是这只是你亲身感到、亲身看到的事实,也许别人有与你不尽相同的经验。
除了极少数的例外,你最好能够避免用类似以下这样的语句来说明你的看法:“绝对是这样的”、“全部都是这样的”,或是“总是这样的”。你可以说:“有些是这样的”、“有的时候是这样的”,甚至你说:“在多数人都是这样的”也可说:“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的”好得多。
更重要的是,你要尽量避免用一种教训的语气来讲话,也不要用一种非常肯定的声调来讲话。有的人说一些简单的小事情,也大模大样地象是宣读政府文告那样,其结果只是使人不舒服而已。第二,别人最怕你是个喜欢争论不休的人。
争论,和其他竞赛一样,对大多数人都具有吸引力。在争论过程中,也有点像比武,你一言,我一语;你一刀,我一枪,胜胜负负,起起跌跌,越打越火热,越打越起劲,一直到有一方取得了胜利,失败的,还想再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有些人口才比别人略高一筹,在争论的时候很容易取得胜利,或取得优势,因此就乐此不倦,同时也养成了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遇见什么人,谈到什么题材,他都要争论一番。
他忘记了一点,无论拳击比赛还是击剑比赛,必须有一个自愿同你比武的对手。没有一个拳击手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要向人打一拳,也没有一个剑客到处挥舞宝剑,逢人便刺。说话也是一样,不能因为你口才好,就到处跟人挑战,对什么人的话都来厮杀一番;也不能把一切的谈话都拿来当作争论的题材。
无论你有多么好的辩论口才,你把它保留起来,在那些需要你出来辩论的时候再拿出来。不要在朋友们的愉快聚会里,不要在大家正经商讨事情的时候,更不要在那些不大会说话的人面前炫耀你在某一方面的才能。
更不要只为争论而争论,把没有必要的争论的事情也拿出来颠倒黑白地争论一番。
如果遇到的确有必要争论时,也必须实事求是地、诚诚恳恳地,同时态度友好地申述你反对的理由。
很多人因为自己很会说话,就唇枪舌剑地到处厮杀。这只能暴露出他没有一点大将的风度。那就如同地痞流氓,倚仗自己的武力,到处横冲直撞,欺凌弱小。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勇士。
第三,别人最怕你是一个沉闷单调,毫无反应的人。
怕你坐在那里,两眼直望着自己的鼻尖。怕你在别人谈话的时候心不在焉地望着别处。
怕你对他的话认为正确也不点头,不以为然,也不说出口,好像样样都不屑一顾似的。
所以你对别人的谈话,要随时加以反应。有时点头,有时微笑,有时摇头。有时你可以说:“是的,我亦有此同感”,有时说:“这一点我不大同意”,有时说:“据我所知,这件事是这样的”,有时说:“你说的这个问题,对我很有用处”,……。
听了别人的妙语警句,不妨对此大加赞赏。不过这一切,都要出之于心,不要装模作样。
第四,别人最怕你不诚恳,不老实。
怕你唯唯喏喏,随便敷衍。怕你信口开河,颠倒黑白,怕你出尔反尔,前后茅盾。
怕你白是心非;自欺欺人,怕你装腔作势,夸大其词,怕你满口恭维,乱戴高帽。
在一般的交际场合,最容易犯的;就是胡乱恭维予本来,我们对于美好的东西都应该衷心地去赞美,而每一个人都有一些值得你去赞美的东西。我们赞美他;也是一种鼓励,使他更加美好。可是如果你赞美的时候言不由衷。而且没有事实根据,那么,恐怕没有一个理智的人会把你当作真正的朋友。
有一个比喻说得很好:如果主妇捧出一盘很好的点心来招待你,可是那个装点心的容器只是一支普普通通的碟子,那么,你就赞美她的点心,而不是要去赞美她的碟子。
赞美她的点心,是一种对她热情招待的酬谢,而赞美她的碟子,那就可能是对她的一种讽刺。在你要赞美别人的时候,最好能记住这个比喻。
第五,别人最怕你自高自大,唯我独尊。
说来奇怪,有许多人本来可以得到别人的敬佩的,可是如果他自己以为别人必须敬佩他时,他反而失去了别人的敬佩。
说你自己的意见,讲你自己的经历,甚至于可以描绘出你的成功,可是千万不要带着得意的神气,以为你自己处处都必然高人一等。
这里顺便谈一谈一般人常有的一种误解:以为凡事讲自己的长处、优点,以及成功的人,都是自高自大。一位生产者得到奖彰谈他的成功经验;一位发明家讲他发明的理论;一位画家讲他如何创作他的杰作等等。这些人们不但喜欢听、需要听,而且并没有人觉得他是自高自大。
为什么呢?因为人人都喜欢知道别人奋斗的经历以及成功的经验。讲述自己成功之道的人,目的只在于报告自己奋斗的经历,传播自己成功的经验。这是对别人有益的事,也满足了别人的要求。他们的目的不在于自吹自擂,抬高自己的身价,夸大自己的成绩。
如果你在某一方面的确有好的成绩,当别人希望你谈谈成功的经验时,你也不必过分地自谦,一点也不肯讲。这样,反而会被人认为你自犬,说不定别人还可能误以为你是一个自私的,对自己的经验秘而不宣的人。所以,你既不可自高自大,但也不要过分谦虚而走向另一个极端。
第六,别人怕你模棱两可。
自然,有些事情你可以避而不谈,拒绝发表意见,可是你不可能对任何事情都不肯明确地表露你自己的见解和意愿。叫人听完你的话,总弄不明白你究竟是什么意思。好像你是赞同,又好像你不是赞同;好像你是反对,又好像不是反对。
以前,有一位大学校长,就有这种典型的作风。学生们把他说话的特点,常用的语法,写成了一首打油诗:“大概或者也许是,不过我们不敢说,可是大家总以为,然而恐怕不见得。”
请问,别人听完了这样的一篇谈话,究竟能够得到什么呢?这样的说话方式,在特殊的情况之下应用起来也许别有苦衷,如果在日常生活交际场合也这样说,那不但没有必要,而且使人觉得无聊。
此外。别人最怕你说话含含糊糊,咬字不清。
这个理由很简单,要说话,要张开你的口,运用你的思维,清清楚楚地说出来。
也许你说的是笑话,也许你说的是格言,也许你报告的是最重要的消息,可是你首先必须能让人听清楚。
2.别人讨厌你什么?
以下这些人,也是令人讨厌,唯于令人与之真心交流的人。
◇令人厌倦者。
这种人通常是个脾气很坏的人,他常常有些自私,可他自己并没有察觉。他常以为人家对他所讲的事物也像他自己那样感兴趣。他之所以冒犯人家,并不在于讲话太多,而是因为说话太枯燥无味。在他所说的话中,没有一点波澜和惊奇。他说的话,常常显得老生常谈,毫无新意。他的观念非常单调,因此不开口则已,一开口便使人感到厌倦。
在一个令人厌倦的谈话中,我们常听到这样一些句子:“让我来告诉你们我自己的想法吧!”,“六个月前我们在船上的时候”,“我记得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等等。这些七拉八扯毫无章节的话,能不叫人厌倦吗?
◇插嘴插舌者。
插嘴插舌的人是一种不让你把话说完的人。你说话正说到一半,他就插进来说,有时竟能把你的结论也说了去,而他为你说完的结论,并不是你本来的观点,你当然是非常讨厌的。然而他并不自觉,还是得意洋洋地炫耀他自己的光彩。
插嘴插舌者最令人讨厌的,便是从不预先告诉你他要插话了。他也不说“我知道你这故事的结果”,或“让我替你把它讲完吧”,或者“你想说的是这样的”,他只是突然地自半路里杀出来,使你不得不偃旗息鼓无言以对。
人们相信,总有一天那些令人厌倦的言谈“滔滔不绝”者和那些“插嘴插舌”者,会在人们面前自讨没趣,羞愧而退的。
◇心不在焉者。
心不在焉者,真是一个极为可怜的人。他在开始谈话时似乎有周密的计划,可是他的心神总是浮荡不定。如果你告诉他一个你觉得很有趣味的故事,他却把注意力分散到别的地方,魂灵早已不知飞到哪里去了。这时你一定觉得他没有礼貌而感到扫兴。
然而这也许是你的过错。或许你讲的事物使他难提起兴趣,在这种情况下,你自己也许已成为一个令人讨厌的人。可即使如此,他也不会被人原谅,因为他完全可以避免的。
“心不在焉”的人,常常这样说:“对不起,你刚才说什么?”,或“我刚才没注意听”,以及“我想我已想到别的事情上去了。”
◇轻视他人者。
每一个喜欢交谈者,都应群起而攻那些“轻视他人”者。因为那些轻视他人的人,他只看到人家的坏处,从不称道他人的长处。他常常扫人家的兴致,打断人家的话题。当我们在称赞一个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时,他便说那人只不过是在为自己的利益工作而已。他是个冷笑专家,在他的脑子里,别人的一切东西都是恶劣不堪的。
轻视他人者常常喜欢攻击别人,假如你钓到一条五公斤的鱼,他便会喊起来说,有人曾在这里钓到过十公斤的鱼呢!他常抱有一种妒嫉的心理,而他并不能将这种心理深埋在心中。
有时你可以从下面的一些话里听出他是一个轻视他人的人:“是的,可是在他背后的动机是什么呢?”,以及“那毫无价值:你等着再听听这一件事吧!”
◇说话啰嗦者
说话啰哩啰嗦的人,虽然有时是不会伤害你,也不会引起际的嫉恨,可是他那滔滔不绝的言谈,确会使你感到代人受过般的难过。
说话啰哩啰嗦的人大多为女人,而她们的心情倒确实是良好的。她因为热心而兴奋,所以啰哩啰嗦地想把一件非常琐碎而无趣的事情说得有趣而重要。这种人是生活在一个狭窄的圈子里,因为他没见过大世面,所以便特别把琐碎的东西看得有价值了;因为她的浅陋,所以见过世面的人倾听这种乏味的事情,就好像极不情愿地吃下了一道味道极坏的菜肴一般难受。
“让我来告诉你们前天晚餐时所准备的菜肴吧!”,“我想我要替苏珊买一件新衣裳了”。这些都是一个啰哩啰嗦的女人想要说的话。
◇性格暴躁而易发怒的人
性格急躁且容易发怒的人也是不受欢迎的。有许多做丈夫的,常常是这一类家伙。他在办公室工作了一天后回家,直到吃过晚饭上床睡觉,在这一大段时间内,他闷声静气,一句话也不讲。他的妻子无论怎样引他说话,他都爱理不理,神情淡漠。若她问他一句,他只是用尽可能少的几个字来回答一下。
有时他会不断地发牢骚,而有时他又一言不发。这完全是由他个人性格所致,但也有人认为他可能是不会说话的人。可是他一离开家庭后,倒是异常和悦并善于交际了。
在这类的人口中,你可以常常听到这些话:“唔,噢!”“不要打扰我”,“你看我多忙啊!”“我们不要再讲这件事好吗?”“讨厌透了,我不愿再听了!”对这种人可以用两种方法来应付:一是根本不理睬他;二是恭维他。
◇言而不实的人。
言而不实者,则走向另一个极端。他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会讲话,他所需要的便是听众。他的目的在于使你愉快,他所讲的全是他自己所感兴趣而又以为你也同样会感兴趣的话题。
不要将“令人厌倦者”和“言而不实者”混在一起。令人厌倦者通常是多言多话的,而所说的尽是些枯燥无味的事。言而不实者也多言多语,可有时倒也能在他的话里找到有趣的东西。他惟一的缺点在于说话太多,且毫无根据。
有时,那些言而不实者是把记忆中的事拿出来反复述说。如果遇到什么重要的事,他也会毫无保留地告诉你。
“莎利文能用一只手打倒任何一个年轻力壮的汉子。让我来告诉你他是如何击败对手的。”这是一个很平常的故事,他也讲得很好。不过他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他把这一故事对同样的人讲述得太多了。
一个年轻而喜欢说话的人,常常是一个很注重自我的。他个人所看到的或所想到的事情,在他心目中觉得都很重要。他想炫耀自己的才识,他更想从炫耀中得到他人的注目。
“我来告诉你远在一九五四年夏天所发生的事情吧!”“我告诉过你那个——时候吗?”“我有一次曾有过如此的经验”。这些都是多言多语,言而不实者的常用调整语。
◇自作聪明的人。
自作聪明者是一个没有学识而又装腔作势的人。他在谈话中大都不切实际,他常说一些低级趣味而使你发笑的事情。在谈话中常常加一些笑料,是无可非议的事,可是自作聪明的人却把它用得太多了。他常把一个谈得正火热的话题打转了方向。他常把你正在发表意见或正在说明某一重要事情的话头打断。
举个例子来说:你们两个人正在谈论本市的环境保护问题,而这个问题对于你们的事业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当你们正讨论得热烈的时候,他突然闯进来怪腔怪调地笑着说:“你看,他在吹牛皮,哈哈!”
你对这个家伙怎么办?你当然完全能够对付他,但最好的方法,便是给他一个不言不语。当时不要说一个字,脸上也不要露出任何表情,只当这个家伙不在这里,继续和你的谈话者交谈下去。这样来它几次,那家伙一定会感到自讨没趣。
很难斥责对我们说教的人,因为他的地位往往比我们高;他的年龄往往比我们大。
他喜欢给你忠告;他喜欢告诉你怎样去做;他喜欢指出你做事中的错误。
这位说教者常会这样说:“现在我不喜欢讲这一类事情”,“你要知道我并不是在干涉你”,或者“我也许不应该这样说,可是我想你会明白我的好意的。”
但是你千万不要因为讨厌他的说教而准备反击,也许你的确需要一些教训。但是如果这位说教者是毛遂自荐,而在说教的时候又浪费了太多的时间,那么,你最好是不时地感谢他的劝告,并及时地按他劝告你的相反方向去做,这样,就可以表示你对他的劝告不屑一顾。
◇大言不惭者。
大言不惭者,我们有时甚至会对他产生兴趣。他所说的那些离事实相差甚远的故事,在疲倦时听听倒也不错。不过他所说的往往只有一个大题目,那就是他自己。我们当然很讨厌别人专讲自己的事情,但他如果并不把听者当作玩偶,而且他并不是说他比你伟大,因此他的谈话是不会伤害他人的尊严的。
“让我告诉你我做的事情吧!”“我把公司的生意做得火红”。这些都是大言不惭者爱说的话。在他所说的话中都包含有“我”的成份。
不要做一个大言不惭者,大言不惭者所说的话或许有时显得生动有趣,可是假如你一直用“我,我的……”来开场,则你所说的话会引人反感的。你如果对自己谈得太多,通常反而会被人轻视的。
◇辩论家。
辩论家常喜欢和别人唠叨。自然学家即可归类于此。爱迪生曾说过:“好像梭罗在听他的每一句话时,第一个产生的本能反应,似乎即在准备反驳。”
辩论家的天性,即在设法使每一次谈话都转变为辩论,并从不控制他好辩的天性。
“你这儿错”,“啊!那是你造成错觉的关键所在”,这些全是辩论家喜欢使用的话语。在他看来,好像任何人都喜欢辩论似的。
◇出言俚俗者。
出言俚俗者是既不用思想,说话又毫不小心的人。他说话毫不选择字眼和语句。专门用那些现成的老话、土语,就像现成制就的衣服一样,一点也不适合体形。
老话和俚语,在第一次使用时,是极生动而有趣的。可是在任何人都用惯了之后,便渐渐地没有价值了。出言俚俗者,之所以使用老话土语,是因为他自己不动脑筋。
有一些出言俚俗者,并不常说土语,他常用自己的标准和习惯,如当他要谈“是”的时候,他会说“OK”。另一类出言俚俗者要说“不”的时候,他便说:“只有鬼才愿意呢!”
他们这样说,其结果只有害于他们自己而已。所以出言俚俗者,常被人视为缺少思维能力和知识浅薄的人。
◇有偏见者。
有偏见者不能成为一个良好的谈话家,因为他们的心肠太狭窄了,假使两个执迷不悟而有偏见的人碰在一起时,他们之间或许会有一次愉快的谈话,可是别人和这些执迷不悟者谈话,便会感到不舒服,甚至会出现紧张气氛,尤其是一个心胸宽大的人。
有偏见的人可归属于势利者一类,事实上势利乃偏见的一种形式而已。
◇空谈者。
喜欢空谈的人,常常是一个习惯于交谈的人,可是他那种爱好谈的习惯,是非常危险的。一不小心,便要触犯他人,生发事端。
一般人大概都有一种习惯,那就是喜欢谈论别人,甚至对人家的一时失误也加以讥笑。
空谈者的谈话常有两大错误,第一是喜欢谈论他人毫无根据的私事及个人身体的琐事;第二是他所说的所谓事实,只不过他个人认为事实而已。
“他们告诉我”,“当然我知道这是事实,……”,“人家都说她是个……”。以上都是空谈者的开场白。人们所以惧怕他,所以常常避开他,就是因为他有时会和别人闲谈起你们来,把你们的私事都讲出来。
◇别有用心的人。
别有用心的人也是使人们感到不安宁的人。他需要从我们身上得到利益,便设法来和我们亲近开始和我们交谈。假如我们一不小心,便会落入他的圈套;甚至会不加思索地答应他那些与我们的本意相违背的要求的。
他有时候要求我们投他的选票;有时候要求我们为他买东西;有时候要求我们给他一份工作等等。但这些事情都是我们本来不愿意做的。假如他一开始谈话,就说出他的要求,那么我们就会有所警惕,可是他并不这样做,他先将谈话渐渐引向另一条途径,让谈话很自然地走到他心里早已计划好的结果上去。最后,当你看出他的意图所在时,你已经被他欺骗了。
这种别有用心的人,他与人谈话并不是想使人们愉快,因为他自己也知道与人谈话是另有企图的,也不会使人们愉快的。但是,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往往竭力使谈话延长,直到达到他自己的目的为止,而且这个过程中间,他使人察觉不出他在恭维你,并寻找机会达到自己的目的。
◇讲述淫秽的故事者。
讲述淫秽的故事者,不是一个良好的谈话家。你听他谈的轶事,你会感到这些事有一些普遍的特点:A.他所讲的故事,几乎全是关于性的。
B.故事的大部分是单调而庸俗的,既不有趣,亦不聪明。
C.在他讲完这个故事后,他自己会自得其意地大笑起来。
D.他讲的多半是你以前已经听过的故事。
从谈话的观点上看,我们对此类故事之所以反对,是因为他的故事太庸俗,只能迎合那些低级趣味的人。
◇暴躁固执者。
暴躁固执者常常是一种不能忍受不同意见的人。他自以为没有人有权可以反对他。他常常主动地而且是自始至终地讲述他的意见。他说一句话时,是从不犹豫的。
暴躁固执者的学识虽然不怎么丰富,但他所说的事情,他总是自认为很有趣,而且说话也很流利。他能讲上下古今、天文地理、纵横八方、海阔天空的事情,他对谈话常常甚感兴趣。
可是,美好的谈话要从中得到兴趣,又要有一点愉悦。暴躁固执者则过于看重自己,他只给谈话加上了兴趣,并不能使他人从谈话中获得愉悦。他控制了整个谈话的气氛,不让他人分享一些权利。对暴躁固执者我们有两点颇不满意:一是他那高高在上的态度;二是他所说的并不常是正确的,有时甚至是极端错误的。
◇小题大作者。
小题大作者,常费了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在一件很小而又不切合实际的事情上大做文章。他若要讲述一桩遭遇,他便不厌其烦地反反复复地用五倍以上乃至十倍的时间来讲述它。
你要听他讲很长时间,才弄清楚他到底要说什么。如你等得焦急,问他一声:“喂!你所讲的那位穿灰衣服的女人究竟如何呢?”他仍是轻描淡笑地回答你说:“莫急,听我慢慢道来”。接着,他又啰哩啰嗦地讲了许多无关紧要的细节。
假如这位小题大作者——多半是女人——如果能察觉出听她讲故事的人所以能够不厌其烦地倾听,完全是为了礼貌,那么,她一定会把自己要讲的话整理好了以后再讲。
如果她察觉出对方对于这个故事并不感兴趣了,她也一定会采取种种努力以使这个故事情节更紧凑一些。很可惜,这类人他们根本就察觉不出听众的反感情绪。
“小题大作者”较之“啰哩啰嗦者更糟,后者只是特别注重一些渺小的事情,而前者对于这些渺小的事情并不注重,但又无意识地专讲些渺小的事情,并以为对方对此会感兴趣呢。
◇问这问那者。
问这问那者最喜欢打听别人身边的琐事及秘密轶事。有时他是为了增加闲谈的资料;有时仅仅是为了满足他的好奇心。
假如你的汽车出了毛病,他便要问你保险费有多少;假如你穿了一件新衣服,他便要知道你在什么地方买的?什么价钱?他如果遇到一位作家,便要问他稿酬多少?总之,他很喜欢谈论人家不屑讨论的事情。
有时你在防御一位问这问那的人时,也会觉得很有趣。当他开始发问那些不关他的事时,你不要直接回答他,只要拐弯抹角地让他自己觉得自己的问话是自讨没趣就行了。
◇自说自话的人。
自说自话者常常只说他自己那方面的事。他的心目中,时时觉得有一个较之世界上任何一个话题更好的题目,他不管人家接受不接受,就硬把这话题拉到谈话中来。举例说:有一个青年妇女,她有一个侄女,长得相当俊俏,于是她就觉得自己也很骄傲,不由自主地老是讲她的侄女的一切。她不但和她的朋友讲,甚至和她只有一面之交的人,她也不管人家爱不爱听,反反复复地讲个没完。
但自说自话者的脾性大多很好,他惟一的不足便是他认为自己感兴趣的,别人也一定感兴趣。
可有时候,自说自话的人内心也会有一些不快,于是,他就情不自禁地把心中的不快吐露出来。但他并不自觉,有些心中不快的事,对别人说是不适合的,但你能把他怎么样呢?最好的办法,是尽力使话题转到别的方向上去,不让他有机会自说自话。
◇执迷不悟者。
执迷不悟者定是一个非常固执的人,这种人我们简直不能使他回心转意去承认自己的错误。凡是他自己认为正确,无论别人怎么说或怎么做,都无法使他改变观点。这种人,大多喜欢争论,他所以喜欢争论,并非因为他为真理而辩,他只不过是想巩固他那独特的意见罢了。即使事实证明他错了,他还是不承认争论已经结束,他还是固执己见地坚持下去。
他所犯的最大的毛病,就是不使谈话有一种轻松随和的气氛。他谈过一个特别的话题,过一会儿又转而讲一些与这话题无关的事情了。可是,当他突然间想到了要说的话,他又打断了你的话题,把话题又拉到先前所讲的题目上去。然而他想到的话题,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只是他对先前所说的那个话题嫌其不充分罢了。
但执迷不悟者和自说自话者稍有不同,自说自话者也许睥性很好而有些学问,说话顾及到前后因果。执迷不悟者对他所坚持的观点并不十分熟悉,而只是一味固执而已。他常是自私的,甚至比大言不惭者还要自私。对付这种人的办法,便是拿出事实来,如果在事实面前他仍执迷不悟,那你最好还是对他敬而远之。
◇把事情看得太严重者。
把事物看得太严重者,不能成为一个良好的谈话家。因为他不可能使谈话的气氛生动而平和。他与自作聪明者正好相反。在道德上、社交上和智慧上他也许会被人们欢迎,但是一和他交谈,人们就会感到头痛了。
把事情看得太严重者,他常常把自己看得过重,他会告诉你,生活本身就是个很严肃的问题。这一观点的立足原本是合理的,但对于执迷不悟者而言,这就很容易走向一个极端。即使生活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也不必显得异常刻板,终日暮气沉沉,了无生气而应该抱着乐观的态度面对严肃的人生。
“愉快”是谈话的目的之一,可是把问题看得太严重的人却对此乏味。有时他明明知道自己活得太沉重,但他并不彻底改正这陋习,而走向希望之路。假如他决心在一次短暂的谈话中说几句幽默话,那他就可能较有希望了。但是,他不会照此去做的,在他的眼里,“幽默”实在是雕虫小技。如果他把脾气改好一些,也许也是一种有希望的举动,但是这一类人是很难改变自己的脾性的。
以上说的这二十二种人物,都是在谈话中被人所讨厌的,如果我们不做这些人物中的一种,那么我们就易于被人接受,尽管你的学识不深,经验不丰富,反应不够敏捷,只要你不做上述这些类型的人,你仍然可以是受人欢迎的人。道理很简单,因为你不会去伤害别人,也不会去扫人家的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