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有名的早期天才教育家,他对于不喜爱练小提琴的孩子尤其独具匠心。在教孩子们练琴时,经常碰到的难题就是儿童学琴意识低落,然而他却能使这些孩子们个个乐意接受他的指导。用逼迫的方式吗?不!因为这种办法只能收到一时之效,并不能持久,原来他所使用的特效药就是这么一句话:“我想这件事你必定做不好,因为你的技能比人家差,所以你才不想练习。”
只要是从事教育工作,便经常会体会到这一类情形,尤其是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很少有能够自动进取的,常以投机取巧的方式来达到他们偷懒的目的。对于这样的孩子们你若说:“难道你是不喜欢它吗?”这会毫无效果的,而要对他们说:“这样的事情对你来说是稍勉强了点,可能你没办法做得更好,因为你的能力比别人差。”
只要这一句话,大多数孩子都会自发地行动起来。
像这样的激发效果,对大人或孩子并没有多大差异。此时若采用强迫手段,非但毫无用处,反而会引起对方反抗的心理。纵使就范了,也不见得能得到什么好结果。
人的心理有一种特性,往往愈受到压迫,反抗心也愈强。例如,在娱乐节目进行中,若是规则订得过于繁杂,便丝毫引不起人们的兴趣,倒不如将规则放宽,使参与者个个都能兴高采烈。
所以当你有某事需要他人替你代劳时,千万不可用“你不想做”,而必须以“你是因为能力差,不会做”来激发他,因为前者并不能刺激对方的自尊,后者却击中了他的要害,而对方为了挽回自尊,必然会努力做出成绩来让你瞧。
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也是属于这一类的人,若有人遇事找他帮忙,他不会轻易答应,但有一个诀窍,就是说句“我知道你是不会做的”,他为了保持自己的自尊,也会勉强地答应下来。
老年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一般的人。俗话说:“请将不如激将,激将得法,效果会更佳”。
苏秦当了赵国相国后,便命手下人不露声色地将张仪接到赵国。张仪到赵国后,苏秦故意避而不见,好不容易见了面,又挨了顿奚落。张仪回到客店,一筹莫展,贾舍人替他还清食宿费,并把他送到秦国。到了秦国,贾舍人又拿出好些金钱替张仪在秦国做客卿的费用,张仪要报答贾舍人的大恩。哪儿知道贾舍人可巧来跟他辞行。张仪流着眼泪,说:“我在困苦的时候,没有人瞧得起我。只有你是我的知己,屡次三番地帮助我,要不我哪儿有今日。咱们有福同享,你怎么能回去呢?”贾舍人笑着说:“别糊涂了!‘打开窗子说亮话’,你的知己不是我,是苏相国!”张仪摸不着头脑,说:“这是什么话?”贾舍人对他说:“相国正计划着叫中原列国联合起来,就怕秦国去打赵国,破坏他的计策。他想借重一个亲信的人来执掌秦国的大权,他说这样的人,除了先生没有第二个。他就叫我把先生引到赵国。又怕先生得了一官半职就满足了,特地用了‘激将法’。先生果然火了,要争口气,他就交给我好些金钱非要叫秦王重用先生不可。我是相国手下的门客,如今已经办完了事,得回去报告相国了。”张仪一听,不由得愣住了。呆了一会儿,叹息着说:“唉,我自以为聪明、机警,想不到一直蒙在鼓里还没有觉察出来。我哪儿比得上苏秦啊?请您回去替我给他道谢,他在一天,我决不叫秦王去打赵国。”
※对于不易接受你的调谴的人,你不可说他讨厌这份工作,而必须说他不会做这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