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如何用解释消除误会

在我们的生活中,误解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一对好朋友可能因为一句不经意的话而反目成仇,家长与孩子之间可能因为小小的误解而产生争执……

在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就有这样一个故事:牛书道和冯世伦本是好朋友,两人好了半辈子。有一年,他俩在入冬时节结伴出去拉煤。回来的那晚,离家还有五十里时牛书道的车轴断了,他俩只好露宿荒郊。冯世伦问牛书道还有没有干粮,牛书道翻看馍袋,说,空了。谁知到了半夜,冯世伦在起身撒尿的时候,发现牛书道躲在煤车后偷偷啃馒头。从此,他俩成了仇人。几十年的好朋友,彼此又说得来,觉得对方什么都好,但却因为一个馒头,突然间就看透了对方,看哪都不顺眼。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冯世伦的心里,他是这样想的:明明有馒头,却不肯与朋友分吃,说什么患难与共,而且,是你的车轴断了,我才陪着你挨饿、挨冻的。这样的人怎能再做朋友呢?他当夜就拉起自己的煤车走了。而牛书道却是这样想的:翻过的馍袋的确已经空了,谁知扯被窝睡觉时又滚出一个馒头来,这时也不好再说还有干粮,才偷偷吃了,因为一个馒头,至于把好了几十年的朋友一个人扔在荒山野岭吗?太无情了吧。

类似这种误解,不仅在身边的朋友中常常发生,对于陌生人之间,由于文化和经历的差异,误解就更容易形成了。这种误解不仅因为“言者无心而听者有意”的解读,更因为我们每个人身上承载的文化而有差异。

18世纪初的英法战争,其起因也是因为一个误会。1704年,在一次酒会上,英国妇女马肖尔夫人不小心把一杯水洒到了法国人德托雷依侯爵的身上。虽然她是无意的,但是因为她没有及时解释,侯爵先生就坚决地认为这是有意侮辱,不但是对他的人格,更是对他的国家的尊严的公然侮辱。结果,这件事激化了两国矛盾,进而引发了一场长达五年之久的“杯水战争”。

由此可见,误解的破坏力非同小可。所以,一个人要想避免与别人产生隔阂,就有必要及时消除误会。要消除误解,就要做到两点:首先是承认双方之间的差异,更不能将自己的文化经历强加于对方。第二就是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加强沟通——给对方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

误会产生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缺乏沟通、缺乏解释。一般而言,误会的产生与双方都有关系,每一方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就像《一句顶一万句》里的牛书道和冯世伦一样。牛书道和冯世伦之间的绝交,正是因为他们各执己见,没有及时地给对方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其实,当误会发生的时候,最需要有一方站出来,用耐心的解释和另外一方沟通。沟通顺利了,误会也就随之消除了。误会不能消除,通常是因为双方都不想解释,这是很可怕的,如果没有一方站出来,那么误会可能会持续地很久很久。

俗语说“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发生误会后,你不妨坦然置之,即进行所谓的“冷处理”,不要因为他人的指指点点、说三道四而影响了自己正常的生活,使自己的情绪有悖于平常,产生更大的误会。误会一旦在自己的身上发生,你也不要感到自己受了莫大的冤屈,或是闷在心里暗自苦恼,或是急忙气急败坏地到处辩白,这样不但得不到同情,反而有可能会引发更多的误会。对于那些错怪自己、误解自己的人,也不要心怀怨恨。如果你剑拔弩张,针锋相对不但于事无补,也许还会节外生枝,造成更大的误会。你应该宽宏大度,做一些“修补工作”。

在实际交往中,有的人总希望别人能主动一些,自己投桃报李就行了。其实,这是一种消极的态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交往沟通谁都可以主动,没有谁先谁后、谁主谁次的问题。尤其是在被人误会之后,你更应该主动去沟通,向对方说明情况、解释原因,不管你性格是外向的还是内向的,喜不喜欢与人交往,你必须掌握沟通的主动权。

当然,在沟通时态度一定要真诚。消除误解,贵在真诚。不能把诉说自己所受的委屈作为沟通的前提条件,否则不仅不能消除误会,反而会破坏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而是应该主动地向对方解释清楚,坦诚地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与对方进行交流,交流时注意用语和表达技巧,这样,一定会消除误会,使自己从烦恼中解脱出来。“解释”本身并不难,但要使自己的解释达到预期效果,而不至于文过饰非,“越描越黑”,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原则和技巧了。

首先,解释的态度应该端正。

解释时,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

在做解释时,不能因为自己被误解而表现得委屈或不满。在做解释时必须态度诚挚,用富有情感的语言来说明问题。“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有时候,单纯的解释的态度就足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消除误会。

细心的人们会注意到,当我们以一种诚恳的态度和他人交流的时候,这个人一定会很容易对我们产生好感。许多事实表明,态度诚恳地和别人说话,是对对方最好的尊重,它胜过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和赞美。

其次,解释必须实事求是,合情合理。

所谓实事求是,就是是一说一,是二说二。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求得正确的结论。所谓合情合理,也就是合乎情理、合乎道理或事理。解释时若真实情况难以直言,请不要寻找借口、强词夺理,更不能巧言令色,凭空编造。该解释的,就讲明客观原因,表明自己态度;不该解释的,不要乱加说明。若有不便直说的或不愿在公开场合表露的事情,可以如实向对方说明并请求他们的谅解。

第三,要敢于承担责任。

当要解释自己过去的失误或某些不足时,如果仅仅说明事情的经过而回避自己的责任,就不明智了。在自己承担责任时,要就事论事,将责任严格限定于所解释的事情上,不要随意扩大。有的人误以为自己承担的责任越大,就表明自己的态度越诚恳,这种误解后果会很严重。有的问题其实只需自己坦然承认自己的失误或不懂就可以解决。

第四,要注意解释的方法。

根据解释对象的不同,除了注意称呼和礼貌用语外,还要事先理清这样几个问题:解释什么,要针对对方的误会做出解释说明;什么时候解释,要寻找适当的时机。解释之前要想一想,打好腹稿,这样既可以使你能心情保持平和,又可以言之有理。

对于不同关系的人,采取的解释方法也不相同。

对于朋友之间的误会:朋友之间产生了误会,通过耐心的解释,一般就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

对于亲人之间的误会:消除亲人之间的误会最为简单。父母,亲戚,都有着割不断的血缘关系,只要是为了对方好,用事实说话,没有什么误会是无法消除的。而如果自己真的错了,一定要勇于承认错误。面对亲人的误会,是没有任何理由不予以谅解的。

对于陌生人或者是关系不太亲密的人,你还可以采取间接的解释,即以第三者的角度去解释,包括请自己的父母、朋友等。以第三者的身份进行解释,将会增强自己解释的客观性和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