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没有不求人办事的时候。会说话的人,一句话可以成事;不会说话的人,一句话却可以败事。办事的关键就是“会说话”、“说好话”。会说话的人谈吐良好,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可以把彼此间的距离缩短。办事的时候懂得用语言感动人、说服人、感染人,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更容易把事情办好。
一个能说会道、言谈得体的人更容易受人欢迎,办事也更容易成功。如果一个人的表达能力不强,则很容易被人低估,被认为能力不足。即使这样的人非常聪明、非常勤奋,具备了多种成功的条件,但其成功的概率仍然不会很高。所以,办事先要学“说话”,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有个作家想请一位文化名人为自己的一本即将出版的书题写书名。得知来访者的意思后,这位一贯以幽默著称的名人笑着说:“是题字啊,可以,不过,现在讲究经济效益,请我题字,是不是该付点钱啊?便宜一点儿吧,两千块一个字,怎么样?”这虽然是在开玩笑,但作家也听出了这位名人似乎对常有人打他手迹的主意颇有抱怨之意。
于是,他说:“先生,您这话可只说对了一半哟。要得到您的墨宝,理当付钱。可是,您的字何止值两千块钱一个字呢?比如说,我想要一件值两千块钱的衣服,这家商店买不着,还可以到别的商店去买呀,可您的墨宝只能出自您的手,天底下别无他处可寻。在我看来,您的每个字都是无价之宝,我付多少报酬也不够啊!”几句话说得这位听惯了恭维之辞的名人也觉得“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于是欣然提笔。
在社会交往中,特别是求人办事时,把话直接说出来,有时不太妥当。这时,就需要用暗示予以点明,这种技巧,纪晓岚运用得非常娴熟。
话说这年乡试,翰林王某被任命为顺天府乡试的主考官。纪晓岚位居显要,王某有意攀附,行前拜望纪大人。王某委婉提出,纪大人家里是否有参加大考的子弟?其意十分明显,就是说自己愿意从中做点手脚,帮一下纪氏子弟。这明明是蓄意作弊,换在别人头上,纪晓岚准会暗骂一通,但这次轮到自己,他不免动了心。一边热情接待王翰林,一边暗暗地思考万无一失的办法。
王翰林一片诚心,使纪晓岚十分感激,因为皇上对作弊行为的惩治是极其严酷的。雍正年间,福建学政俞鸿图因考场作弊被腰斩为两段,而后此刑虽除,但作弊的考官免不了丢官失爵。纪晓岚思来想去,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于是对王翰林笑道:“有劳王大人惦记,多谢多谢!不过纪氏子弟都不成器,即使有几个侄孙参加本科大考,我断定他们不能题名。”
“纪大人过谦了,久闻纪氏子弟个个聪明俊逸,纪大人何出此言?”
王翰林狡黠地眨着眼睛。
“不怕王大人笑话,纪姓这些子侄们确实很不争气,写个‘也’字,连勾都不会挑。”
王翰林也是聪明之人,早把弦外之音记在心里,闲谈一阵之后就起身告辞了。
王翰林走后,纪晓岚立刻修书一封派人送回老家,告诉家里的人,凡是今年赶考的,写“也”字一律不许挑勾。纪氏子弟依计而行,逢写“也”字都不挑勾,最终达到了作弊的目的。
很多时候,由于当事人与环境的限制,个人的见解与看法总有难以言表的时候,但对于重要的话又不可不说,否则便阻塞了沟通的渠道,事情也就无法办成。这时,只有用有技巧的说话方式,才能将话说出口而不觉为难。比如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声东击西,委婉开口。
倘若我们的朋友、长辈不慎有所差错,但在众目睽睽之下,又不便当面指出,有口难开时,可以采用“声东击西”的方式,也就是用提醒四周人的方法,使朋友、长辈能自己慢慢察觉,而后纠正自己的过失。这样一来,不但能收到我们所期望的效果,更能替他们解围,岂不是一举两得?
在芸芸众生中,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性情、特殊的兴趣和不同的生活态度。因此,在与人沟通上,常常会产生观念上的冲突。如何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又能不否定他人的见解,实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当我们的意见和观念与人不同时,首先,在态度上,应当给予对方发表意见的机会,并且表明自己已经接受了他的观点,然后再委婉地述说自己的意见。这样就可以平和地交换彼此的意见。比如,当对方表达了他的观念,而我们无法苟同时,我们可以说:“不错,你的看法细密周到,极富创新精神……我认为在那种场合应……”这样不但能表现自己的风度,又能坚持自己的立场。凡此种种,是我们立身处世所不可忽视的。
第二,注重仪容礼节,诚恳开口。
作为现代人,必须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彼此互相扶持,共谋进步,而这一切的一切,都须依靠一个条件,那就是亲切的态度,端庄的举止。
比如说,一个态度亲切、举止端正的人,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必是一个有教养的好人;反过来说,若是我们看见一个举止粗野,蓬头垢面的人,即使有满腹经纶,也会令人敬而远之。由此可见,端庄的言行举止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上,也占了一个重要地位。只有在说话技巧与适宜的举止充分配合下,才能圆满完成彼此的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要求别人要有礼貌,遵守秩序,然而有时自己却疏忽了。人类社会是一个互动的社会,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我们。因此,只要我们处处以礼待人,诚诚恳恳,那么你在交谈上也就易于开口说话了。
第三,借用“第三者”的话。
当我们要安慰别人或是恭维别人而正不知如何开口时,可利用这种方法,相信你会很自然地开口。
有时,我们为了博得他人的好感,往往会赞美别人一番,但由自己说出“你看来还是那么优秀”之类的话,不免让人觉得你是在奉承、拍马屁,有点儿不实在。
如果换个方式来说:“你真优秀,难怪小林一直说‘你总是那么勤奋’!”这样一来,对方必认为我们所言不假,当然会非常高兴。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总认为“第三者”所说的话较具客观性,较为公正,因此,我们可以针对这种心理,借用“第三者”的口吻,来代替我们所要说的话,以此安慰他人或赞美他人,这样不但能得到对方的信任,而且能使我们更容易开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