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区分谎言与欺骗

古今中外,诚实都被视为人类共同的美好品质,而谎言多与恶相伴。

然而,尽管我们对谎言持否定态度,在日常生活中,谎言却比比皆是。谎言是一段与事实相反的讯息,撒谎者故意将不真实的事情说成真实存在的事给受骗者听,让“不存在的事”令听众相信是“存在的事”。如骗子在短信里说:“阁下已经中奖,请来电与我司联系”。又或者将真实存在的事,故意说成是不存在的,如:“当年的惨案,并不存在。”

马克·吐温说过:“人,可以一时一事不说谎,但不可能一生一世不说谎。我们都说过谎,也都必须说谎。聪明的人能勤快地训练自己体贴地说谎。”心理学家也认为,大多数人说谎,并无恶意的成分,其说谎的目的,不是为了赢得他人的喜爱或尊敬,就是不想伤害他人的感情。他们将这类非恶意性的谎言,又分为“自我型”谎言和“利他型”谎言。

比如有的人犯了错误会说:“那事不是我干的!”在朋友之间出现分歧的时候会说:“我永远和你站在一起。”这些就属于“自我型”谎言。那事也可能就是你干的,也许你内心未必真与对方同心同德,这些话中也许还存在有欺骗对方的意思,但这些谎言绝对不是恶意的,说这些话的人,只是为了强调自我,取信对方才说出的谎言。

所谓“利他型”谎言,如“你长得真漂亮!”,“这人真招人喜欢!”,“咱俩想到一块去了!”等等。也许,那人未必长得漂亮,那人也未必真招人喜欢,你也未必真的和别人想到一块了,你只是为了激励对方、取悦对方,才说了这些“美丽的谎言”。

由此看来,无论是“自我型”谎言还是“利他型”谎言,都属于一种善意的谎言。而有的谎言之所以令人厌恶,是因为其包含着恶意性的伤害与欺骗。

战国时,孙膑与庞涓本来同为鬼谷子的弟子,一起研学兵法并结为异姓兄弟。但庞涓为人刻薄寡恩,孙膑则忠诚谦厚。后来,庞涓听说魏国正在招贤纳士,就辞行下山。临行,与孙膑话别时,庞涓说:“我与兄有八拜之交,誓同富贵,此行若有进身机会,必为兄举荐,共立大业。”庞涓到了魏国,魏惠王见他一表人才,韬略出众,便拜为军师。此后,庞涓东征西讨,屡建奇功,名震诸侯。

庞涓虽声名显赫,不可一世,却始终不敢举荐他的义兄孙膑,他认为孙膑据有祖传的《孙子兵法》,胜己甚长,一旦给予机会,必将会压倒自己。

鬼谷子与墨子相好。有一次,墨子拜访鬼谷子,见到孙膑,交谈之下,叹为兵学奇才。不久,墨子到了魏国,在魏惠王面前举荐孙膑,说他独得其祖孙武之秘传,天下无有对手。惠王大喜,又知孙膑与庞涓是同窗兄弟,就命庞涓修书聘请。庞涓明知孙膑一来,必然夺宠,但魏王之命,又不敢不依,只得遵命修书,遣使往迎。

鬼谷子心知孙膑此行有遭髌刑之险,但天机不可泄漏,只好在他名上加一“月”字(孙膑,本来名孙宾),并赠其锦囊一个。孙膑拜辞先生,随魏王使者下山而去。见了魏王,孙膑由于表现非凡,魏王大悦,想拜他为副军师,与庞涓同掌兵权。庞涓却说:“臣与孙膑,同窗结义,膑实臣之兄,岂可以兄为副?不如暂且拜为客卿,等到有了功绩,臣自当让位,甘居其下。”于是拜孙膑为客卿。

从此,孙、庞两人共伺魏王,虽频相往来,但他们之间已经没有了当年那样的真挚。庞涓更是心怀鬼胎,欲除孙膑而后快,只等其传授完祖传兵法之后再下手。

不久,孙、庞二人在魏王面前摆演了一次阵法,庞涓因不及孙膑,就制造了孙膑私通齐国的假象,并报告给魏王。魏王一听大怒,立即削去孙膑的官职,又削去他的一对膝盖。

孙膑并不知道这是庞涓所为,他倒因为庞涓在魏王面前替自己求情而感激万分,并答应庞涓的要求,将祖传的《孙子兵法》刻写在竹简上。不料,庞涓派去照料孙膑的仆人成岸是个仗义之人,把这一切全告诉了孙膑。

孙膑听到真相不禁大惊,兵法当然不能传给庞涓,但若不刻,必死无疑。情急之下,孙膑打开了鬼谷子临别时送的锦囊,只见里面有一幅黄绢,上写“诈疯魔”三字。孙膑顿时有了主意。晚上,饭送了上来,孙膑正举着筷子,忽然扑倒在地上,作呕吐状,一会儿又大声叫喊:“你何以要毒害我?”接着把饭盒打翻在地,把写过的竹简全扔进了火炉……

看守不知是诈,慌忙报告庞涓。庞涓次日来看,见孙膑痰涎满面,伏地哈哈大笑,忽然又大哭。庞涓问:“兄长为何又哭又笑呢?”

孙膑说:“我笑的是魏王想害我命,而不知我有十万天兵保护;我哭的是魏国除我孙膑之外,无人可挡大将。”说完,瞪眼盯住庞涓,一会儿又叩头不已,大叫:“鬼谷先生,你救我一命吧!”

庞涓说:“我是庞涓,你不要认错人!”

孙膑拉住他的袍子,不肯放手,连忙哀叫:“先生救我!”

庞涓无法脱身,只好命左右将孙膑扯脱。庞涓回到住地,心中还是疑惑,认为孙膑很可能是装癫卖傻,就决定试探一番。他命令左右把孙膑拖入猪栏里。猪栏中污秽狼藉,臭不可闻。孙膑披头散发,若无其事地倒身卧在屎尿中。

使者把情况回报给庞涓,庞涓说:“他已真狂了,不足为虑矣。”从此对孙膑不加防范,任其出入,只派人跟踪而已。

这时,墨子游学到了齐国,住在大臣田忌家里,其弟子禽滑刚好从魏国来。墨子就向他打听孙膑现在的情况。禽滑于是将孙膑被刖膝之事说了一遍。墨子听后大惊,说:“我当时是想推荐他,没想到反而把他害了。”

他把孙膑的才华及庞涓妒忌之事告知田忌,田忌又告知齐威王。齐威王于是令客卿淳于髡为使,禽滑作随从,以进贡茶叶为借口,到魏国去营救孙膑。

淳于髡到了魏国见过惠王后,就让随从禽滑私下去找孙膑。

不久,淳于髡一行准备回国,魏王置酒相待,庞涓也置酒饯行,但禽滑已先一夜把孙膑藏在了温车里,叫随从王义穿上孙膑的衣服装作孙膑的模样在街边坐着,瞒过了庞涓。

禽滑驱车速行,淳于髡押后,很快就把孙膑载回了齐国。

孙膑秘密回国后,仍不露面。后来赵、魏交战,孙膑以“围魏救赵”之计,大败庞涓。韩魏之役,孙膑再以“增兵减灶”之计,诱敌深入,最终把庞涓射死在马陵道上。

在这段故事中,庞涓以谎言陷害孙膑,致使孙膑差点命丧囹圄,谎言成了他杀人的武器;而孙膑也同样依靠谎言骗过庞涓,并最终取胜,谎言成了他活命逃生的工具。在历史上,类似的事例更是不胜枚举,司马懿装病骗曹爽、王允献貂蝉除董卓、燕王朱棣装疯起兵、蔡锷放纵骗袁世凯等等。

俗话说“玩火者必自焚”,“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善使刀者死于刀下,善使剑者死于剑下”,“打死会拳的,淹死会水的”。说谎也是这样,你对别人说谎,别人也可以对你说谎。经常用谎言对付别人的人,他自己也一定会被别人的谎言所欺骗而遭遇失败。就如同那个放羊的孩子,每次都喊狼来了,而当狼真的来了却怎么喊叫也无济于事。不会再有人相信他,因为人们又会以为他在撒谎。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为了恭维人、为了避害趋利而不得不说一些善意的谎言。可以说,我们生活在谎言的世界里,每个人一生会说不计其数的谎话。有时候,一句脱口而出的善意谎言还会产生神奇的功效:面对一个“笨蛋学生”,老师面带笑容地说出的一句“你很棒,你是第一名”温暖了他的一生,也激励了他一生;远方的父母听到出事的孩子说“爹、娘,我很好”的谎言是那样令人动情;躺在病床上的病人在病重时仍用若无其事的口气对围着他的亲人说“我没事”的谎言是那样令人感动;面对学生完成的很简单的题目,老师对学生说“你能解出这样的难题真了不起”的谎言是那样令人振奋……

恶意的谎言是为说谎者谋取利益,以强烈的利欲,薄弱的理性,把欺骗他人作为手段,不惜伤害他人的行为。而在某种状态下,“被逼”说出的善意谎言,则代表着一种友善、一种关心。与恶意的谎言相比,这些善意的谎言不是欺骗,不是居心叵测,没有不良意图,能让听者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和温情,会产生神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