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倾听是搞好人际关系的需要。上天赐给我们每个人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为了少说多听。学会倾听是培养一切良好习惯的基础,因为无论是好的学习习惯抑或是行为习惯,都源于最初的倾听。倾听他人的心声是必须具备的美德。倾听既是一个听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的过程。在倾听的过程中,可以从他人的言语中学习到一些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和他人为人处事的态度与原则。
生活中,最有魅力的人一定是一个倾听者,而不是滔滔不绝、喋喋不休的人。倾听,不仅仅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别人的一种赞美。
倾听是一种情感的活动,它不仅仅是耳朵能听到相应的声音。倾听还需要通过面部表情,肢体的语言,以及用语言来回应对方,传递给对方一种你很想听他说话的感觉,因此我们说倾听是一种情感活动。
倾听不但要听清楚别人在讲什么,而且要给予别人好的感觉,那么听需要听什么呢?
首先是听事实。
倾听事实意味着需要能听清楚对方说什么。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必须有良好的听力。
其次是听情感。
与听事实相比,更重要的是听情感。在听清对方说的事实时,还应该考虑他的感受是什么,需不需要给予回应。
倾听是了解别人的重要途径,为了获得良好的效果,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倾听的艺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耐心和练习来发展这项能力。在倾听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有诚意。
倾听别人谈话总是会消耗时间和精力的,如果你是真的有事情不能认真倾听,那么你可以直接提出来。如果你勉强去听或装着去听,必然会表现出开小差的神态,会给人不真诚的感觉。听就要真心真意地听,对我们自己和对他人都是很有好处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而去听他人谈话是一件很值得的事情。
第二,要有耐心。
耐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别人的谈话在通常情况下都是与心情有关的事情,因而一般可能会比较零散或混乱,观点不是那么突出或逻辑性不太强,要鼓励对方把话说完,自然就能听懂对方表达的意思了。否则,容易自以为是地去理解、去发表意见,产生更加不好的效果。二是别人对事物的观点和看法有可能是你无法接受的,甚至是有伤你的某些感情的,你可以不同意,但应试着去理解别人的心情和情绪。一定要耐心把话听完,才能达到倾听的目的。
第三,要避免不良习惯。
开小差、随意打断别人的谈话,或借机把谈话主题引到自己的事情上,一心二用,任意地加入自己的观点做出评论和表态等,都是很不尊重对方的表现,比不听别人谈话产生的效果更加恶劣,一定要避免。无意识地打断别人的谈话是可以理解的,但也应该尽量避免;有意识地打断别人的谈话,对于对方来讲是非常不礼貌的。当你有意识地打断一个人说话以后,你会发现,你就好像挑起来了一场战争,你的对手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回应你,最后你们两个人的谈话就可能变成了吵架。因此有意识地打断对方说话是绝对不允许的。
第四,适时进行鼓励和表示理解。
谈话必须有来有往,所以要在不打断对方谈话的原则下,也适时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才是正确的谈话方式。这样做还可以让对方感受到,你始终都在注意地听,而且听明白了。这样做还有一个效果就是可以避免你走神或疲惫。
在谈话时,即使是一个小小的观念,如果能得到肯定,讲话者的内心也是会很高兴的,同时对肯定他的人必然会产生好感。因此,在谈话中,一定要用心地去找对方的价值,并加以积极的肯定和赞美,这是获得对方好感的一大绝招。比如对方说:“我们现在确实比较忙”,你可以回答:“您坐在这样的领导位子上,肯定很辛苦。”
当你与人交谈时;对对方活动的关心与否直接反映在你的脸上,所以,你无异于是他的一面镜子。光用嘴说话还难以造成气势,所以必须配合恰当的表情,用嘴、手、眼、心灵等各个器官去说话。但要牢记切不可过度地卖弄,如过于丰富的面部表情,或手舞足蹈、拍大腿、拍桌子等。
第五,适时做出反馈。
在对方没有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之前,不要做出如“好!我知道了”、“我明白了”、“我清楚了”等反应。这样空洞的回应只会阻止你去认真倾听对方的讲话或阻止了对方的进一步的解释。
在对方看来,这种反应等于在说“行了,别再啰唆了”。如果你恰好在他要表达关键意思前打断了他,被惹恼了的对方可能会大声反抗:“你知道什么?”那就很不愉快了。
当你与对方谈话时,如果对方正确地理解了你谈话中的意思,你一定会很高兴。至少他知道你成功地完成了我们上边所说的“听事实”的层面。
能清楚地听出对方的谈话重点,也是一种能力。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在不满或受情绪影响的时候,经常会有类似于“语无伦次”的情况出现。而且,除了排除外界的干扰,专心致志地倾听以外,你还要排除对方的说话方式给你的干扰,不要只把注意力放在说话人的咬舌、口吃、地方口音、语法错误或“嗯”、“啊”等习惯用语上面。
掌握倾听的艺术并非很难,只要克服心中的障碍,从小节做起,肯定能够成功。下面列出一些提高倾听能力的技巧以便参考:(1)创造有利的倾听环境,尽量选择安静、平和的环境,使传递者处于身心放松的状态。
(2)在同一时间内既讲话又倾听,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立即停止讲话,注意对方的讲述。
(3)尽量把讲话时间缩到最短。你讲话时,便不能聆听别人的良言。
可惜许多人都忽略了这一点。
(4)摆出有兴趣的样子。这是让对方相信你在注意聆听的最好方式,而且你也可以发问和要求他阐明正在讨论的一些论点。
(5)观察对方。端详对方的脸、嘴和眼睛,尤其要注视眼睛,将注意力集中在传递者的外表。这能帮助你聆听,同时,能完全让传递者相信你在聆听。
(6)关注中心问题,不要使你的思维迷乱。
(7)要有平和的心态,不要将其他的人或事牵扯进来。
(8)注意自己的偏见,倾听中只针对信息而不是传递信息的人。诚实面对、承认自己的偏见,并能够容忍对方的偏见。
(9)抑制争论的念头。注意你们只是在交流信息,而非辩论赛,争论对沟通没有好处,只会引起不必要的冲突。学习控制自己,抑制自己争论的冲动,放松心情。
(10)保持耐性,让对方讲述完整,不要打断他的谈话,纵然你只是内心有些念头,也会造成双方沟通产生阴影。
(11)不要臆测。臆测几乎总是会引导你远离你的真正目标,所以要尽可能避免对对方做出臆测。
(12)不宜过早做出结论或判断。人往往习惯于立即下结论,而当你心中对某事已做了判断时,就不会再倾听他人的意见,沟通就会被迫停止。
你应该保留对他人的判断,直到事情清楚,证据确凿。
(13)做笔记。做笔记不但有助于你聆听对方说话,还有助于集中话题和取悦对方。如果有人重视你所说的话并做笔记,你难道不会受宠若惊吗?
(14)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在沟通中,应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方身上,才能够进行倾听。但很多人习惯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不太注意别人,这容易造成倾听过程的混乱和矛盾。
(15)鼓励双方交流,双方互为倾听者。用眼神、点头或摇头等身体语言鼓励信息传递者传递信息和要求别人倾听你的发言。
积极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回应方式,既能鼓励对方继续说下去,又能保证你理解对方所说的内容。
人际交往首先源于个人内心。对方先是有一些感受或者想法想告诉你。为了传递这个信息,他首先必须将其转换成语言以及非语言代码,以便你能够理解。至于他选择什么样的代码,什么样的语言和动作,以及说话时的音调,会由他的目的、所处环境、和你的关系亲密程度,以及他的年龄、教育背景、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和感情状况所决定。这个把内心的想法和感受转换成信息的过程被称为编码。
倾听时常犯的错误有以下几种:
一是人云亦云。
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倾听者在回应对方时,他们只是在重复对方说过的话。请看例子:
甲:“我非常高兴。”
乙:“你很快乐。”
甲:“过山车是我的最爱。”
乙:“你最喜欢过山车。”
这样的重复是表面上对对方说话内容的理解。而实际上,真正的积极倾听要求你的结论是对方话语背后隐含的意思。
二是忽视或轻视对方的感受。
很多人在积极倾听的时候常常忽视或轻视对方的感情,其实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未能充分认识到对方的内心感情,只会让这些感情更加强烈,而自己表现出来的理解的态度则会强化这种感情。
从婴儿开始,我们就无意识地在听。听亲人的呼唤,听自然界的风雨,听远方的信息,听社会的约定俗成。这是一种模糊的天赋,是可以发扬光大也可以湮灭无闻的本能。有人练出了发达的听力,有人干脆闭目塞听。有很多描绘这种状态的词语,比如“充耳不闻”、“置若罔闻”……
对“闻”还有歧视性的偏见,比如“百闻不如一见”。
听是需要学习的。它比“说”更重要。如果我们没有听到有关的信息,我们的“说”就是无的放矢。轻率的人,容易见面伊始就哇里哇啦地说。其实沉着安静地听,是人生的大境界。
只有认真地听,你才能对周围有更确切的感知,才能对历史有更深刻的把握,才能把他人的智慧集于己身,才能拓展自己的眼界和胸怀。
倾听使人生丰富多彩,你将不再囿于一己的狭隘贝壳,而是潜入浩瀚的深海。倾听使人谦虚,让你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倾听使人安宁,让你知道了孤独和苦难并非只莅临你的屋檐。倾听使人警醒,让你知道此时此刻有多少大脑在飞速运转,有多少巧手在翻飞不息。
倾听是分层次的。某人在特定的时刻,讲了特定的话,只有当我们心静如水,才能听到他的话外之音。年轻人最易犯的毛病是——他明白所有倾听的要素,也懂得做出倾听的姿态,实际上,他是在想着自己待会儿要说的话。他关注的不是述说者,而是自己。“佯听”是很容易露馅的,只要他一开口讲话,神游天外的破绽就败露了。
倾听需要你的真诚。倾听来不得半点虚假和做作。倾听是对真诚直截了当的考验。所以,如果你不想倾听,那不是罪过。如果你伪装倾听,就不单是虚伪,而且是愚蠢了。
让我们学会倾听吧!当你能够沉静地坐下来,目光清澄地注视着对方,抛弃自己的傲慢和虚荣,微微前倾你的身姿,那么你就能听到心与心碰撞的清脆音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