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们都只重视有声语言,而忽视了态势语言的作用。态势语言又叫“体态语言”、“人体语言”、“动作语言”、“行为语言”、“无声语言”、“身势语”等,是指通过人体某一部分形态的变化来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一种辅助性言语表现方式。它是一种没有声音的伴随性语言,在交际中主要对有声语言起辅助作用。态势语言与有声语言一起构成语言交流的整体,两者相辅相成,共同表达确切的、完整的信息。
从类型上说,态势语言分为动态语和静态语两种。动态语又分为表情语(目光语、微笑语)和手势语(手指语、手掌语、鼓掌语、握手语、挥手语);静态语分为三种:体势语(站姿语、坐姿语、步姿语),方位语和服饰语(服装语、饰物语)等。
从功能上说,形形色色的态势语言交往符号,可以用来表达交际者许多想说而又未说出来或不便说出口的话。其功能主要有:一是替代功能。态势语言信息含量丰富,虽然大多处于辅助地位,但有时它也可以替代有声语言而直接进入交际场。一般说来,表示拒绝、屈从、谦虚、得意、害怕、悲伤、痛苦、欢乐、承认、爱欲等感情时,更适于发挥态势语言的替代功能。
二是辅佐功能。交际中,态势语言如果能配合有声语言加以运用,可以加强语势,更充分地表达语义,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三是调节功能。态势语言可以不经意地按交际的需要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交际的场合。比如,说话人在交往中如果比较紧张时,可以拿一个熟悉的物品摆弄,以此来调整心态,消除紧张。
在沟通中,礼貌、得体的语言固然重要,但礼节的信息量也不容忽视。在人类的相互接触中像亲密、生疏、隔阂、嫉妒、猜疑等状态中,主要是一个“情”字在作怪。
言辞固然能表达一个人的态度,但自己的肢体语言却能加深并艺术化对对方的感染。懂得了这一点,在我们讲话时,眼神、表情、动作和气质与述说的语言就应做到同步化,使自身的形象更完美,以自身的情绪去影响对方的情绪。
这就要求我们在肢体语言的表达方面符合礼仪规范。
第一,手势。
手势语是通过手和手指活动而表达出来的信息,主要包括拱手、招手、挥手、摆手、摇手、伸出手臂和手指动作等。
法国画家德拉洛瓦曾经说过:“手应当像脸一样地富有表情。”事实上,手势在日常交际中,无论是交谈、谈判,还是演讲,手势使用的频率都很高,范围很广泛。手势能辅助表情达意,又可以展示个性风度,在“体语”大本营中,它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角色”。
手势语生动丰富,千姿百态,分上举、下压、平移等几类,又分双手、单手两种,每种又可作拳式、掌式、屈肘翻腕式的变化。在使用手势语时要注意做到贵在自然,切忌泛滥;贵在变化,切忌死板。
第二,眼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心情通过眼神完全可以流露出来。当你与对方交流时,眼神所传达的信息尤为重要。例如,相互注视时间的长短,注视的位置,甚至眨眼的次数都可能影响对方。因此,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学会观察对方的眼神以便从对方真实的眼神中不断调整自己的交往方式是我们必须培养的技能。
眼神在交际中具有很大的功用,在运用眼神的传情达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眼神表达的时间。心理学研究表明:与人交谈时,其视线接触对方面部的时间占整个谈话时间的30%~60%。超过这一平均值者,可认为对谈话者本人比谈话内容更感兴趣;低于这一平均值,则表示对谈话内容和谈话者本人不怎么感兴趣。如果长时间地凝视可理解为对对方私人空间的侵略;如果几乎不看对方,那表明他满不在乎,傲慢无礼,或是企图掩饰什么。
(2)注意眼神表达的区域。与人交往中,要适时、适度地注意对方。注意的位置要视与对方的人际关系而定。如果是亲人,比如父母、兄妹、恋人等,可采取亲密注视。如果是一般社交场合中的人,比如领导、朋友、谈判对象等,则用社交注视,即视线停留在双眼与嘴部之间的三角形区域。
(3)注意眼神表达的方式。首先,看视线的方向:视线向上表示敬畏、尊敬、天真等;视线向下表示爱护、爱怜与容忍等;视线平行是基于理性与冷静思考或评价的心理状态。其次,由视线而形成不同的视角:正视表示庄重;斜视表示蔑视;仰视表示思索;俯视表示忧伤。再次,视线的长短与软硬:长而硬的视线表示关注或不满,即直视;短而硬的视线表示执着或憎恨,即盯视;长而软的视线表示等待或探询,即虚视;短而软的视线表示爱怜或担心,即探视;视线全收表示悲伤、思念,即闭目。
(4)注意眼神表示的态度。目光运用要主动自然,不能消极游移;要亲切实在,不能故弄玄虚;要画龙点睛,不要闪烁不定;要恰到好处,不能迟滞、呆板或眨个不停。这样才能营造一种和谐友好的表达氛围,使交际走向成功。
洛杉矶大学的教授亚伯特·米瑞比恩曾经研究过,第一印象的产生基本上受到以下三个因素影响:55%的视觉(外表及非语言的沟通),38%的声调(语调的运用),7%的语言(谈话内客)。
由此可见,我们和别人第一次的见面时,对方大多是由我们的外表、姿势、眼神及其他肢体语言,例如,动作、手势、脸部表情及态度等来判断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因此我们必须懂得如何善用肢体语言,创造良好的第一印象。
1960年美国总统选举时,选民从尼克松及甘尔迪的电视辩论上判断两位总统候选人。选民认为甘尔迪较为冷静、从容、老练,比尼克松更具说服力。甘尔迪在电视上呈现的是开放、抬头挺胸的姿势以及支持性的手势。而尼克松在电视辩论的前一天不小心伤到了脚,他在发表政见时将身体倾向一边,用另一脚支撑身体,同时手靠着讲台。整体外形上,他呈现出虚弱、紧张、疲倦的形象。尼克松不愿意接受特别的电视造型建议,因此在电视上呈现的是守旧传统的形象。
讽刺的是,听收音机的人认为,尼克松的政见较吸引人,显示出他是个博学有前瞻性的总统候选人,不过最后他仍输了大选,原因在于他不懂得如何在电视大众面前呈现一个正面的形象。很显然地,尼克松忽略了肢体语言的重要性。
第三,体姿。
体姿,即身体的势态。一个人的姿态往往反映着他对人或事所持的态度,也体现着一个人的风度。比如,是直挺挺地站立,还是靠门而立;是端端正正地坐着,还是跷着二郎腿。这些不同的姿态传达出不同的意义:热情大方,冷漠小气,毕恭毕敬,爱理不理,心急如焚,踌躇满志等。
姿态语形形色色,丰富多彩,主要包括坐姿、站姿、步姿、蹲姿、俯姿、卧姿等,其中使用得最多的是前三种。
坐姿:坐姿有严肃性坐姿与随意性坐姿两种。坐姿的基本要求是“坐如钟”,腰背挺直,肩部放松,女士两膝并拢,男士可分开一些,但不超过肩宽。在交际活动中,选用什么样的坐姿是受语境制约的,一些严肃、认真的场合采用严肃坐姿,一些随和、非严肃的场合可采用随意坐姿。
站姿:站姿是交际活动中一种常见的传播媒介。标准的站姿是全身笔直,挺胸收腹,精神饱满,两肩平齐,腿要绷直,脚要并拢。这是基本功,各种站立姿态由此变化开去。
步姿:步姿是通过步态传递信息的语言,步姿要做到自然、轻盈、敏捷、矫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