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某人关心了我们,我们就会对他产生感激之情。尤其是当领导对我们问寒问暖,了解工作,询问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和需要时,我们心里就会感到暖洋洋的,觉得他是一个好领导,不自觉地产生听从他指挥的愿望。
战国时,魏国名将吴起爱兵如子,用嘴为士兵吸脓血,所以,他能使部下万众一心,常胜不败。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这是生活的常理。
关心别人,就满足了人们需要关心的欲望,自然会引起人们的感恩之情,可是,不关心别人,就等于剥夺了别人的这一需要,把别人置于孤独之中,当然别人也不会产生对你的好感。
改变人的态度也需要关心,关心体贴被说服者,用真诚的爱去温暖他的心,换取他的信任。
在攻心中,有许多成功的事例,证明了关心体贴法的巨大威力。
某厂有个青年工人,生长在干部家庭,又是独生子,从小受到溺爱,养成了好吃懒做的坏习气。进工厂后,怕苦怕累,组织纪律性差。为了达到离开工厂的目的,他长期装病不上班,后来干脆睡在单位宿舍里不起来,还故意每天晚上尿床。
这时,同宿舍的车间团支部书记不是讨厌他、疏远他,而是关心他、亲近他,连续三个月,天天为他晒尿湿的被褥,终于感化了他。他痛哭流涕地检讨了自己的错误,从此以后,工作积极起来,努力钻研技术,成为车间的技术能手。这种情真意切,真诚地关心、爱护对方的方法,对改变其态度是大有作用的。
除了用实际行动关心对方之外,在思想交锋上,也要善于表现出对被劝导者的关心和体贴。这种关心和体贴基于你对对方的充分了解。从穿着打扮、佩戴的装饰品或家庭摆设,直到他的工作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曾经有过的过失,你了解的越多越好,表现得越明确,他就越感到自尊,就越会觉得你在关心他,否则怎么会知道他那么多事情呢?
这样,就会使自己成为令对方愉快的人,就可能有效地改变他的态度。
当然,表示了解只能是适当的,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可能引起相反的效果。
所谓体贴,还表现在你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说明其中的利害关系,使被劝导者感到你的劝告并不抱有任何个人目的,没有丝毫不良企图,而是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为他着想,为他的切身利益着想。
有些人常常抱怨,自己讲的全是肺腑之言,只差把心掏出来,对方还是听不进去。原因大概在于你讲道理时没有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没有使对方真切地感到你完全是出于善意和关心,因而也就不能打动对方的心。把劝说建立在真心实意帮助人、为他着想的基础上,你就能攻克对方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