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用声东击西法

很多人在批评别人的错误时,不经意触动了他们的“自尊”,从而火上又浇油。倘若能借助不同的表达方式,声东击西,结果就会是另一个样子了。

齐景公好打猎,喜欢养老鹰来捉兔子。一次,烛邹不慎让一只老鹰飞走了,景公下令把烛邹推出斩首。晏子知道了,去拜见景公,说:“烛邹有三大罪状,哪能这么轻易杀他?请让我一条一条地数落出来再杀他,可以吗?”

齐景公说:“可以。”

晏子指着烛邹的鼻子说:“烛邹!你为大王养鸟,却让鸟逃走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你使得大王为了鸟的缘故又要杀人,这是第二条罪状;把你杀了,天下诸侯都会怪大王重鸟轻士,这是第三条罪状。”

齐景公听后,对晏子说:“别说了,我知道你的意思了。”

晏子本意是想救烛邹,但却没有替他说情,反而数落罪状,似乎是给烛邹罪上加罪,然而,事实上却是这三条罪状反而救了烛邹的命。原来,晏子用的是“声东击西”法,表面上是在给烛邹加罪,实则是为其开脱,并批评齐景公重鸟轻士。这样,既避免了说情之嫌,又救了烛邹;既指出了齐景公的错误,又不丢齐景公的面子,可谓“一箭双雕”。

使用声东击西批评法时,“声东”就是制造声势,同时也带有伪装的色彩,其目的是为了后面更好地说服。而声势越大,伪装得越像,就为自己提供了越好的批评环境。“击西”是批评的真实目的,这一步最好在前面“声东”中就能表达进去,即把它融进去而又不被对方发现。因此这是较难的一步,实际操作时,要认真对待。

批评不是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否则当事人没有时间和机会来考虑你的话,没有心思对你的批评主题产生印象,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由开始的认同变成为自己辩护,而且这也是不尊重当事人的表现。批评人,话不在多,而在精妙。言语精妙,能一语中的,使听者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一语道破,使对方为之震动,猛然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