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地随机应变

国外一旅馆老板测试3名男性应试者,问:“假如你无意推开房门,看见女客正在淋浴,而她也看见你了,这时你该怎么办?”

甲答:“说声‘对不起’然后关门退出。”这种应对无称呼,虽简洁,但不符合侍者的职业要求,而且也没使双方摆脱窘境。

乙答:“说声‘对不起,小姐’。然后关门退出。”称呼准确但不合适,反而加深了旅客的窘迫感。

丙答:“说声‘对不起,先生’。然后关门退出。”

结果,丙被录用了。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这种随机应变的说话技巧,维护了旅客的体面,异常得体、机智,表现出一个侍者所应该具有的职业素质和应变能力。

巧妙地随机应变有以下6种方法:

1.示错法

示错法是成功说话的技巧之一。人们说话交谈,总是尽量避免出现差错。可是,在某些情况下,有意地念错字,用错词语,却有神奇的功效,能丰富语言的表现力,使人的谈吐生辉。当年在美国主办《中西日报>的伍磬昭在一次演讲中谈到袁世凯,他说:“袁世凯生平只做了一件大利大益于中国的事。”听者愕然,急于想知道是何事。他这才回答说这件大利大益于中国的事:“即是他死了——绝对的死了,很合时宜的死了。”很合时宜的死了,这一妙语,使在座的人都会意地笑了。

2.谐音法

说话时巧用谐音法,可以化平淡为神奇,取得出人意料的戏剧性效果。

清人郑板桥在潍县做县令时,逮捕了一个绰号“地头蛇”的恶棍。恶棍的伯父和舅舅因为与郑板桥是同科进士,便带着酒菜连夜登门求情。在酒席上,进士提出要行个酒令,并拿起一个刻有“清”字的骨牌,一字一板地吟道:“有水念作清,无水也念青,无水添心便念精。”郑板桥更正道:“兄弟差矣,无水添心当念情。”进士听了大喜。郑板桥猛然感到中了计,紧接着大声说道:“酒精换心方讲情,此处自古当讲清。老郑身为七品令,不认酒精但认清。”那两人见状,只好告辞。这里,这位进士巧用谐音求情,而郑板桥更妙用谐音变化,表明了为官一身清、绝不徇私的态度。

3.点化法

宋代《过庭录》记载:滑稽才子孙山和一个同乡的儿子一起去考举人。孙山考中了最末一名。孙山回家以后,这个同乡就问孙山,他的儿子考中了没有,孙山不直截了当地回答,而是仿照欧阳修的词《踏莎行》中“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的句子,念了这样两句诗:“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意思是说:“你的儿子没有考中。”从此以后,人们就把榜上无名说为“名落孙山”。

在这里,孙山的回答就使用了“点化”这种修辞方法。他把欧阳修词中的句子巧妙地加以改造,委婉而风趣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思。

4.颠倒法

颠倒词序法可以增强语意,使交谈语言更加深刻。颠倒词序,可以改变语意,使交谈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时,几遭挫折,连连失败。他打算请求皇上增援军队,于是就草拟了奏章,作为面奏时的“腹稿”,其中讲到战绩时,不得不承认“屡战屡败”。一位师爷看了这个奏章后,觉得不妥,他在“屡战屡败”前苦思良久,忽然灵机一动,将“战”与“败”两字调换一下位置,这样“屡战屡败”变成“屡败屡战”,从而使这句话的意思起了实质性的变化。“屡战屡败”表现为无能;“屡败屡战”却表现为无限英勇。次日,皇上听了曾国藩面奏“臣屡败屡战”一语后,果然龙颜大悦,认为他在失败面前斗志不灭、百折不挠,从此他福星高照,形象大好,连连受到皇上恩泽。

实践表明,在一定的情况下,采用颠倒词序的方法,能更好地表达人们所要表达的内容。萧伯纳访问上海时有这样一个趣闻。上海那几天天气一直十分阴晦。林语堂先生陪着萧伯纳在花园里散步时,天气放晴了,清凉的阳光照在他们身上。林语堂先生说:“萧先生,您福气真大,可以在上海看见太阳。”萧伯纳却说:“不,是太阳的福气,可以在上海看见萧伯纳。”

5.牵连法

顺势牵连也是一种应变方法。山东蓬莱一位导游员为8位日本客人导游,当讲完“八仙过海”的故事后,一位日本客人问:“八仙过海漂到哪里去了?”这是一个难题,没有人考证过。导游一见眼前的8位日本客人,突然灵机一动,答道:“我想,为发展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八仙过海东渡到日本去了吧!”日本客人一听,高兴得笑起来。导游的回答巧妙地把眼前的情景、巧合的数字(八仙过海,8位客人)顺着客人的问话和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自然地连了起来。

顺势牵连的应急艺术,确能有效地使人从困境中摆脱出来,但是,必须注意,“牵”得要自然,“连”得要巧妙,不能牵强附会,否则会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