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识的人际沟通

在我们决定倾向于某人的那一刻,其实已经完成了一连串互动,且双方都已得出了结论。就在一瞬间,两个初次见面的人已经相互交流了无数的印象、看法和承诺,并在双方无意识的情况下达成共识。他们用眼神交流,表达钦佩、怀疑或者不屑。手上的细微动作、面部表情、无足轻重的字眼、语气、步态,还有整个外表,都完整地揭示了他的个性,以及对另一个人的反应。两个人之间发生的一切都在双方互动中相互推进。表面上看似乎是两人中某一方的主动,因此一切都应该起因于他,然而,这个结论却并不正确,因为我们观察得不够准确。眼睛骗了我们,让我们误以为闪电是从一个方向劈过来的,可我们如今都知道,须来自两极的电力同时释放才能在一瞬间形成闪电。

我们对彼此的了解比自己意识到的还要多。我们意识到的对别人的印象,实际上只是我们了解的信息中的一小部分。这些信息来自我们的直觉、预感,或者换一种不那么夸张的说法,是觉察。拿眼睛的结构来做比喻可以加深我们的理解:只有视网膜最中央的一小部分(能生成影像的那一部分眼组织)可以清晰地分辨形状和颜色,而视网膜周围大面积的多重视网膜组织,则可以分辨物体大致的位置和动态。其结果就是,我们视力所及的画面,比眼睛聚焦处看到的画面要更广阔、更丰富、更深远。其他感官亦是如此。借助耳朵,我们可以识别一种声音,却意识不到这声音中其实包含了我们无法直接感知的泛音。这个类比,有助于我们理解,一个人在接受或拒绝另一个人时,其实是根据很多自己完全没有意识到的信息来决定的。如果我们不了解择偶过程中的这些心理机制,也就无法理解其中涉及的根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