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是择偶的合理依据吗

现在出现了一个问题,即理性在择偶时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由于我们的感觉不能确保方向的正确性,有人可能倾向于以理性而非爱来作为婚姻的基础。然而,若是没有感情作为支撑,理性并不能真正发挥作用。如果一个选择是健康的,而且是基于社会归属感和合作倾向的,那么感情也会随之而来。也许这种感情不会像克服社会常识、反对意见并美化缺陷那样激情热烈、势不可挡。与我们的理性相符合的感觉是另一种类型:平静的感情和深沉的喜爱似乎比炽烈的热情更加可靠。但是,一个没有任何感情为支撑的选择永远不可能是合理的,那应该叫算计,而算计则表明这个人的内心其实是拒绝的。若是心中没有任何感情,甚至连比较强烈的同情心都没有,仅凭理性做出选择,就证明被选中的人与自己是不合适的。若自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选中的,那么对方选择自己的目的很可能就是贪图前面所讲的“距离”。这样的婚姻能给双方留出足够的距离,既不会产生亲密、温暖的感觉,也不需要谁顺从屈服。当然,如果一方足够聪明,能培养出自信和勇气,那么被做出“理性”选择的那一方用作防御的“距离”——精神和感情上的刻意疏离,便有可能在经营婚姻的过程中烟消云散。

这种所谓的理性婚姻,在过去几乎是儿女婚事的规则。在那时候,婚姻对象一般都是由父母以家族利益为先所指定的。几个世纪以来,爱情不是发生在结婚之前,而是在结婚之后慢慢培养出来的。而在如今追求人格独立的时代,一个通过理性的算计走入婚姻的人,固然也会等待爱情来临,但等待来的往往是婚外情。这种“意料之外”的激情非常有助于建立和维持更大的婚姻距离,足以抵消配偶为赢得夫妻真诚合作而付出的任何努力。

爱情与理性是相辅相成的,缺少了任何一个都不足以构成美满婚姻的坚实基础。如果按照逻辑和理性看不出一个人的爱情是朝着建设性的方向发展,那么这份爱情肯定不值得信赖;如果一个人没有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那么这份理性选择也就失去了合理性。假如我们这一代人不曾因为当代文化的变迁,特别是两性关系的变化而倍感困惑,我们应该更容易认识到这些简单的真理,理性与爱情是否对立的疑问就不会如此频繁地出现。新时代中的每个人,尤其是女性所获得的新的自主权,让我们普遍生出了对“自由”的渴望,实际上,很多人渴望的并非真正的独立,只不过是逃避应负的责任。我们一再强调爱,与其说是渴望更彻底地接纳一位异性,倒不如说是拒绝一位不能唤醒我们心中感情的异性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