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指责了

既然我们看不清自己,不承认自己的真实意图,听不到自己的声音,也不知道自己在招惹对方,那怎么知道自己是遵守还是违背了合作的基本规则呢?只有好好看看我们的行为后果,才能正确地做出评估,确定我们是在挑起更多的摩擦和矛盾,还是在促进更好的理解和包容。然而,要做到这一步,需要我们不再把家中不睦的根源推卸到自己以外的因素,这解决不了问题,而归咎于自己也无济于事。相互指责、寻找借口、宣泄不满,这些都表明我们遭遇了挫折,而且心有怨气。每当我们发现自己有想要这样做的倾向时,就可以确定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会违背合作的规则。因此,我们要把自己的情绪当作最好的向导,将它视为我们自身意图的指示灯,而不要把它当作对外界刺激的“自然反应”。对自己的情绪承担全部责任,不但会让我们停止找借口,更有助于我们做出恰当的回应。只要我们能认识到敌对情绪是挑起战争的武器,就有可能让自己换一种角度来看待家中的事务和家庭成员,从而产生更宽容仁慈、更有勇气的新情绪。有了正确的理解,我们就能放下所谓的“感情消失”的借口,不再忽视应有的责任,而是勇敢地承担起来。

“感情消失”的理由,实在数不胜数。一位女士抱怨说,她无法继续接纳丈夫,也不爱他了,理由就是她实在找不出丈夫的任何缺点,“你无法想象和一个完美无缺的男人生活在一起有多可怕。我真的受不了了。哪怕他犯一次错也好!哪怕他生我一次气!可是,他从来都不会,不管我做什么他都同意,不管我不做什么他也都同意。他从不发脾气。你能和一个天使一起过日子吗?”尽管这听起来令人难以置信,可人们却经常听到类似的抱怨。这只能说明一个人只要想找理由怪罪对方,就一定能找得到,哪怕对方毫无缺陷也会被视为“缺陷”。

那么,一个人的缺陷是否就是婚姻不和睦的真正原因呢?我们真的是因为某人的缺陷才拒绝他的吗?我不这么认为。当我们愿意接纳他、愿意爱他的时候,他有没有缺陷都无关紧要;可当我们不愿意接纳他时,他的缺陷就变成了我们对他产生敌意的充足理由。以前我们觉得对方符合我们人生规划时完全可以无视的那些缺陷,现在都变得难以忍受。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这般互相排斥,给自己也给别人带来无尽的痛苦呢?是我们对自身价值的感受改变了,这才是妨碍婚姻幸福和彼此合作的根源。只要我们觉得自己得到了对方的认可、欣赏、崇拜乃至宠溺,就一切都很好。但是,一旦我们觉得对方待自己不公平,自己自卑或比对方低一等,那么原来最亲密的朋友也会变成敌人。

这种自卑的感觉,一般来说是毫无根据的,但是有了这种感觉的人总想通过其他方式寻求补偿,试图找到某种优越感。身为受害者,在别人眼中看来明显处于受辱的卑贱地位,但那个故意让自己陷入如此境地的人,却能为自己找到道德上的优越感。遭受肉体和心灵的折磨,可能会加强他精神上的“胜利”,于是受害者和施虐者因为各自权利的合理分配而相处融洽。一方占领实力的制高点,另一方占领道德的制高点。但是,假如施虐者良心发现,想变得体贴一点儿,受害者可能立即反抗,并排斥对方的行为,因为体贴行为会破坏双方的平衡,让他从道德制高点上下来。这种情况当然是极端的,可我们也必须记住,双方能相互接纳,便意味着他们就如何维护双方平衡达成了一致,这种平衡允许双方以自己的方式对自己进行补偿。造成双方摩擦的原因从来都不仅仅是来自外部的干扰。遭遇经济或社会的压力时,夫妻双方反而会团结得更加紧密。可如果夫妻之间的平衡在遭遇这些困难时发生了改变,那就会产生摩擦。大多数情况下,遭遇这些逆境并不是婚姻出现问题的原因,逆境是对双方合作意愿的一种考验。若此时把隐藏的矛盾和怨恨都暴露出来,则说明夫妻双方的归属感都不够,没有意愿抱团共渡难关。他们只会找机会互相指责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