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自己是产生嫉妒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只要我们不怀疑自己的能力、影响力和吸引力,我们就永远不会嫉妒。不管怎样糟糕的情况也不会让一个充满勇气的人陷入怀疑和恐惧,因为他确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应付危险的局面。可是,当我们开始怀疑自己的付出是否满足伴侣时,就会变得容易嫉妒。我们担心别人可能比我们提供的更多,就容易产生嫉妒,进而引发双方的争吵和相互的失望,这又会使得我们更加怀疑自己在对方生活中的分量。这种不断增加的自我怀疑,会加剧我们的嫉妒,做出更多挑衅行为。在这个恶性循环中,嫉妒成了促使我们采取敌对和侵略行为的根源所在。只要我们好好思考,就能意识到必须弥补自己的缺点才能跳出这个怪圈。可我们缺乏承认自己有缺点的勇气。当我们害怕自己无法做得更好时,就需要某种情绪来补偿,比如嫉妒。雪上加霜的是,当我们知道自己不够好时,嫉妒只会阻碍我们变得更好。
这种觉得自己不够好的感觉,可以是一个人的价值感,也可以是自己作为丈夫或妻子的价值感,甚至是自己所属性别中的价值感。对自我价值缺乏信心的人,往往是从小对自己怀有这种疑虑,而且会试图通过各种奇怪的途径掩盖自己心中的惶然。其中一种途径就是追求完美。这样的人,不论有多少优点、才华,得到多少赞赏,都没法打消自己被忽视了的想法。他想得到安全感,却怎么也得不到。既然除了死亡之外什么都是不确定的,那么对安全感的追求也是毫无希望的。缺乏安全感变成了一种折磨,他为此想要获得补偿。正常情况下不应该有的嫉妒行为,此时便有了正当的理由。寻求安全感的人,会不断需要伴侣证明自己是安全的,不管得到多少都会感到嫉妒。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在尽婚姻义务方面存在缺陷时,也会产生短暂的嫉妒。指责对方,往往是为了避免对方指责自己。这种心理特点会导致人们产生奇怪的反应机制。很多时候,当一个人做了违背忠诚的事情,嫉妒也会随之而来。下面的故事并非个例。
一个年轻女子对自己的婚姻非常不满意。她很少关心丈夫,看不上他的品性和行为。最终,她决定离婚。不过,在彻底分手之前,她打算出去旅游一趟,借此看看短暂的分离会对他俩产生什么影响。她玩儿得很尽兴,无忧无虑,还和一个并不打算深交的男性发生暧昧。当她回家时,如她所料,丈夫没有来火车站迎接她。她为此很伤心,第一次产生了嫉妒。她想象丈夫此时正和另一个女人在一起,所以才忽视了她。这种新的感觉并没有改变她对丈夫的态度,因此他们很快离婚了。只是这件事情让她颇为疑惑,她一度怀疑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还爱着丈夫,但事实显然并非如此,她办完了离婚手续。实际上,她第一次产生嫉妒是因为她不确定自己在这一婚姻关系中的表现是否得当,是否真正履行了作为妻子和女人应尽的义务。若是没有这层自我怀疑,她永远也不会期望丈夫来火车站接她,以前就不体贴,今后更是形同陌路;如果不是因为嫉妒,她根本不会允许自己在这段婚姻失败后还对丈夫抱有任何期望。
嫉妒的另一个常见因素是与同性竞争。我们与异性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待同性的态度。一个几乎以丈夫为中心的女人,会把其他女人都视为死敌,也会因此觉得自己的丈夫像是被群猫虎视眈眈地盯着的可怜小老鼠。男人之间的竞争更多与工作、生意相关,与女人的竞争微乎其微。不过,那些总觉得别人才是“真正的男人”而对之报以嫉妒、认为自己永远也没法跟别人一样出色的男人,往往会自我怀疑,所以很容易因为妻子对别的男人表露好感而过于敏感。“第三者”似乎总能吸引他更多的关注,尽管关系的恶化是由妻子的不忠引起的。他的嫉妒不是针对妻子的,随着怒气而来的敌意行为也不是主要针对妻子的,而是为了对抗那个可能或者的确比他更出色的“第三者”。
嫉妒,不论是在与伴侣的竞争中,还是在与“小三”的竞争中,都是一个人内心挫败的表现,是给战争加剧或者自己粗鲁行为找的借口,而一个正派、心中有爱的人是做不出来的。这样做的目的,其实是想把责任推给本是受害者的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