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对方参与自己喜欢的活动,却没成功邀请对方,那就必须先赢得对方的心。若是强行要求,往往招致对方的反抗、相互的怨恨和彼此的失望。一位女士抱怨说,她的丈夫只对读报纸感兴趣,对好书全无鉴赏力。她说,有一天,她给丈夫读了一部相当厚重的哲学书中的几段导言。她注意到丈夫没有听,又重读了一遍。可是丈夫这时明确地表示不想听,于是这个女士气恼地放弃了,并且放弃了再向丈夫介绍任何其他好书的打算。这让人不禁怀疑,在那些向丈夫介绍艺术或者图书的徒劳尝试中,妻子的举止是否真的无可指责,也不相信她真的只是担心丈夫缺乏兴趣爱好。实际上,妻子的抱怨里隐藏着一种满足感,揭示出她对自己优越感的极度满意。此外,她的这种尝试只会令丈夫更加沮丧,觉得自尊受到了威胁,因为这些尝试往往是他以前缺乏训练而在她面前自惭形秽、正需要她悉心呵护的地方。
这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不需要指点她该怎么做,态度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挚爱与奉献、欣赏与尊重,自然会引导两人走向相互满足与相互顺从。即使没有接受过心理学的专业培训,真诚的关心也能帮助我们理解伴侣。丈夫为什么不愿意招待朋友或去参加聚会?“太累了”并不是真正的原因,只要是他喜欢的社交活动,就不会感到疲倦。比如,若是跟他的朋友一起打扑克牌,他立刻就能精神百倍。可除此之外的活动,他都会感到“无聊”。他有可能跟某些客人没有共同语言,因为他没有接受过参与社交活动的培训;他有可能认为跟那些人在一起实在是浪费时间,因为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会有什么收获。他可能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认为物质成就才是生命中唯一有价值的东西。或许他追求的是出类拔萃,而且在工作中训练有素且举足轻重,在家里在同事中都备受敬重,可是在觥筹交错的社交场合,他却感到手足无措。没有人特别关注他,而且他可能完全学不来别人待人接物的手腕与技巧。
一位真正同情和理解丈夫的妻子,会巧妙地安排一些能让他感到舒适与满足的社交活动。她可能会非常小心地做些尝试,一点一点地引导他,慢慢将一些他以前不熟悉或者不认可的价值观引入他的生活。让丈夫体验从没享受过的家庭温馨和精心烹制的饭菜,他会很容易接受,可让他享受一本好书带来的乐趣,却不那么容易做到。这是为什么呢?有人可能会说,虽然丈夫可能没有享受过妻子亲手烹制的饭菜,但他以前肯定吃过好吃的饭菜。这样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按照同样的道理推断,他以前吃过的饭菜和读过的书可能不如妻子亲手烹制的饭菜和妻子读的书。他可能以前听过音乐,甚至享受其中,但可能没有妻子听到的音乐更出色。因此,他必须学会欣赏妻子喜欢的音乐、她亲手烹饪的食物、她欣赏的书籍。
在这样的情况下,妻子的真正愿望是丈夫认可她的厨艺,因为这样的认可会让她感到满足。如果她真心希望丈夫喜欢一本“好”书,她可以以重视丈夫的看法为由邀请他发表观点,来补充和完善自己的感悟;她可以表现得很享受他的这种陪伴,仿佛没有他的陪伴以及意见,她的阅读就没法尽兴。最核心的要点,是她的诱导一定要能够真正增强他的自尊,而不是削弱他的自尊。
任何新事物起初都不容易令人接受。这很奇怪,也令人困惑。一般而言,品位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过去的教育以及重复体验的影响。把一种新体验引入一个人的生活时,如果一开始没能用心让这种新体验令人感到足够的享受,那么以后若想要克服这种最初形成的厌恶感,就必定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假如丈夫以前从未“理解”过古典音乐,那么妻子若想让他陪伴自己享受音乐会,就需要循序渐进。她在挑选节目时一定要足够用心,而且要考虑到其他的辅助因素。只要丈夫喜欢妻子的陪伴,甘愿满足妻子的期望,这应该不难做到。只可惜太多女性认为男性的商业世界充满了低级趣味,因此难免在此时表露出傲慢的态度,从而大大降低了成功的机会。丈夫对妻子的高雅文化的排斥,令妻子感到不悦,她没有理解丈夫需要克服很大困难才能欣赏自己喜欢的音乐,反而因为丈夫的犹豫和拒绝心生怨怒。于是,原本可以成为共同享受的美好兴趣,一方觉得事情成了令人厌烦的责任,另一方觉得自己的“权利”遭到了无视,两人的争吵也由此开始。
虽然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妻子试图和丈夫分享兴趣,但也有时候是丈夫对文化更感兴趣。不论什么情况,丈夫希望妻子也能分享他的乐趣,可这对妻子来说可能是陌生的。与男性相比,女人通常来说更容易融入男人感兴趣的活动中去。当一个女人喜欢一个男人时,她会很乐意跟随他,听他指挥,即使是参加一些被认为是男人的活动也没关系,比如各种球类或者田径运动,而且她一点儿也不觉得这会伤及自己的脸面。只有当丈夫的业余爱好使他疏远自己并且丈夫不容许自己参与并分享他的乐趣(比如集邮、手工艺术、木匠活以及其他“修修补补”的技术活)时,妻子才可能反感他做那些事情。
只要双方都能做到互不干涉,都能表现得通情达理,那么即使一方不能或者不想让另一方参与,不参与的那一方仍然可以分享对方的快乐。因此,相互失望的根源绝不是“对立”的兴趣,而是双方的合作遭到破坏、对彼此的兴趣逐渐消退。实际上,两人在同一领域甚至是工作中有强烈的共同兴趣,反而容易产生更多的摩擦,尤其是在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况下。同时,有些在美满婚姻中共度多年的夫妇,会因共同的生活经历而培养出相同的兴趣。他们共有的体验、历经的沧海桑田、愉快的和不愉快的记忆、各种心满意足以及忧愁烦闷,都是十分牢固的纽带,以致等他们年老时,不仅举手投足都很相似,甚至连相貌也变得非常相似。这样的相互融合不仅仅是习惯的结果,背后的原因更广泛也更深入——对相同事物有习惯性的喜好或厌恶;会从相同的视角去看待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在朝夕相处中培养出相同的兴趣是很自然的,这也意味着两人都为了消除生活中的各种冲突而真诚地付出努力,让闲暇之时成为美好的共享时光。
有一个D夫人的案例,典型地揭示了相互冲突的兴趣如何破坏婚姻的和谐。D夫人是一位兴趣极其广泛的年轻女性,嫁给了最好闺蜜的亲哥哥。由于她和闺蜜在兴趣爱好上非常一致,她便以为闺蜜的哥哥是跟闺蜜一样的人。在短暂的求爱期间,他非常投入,用心参与她的一切活动。在他去海外服兵役之前,他俩结了婚。等他回来之后,他们才真正渐渐熟悉起来——D夫人对丈夫的失望也就开始了。她发现他对古典音乐没什么兴趣,只喜欢一些轻歌剧,而且他的政治信仰与她和家人的信仰正好相反。她感到很受伤,觉得自己被欺骗了。她越是因为他不愿意参加音乐会而指责他、跟他争吵,他就越固执己见。争吵和摩擦很快影响了他们的性生活。他越是要求得多,她就越是不感兴趣,甚至觉得自己受到性虐待而变得冷淡。D夫人开始认真考虑离婚的事情,于是来找我们寻求帮助。
听完D夫人的诉苦,我建议做一次她和丈夫都在场的咨询会谈。在接下来的三人会谈中,看得出来丈夫很爱D夫人,觉得自己很幸福,而且一点儿也不明白D夫人怎么会觉得不幸福。他当即表示,只要是该做的事情,他什么都愿意做。可是,D夫人却表示不相信丈夫的话,坚称他之前做过的承诺从来没有兑现过。丈夫承认了,说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跟妻子对着干,他明明很想顺从她的意愿,可总是做不到。
很明显,D夫人的抱怨是有道理的。在逻辑层面上,是丈夫错了,但在心理层面上,D夫人却是他俩所有冲突的根源。她对丈夫的怨恨、对他的不认同、施加给他的压力,才是造成两人摩擦的真正原因,并危及婚姻。由于丈夫是愿意继续维持婚姻的,那么关键就在于D夫人的态度。因此我认为,D夫人才是需要帮助的人。
经过几次心理咨询后,情况就完全改变了。在开始意识到自己在这场游戏中扮演的角色后,D夫人不再故意挑衅,也不再心存怨恨。他们之间的关系立竿见影地出现了改善,两人再次变得相爱。D夫人在性方面又开始做出回应,这也使得丈夫不再提出更多要求。从那时起,D夫人学会了以一种不同的方式向丈夫提出建议。她意识到,当一起去听音乐会时,她本应该理解和体谅丈夫坐在那里听着艰涩的节目有多么不容易,而不应该奚落他不懂得音乐的美妙,并因此与他争执。在讨论政治问题的时候,她应该让丈夫充分表达他的观点,并感谢他的见解让她有机会了解到正反两方面的观点,而不应该斥责他的观点不正确。她还认识到,就在她指责丈夫的态度不民主的同时,自己对他的政治观点毫不容忍的态度也算不上民主。如果D夫人一直采用这种理解与宽容的态度,可以预料丈夫的看法和品位会逐渐改变,越来越接近她的喜好。实际上,当初正是她激烈而侮辱性的指责,是刺激他为维护自己的骄傲和自尊而跟她反抗的主要动力。
这段婚姻能够得以修复的决定性因素,在于D夫人转变了想法,认识到只有逻辑上的正确是不够的,必须首先接纳丈夫本来的样子——她必须从改变自己做起,考虑自己能做些什么,而不是要求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