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作用

然而,和过去一样,成为父母也给一家人的生活注入新的元素,使每个人发挥出明显不同的作用。一旦成为父母,我们每个人都会超越作为个体的自我,扩展为一个新的“大我”,这个新的“大我”既是自我,又不仅仅是自我。为人父母进一步强化了夫妻之间的一体感,这种感觉比任何关系的归属感都更加强烈。如果是心甘情愿且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将孩子带到这个世界,那便是对这个世界的归属感最深切的表达——我们属于整个人类群体。它表明了我们对生而为人所肩负的义务无言而深切的接纳,愿意为人类的共同进步付出最美好的贡献。深负责任感并甘愿为他人承担某种特殊责任的人,很少会逃避为人父母的责任。对生活的深切热爱,对未来的浓厚兴趣,很容易令人产生养育孩子的渴望。因为通过养育孩子,我们不仅为自己,还为人类做出了奉献——下一代。

人的天性中有一种征服死亡的渴望,一种对永恒的渴望。在工作和贡献、发明和创造中,我们同样试图获得精神上的永存——渴望生命的不朽。通过孩子,实际上实现了生命的延续。很少有人意识到工作创作和子嗣传承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工作和孩子,意味着我们能克服个人的局限性。我们越是能摆脱个人的身体限制,就越是不必再渴求个人血肉之躯的永存。因此,我们的工作、后代(包括收养的孩子),都起到了一个重要作用:作为人类个体,我们从他们身上获得了精神的延续。

我们还必须认清另一种想要生孩子的动机。有时,父母希望孩子代替自己继续奋斗,完成自己无法实现的目标。对这样的父母来说,孩子代表的不是某种归属感,也不是为了尽社会义务。这样的父母并不想为人类做贡献,而只是想要个同谋,替他们对抗“命运”,对抗“世界”。他们与孩子的关系也反映出他们的这种敌意,无视孩子本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除非孩子完全服从他们的要求,并接受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和欲望而强加在他身上的使命,否则孩子在他们眼中就什么都不是。当孩子处于类似的角色时,无异于看家狗或者其他宠物的替代品,其存在价值不过是满足父母的所谓优越感和虚荣心,或者是感官上的满足。

若父母把孩子视为独立的人,而非仅仅为了自身的利益,能给予孩子充分的爱护和关照,孩子反而能成为父母源源不断快乐和满足的源泉。与没有孩子的男人或女人相比,成为父母的人,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兴趣也往往更广泛。不过这需要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父母没有沦为孩子的奴隶,没有为了自己的某种满足而把孩子捧为“小皇帝”。生儿育女会改变男人。以前只对自己的工作、电影、酒吧或游戏感兴趣的他,现在升级为父亲,他很可能开始关注大众服务机构、公共健康法规和教育设施。此外,一路陪伴孩子的成长过程,可以让父母从中得到滋养,保持年轻心态。不过,这里也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不可产生与孩子竞争的心态,否则可能很快会怨恨孩子的成长让自己越来越老。通常母亲在这方面尤其敏感。

在评价孩子在婚姻中的作用时,我们必须牢记一个古老的真理,即一切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孩子既可以成为夫妻之间的纽带,也可以成为双方分裂的根源。这完全取决于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是将他视为共同的珍宝,还是当作两人意见冲突的核心。养育孩子需要承担很大的责任,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若是推卸责任当然会轻松很多。我们必须认识到,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很多困难和障碍,这时最需要的就是夫妻双方的共同努力与合作。如果父母双方都能一致坚守“这是我们的问题”的理念,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齐心协力,那么他们就会发现孩子对于婚姻的重大意义,领悟到结婚更深层次的目的。唯有这样,夫妻双方才能得到最深刻的满足,而不仅仅是通过养育孩子来弥补所有婚姻中不可避免的危险和担忧。

为人父母者遇到的某些问题,是当今时代独有的。过去最普遍的大家庭现在已经很少见到。尤其在城市里,一般家庭中只有一两个孩子,很少有三个的,比三个孩子更多的几乎见不到了。在这些孩子较少的家庭中,父母发现很难对孩子进行充分的教育,从而完成社会角色的调整。在孩子更多的家庭中,孩子们在一个自然形成的群体中长大,相互影响。妈妈没有时间特别照顾某一个孩子,不得不为所有的孩子制定好家中规矩。但是,在较小的家庭中,孩子与父母接触得更多。此时,若父母的育儿方式或者教养态度不当,则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因为家庭中没有别人能弥补父母在教育上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