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坏情绪,用阳光赶走阴霾

人都有喜怒哀乐,高兴时会笑,痛苦时会哭。这就是人有别于动物的地方,也是人们难以自控的情感。坏情绪犹如利剑,伤人又害己,但它并不是无敌的。坏情绪就像是阴暗里的幽灵,最怕阳光的照射,所以,我们应当学会让生活中处处充满阳光,不要让坏情绪影响了自己最基本的判断力。

让阳光中的快乐因子,赶走心中的阴霾,心胸放宽,坦然的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吧!

1.报复对手,得不偿失

在自己遇到挫折、不愉快时,为了将内心里的烦闷、怨恨、不满发泄出来,对那些曾经让自己产生这些不快心理的人的一种攻击方式,这就是报复。报复在没有付诸行动之前,仅仅只是一种情绪,还没有以实际的形式表现出来,当它通过行动作用到他人身上时,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有着潜藏的极大的危害性。

在忍受不了他人的春风得意时,就会产生嫉妒心理,开始采取卑鄙手段诬陷,恶语想向,拾起“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刀,兵戈相向,大有非把“对手”整下去不可之势。结果是两败俱伤。不是得不偿失,而是没“得”,只有“失”。失去友好情感,失去了和谐关系。这样只有报复的人生,是没有光亮、没有快乐的,道路也是越走越窄。

报复,得不偿失

罗刚和张铭两人同在一个家具厂里务工,平时两人因为性格和工作中的事情,经常会有些小的摩擦,因此,双方对彼此都非常的有意见,而且在罗刚的心理还存有很深的报复心理,因为两人在工作上的意见不合,罗刚曾耿耿于怀。

一天,罗刚有事外出,正好经过张铭所住的宿舍,从窗口看到张铭正在熟睡,张铭的手机就放在他的枕头旁边。罗刚四处望望,见周围没有一个人在,于是起了报复的心理,罗刚从张铭房间的窗户口爬了进来,将放在张铭枕边的手机偷偷的拿走了,事后急急忙忙地离开了工厂。

当张铭醒过来时,发现自己的手机不见了,于是赶快报了案,经过民警地调查确定罗刚有作案的嫌疑,于是在几天之后将流荡在外的罗刚抓获。

任何一个人,当感受到自己的利益遭受到他人的伤害、侵犯和占有时,本能的会有一种反抗的心理,想要维护自己的利益,使自己的利益不被伤害。当超过了限度,就会想要使自己受到的伤害加倍的施加到对方的身上,否则心有不甘,这时就产生了报复的行动。罗刚因为在工作上的利益之争,和张铭之间有着不断的纷争,但是他们之间的不合只能算是工作上的小摩擦,罗刚因为这一点点的小事,最后做出那样的偷盗报复行为,真是有点得不偿失。

英国谚语中说道:“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人活在世上,什么样的人都会碰到。有的人以善良言行善待你,有的人对你横眉以对;有的人对你的为人非常的欣赏,有的人却对你的所为非常的反感,甚至是厌恶;有的人拿心与你交往,有的人虚情假意应付你;有的人利用你去达到某个目的,有的人举荐你达到理想的彼岸。万事万物都有其欠缺的一面,“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徙”。我们何苦为些小事斤斤计较,挣个高下?我们何苦要较劲脑汁想计策来算计他人?有时反而将自己算计到了其中。也许你的对手是个万恶不赦之人,但请不要报复,好坏善恶,自有公论,因果报应,自会有时。

敞开心怀,忘记他人的坏处,学会宽容、谅解,笑看世间千奇百怪,欣赏生活中的五颜六色,这才是快乐生活的真谛,这才是幸福人生的所在。

学会宽容、谅解

大海为何如此的浩瀚无边,因为它囊括了所有的清浊,包容了无以计数的水滴;彩虹为何如此的美丽?因为它将太阳的光芒尽收,将所有的色彩容括;大地为何如此的富饶?因为它包容了万物的根基,将所有的营养元素涵盖。包容是什么?宽容有是什么?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的不快,甚至有时你就将自己的不快反施到他人的身上,想要通过报复的手段获得自己的快感,以此来寻找平衡点。其实,这种做法得不偿失,会给自身带来许多的伤害,应该学会宽容,学会谅解,原谅他人的过错,原谅他人的失误,也原谅自己,将自己从这些痛苦的漩涡之中脱离出来。原谅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原谅自己则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

不能够原谅他人,自己只会和社会不和,原谅别人,放弃旧怨。原谅自己,得到新生。原谅别人,风平浪静,原谅自己,海阔天空。原谅别人不易,原谅自己,将自己从泥潭中脱身更难。学会宽容、原谅别人,一定会得到自己的安康。

阳光语录:

心中挤压的石头越多,就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宽恕别人的过失,就是自己的荣耀,当你打算报复一个人的时候,你的心会先感受到痛苦,首先你就是在报复自己;相对地,当你以宽容的心原谅他人时,也是你快乐舒畅的时候,使自己沉浸在快乐之中,享受宽恕他人的滋味。

2.怨恨只会伤害你自己

有这样一句话就是积怨成恨。先有了怨才有了恨。当怨越积越多时就产生了恨。怨,有很多种,比如:对父母的怨;对上司的怨;对现在生活的怨。刚开始也许只是抱怨,可是日积月累,如不去调适它,就会在心里埋下恨的种子。当爆发时,种子就像施了魔法一般疯长。使你的心灵备受煎熬。从而做出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的事。

心存怨恨,伤害他人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在心灵之中留下了非常深的阴影。为了自己,用平和的心态原谅他人,当你自己犯了错误时也学着承认它,从它当中汲取教训,从而原谅自己,也原谅他人。

怨恨是把双刃剑

马克斯舍勒曾在《怨恨》一书中写道:“怨恨起源于一种虚弱感。怨恨比直截了当的嫉妒消极得多。当一个人知道他不能改变他不喜欢的境遇,但又不愿自己完全顺从于它时,他就会慢慢习惯怨恨。在怨恨心理的控制下,一个人将轻视并贬低自己的境遇,因为他不能对它做什么,也不能把握住它。”我们要学会理解、宽容,不要总记得他人的过失,当你怨恨别人时,往往痛苦的是自己,而非被怨恨者。为何要让自己活在痛苦里呢?

心理学家说过:“我们不能同时拥有两种强烈的情感,既要爱又要恨,那是不可能的。”有怨恨心理的人大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在寻找失败的借口和原因时,往往不检讨自己,而是抱怨社会、人生、家庭、运气等。而对于别人所拥有的成功与幸福,又是愤愤不平,认为这是生活对他们的不公平待遇。他们不知道,怨恨不仅不会有助于自己,而且还会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爱产生爱,恨产生恨。”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怨恨别人就是在惩罚自己,怨恨就是一把双刃剑,在你刺向别人的时候,自己也会受伤。你有没有想过:当你想拿泥巴丢别人的时候,首先脏的是自己的手;当你用手打别人的时候,自己的手也会跟着疼;当你送花给别人时,首先闻到花香的是你;当你为别人洒香水的时候,自己也会沾上一两滴。

怨恨别人,伤害自己

7岁的小可放学之后气冲冲地跑回家,刚进门就使劲地跺脚。他的父亲正在院子里干活,看到小可生气的样子,为不知道他是为了什么,于是就把他叫过来,想要和他聊聊天。

小可不情愿地来到父亲身旁,气呼呼地说:“爸爸,我此刻非常生气。小强以后甭想再和我玩了。”

小可的父亲一面干着自己的活,一面静静地听儿子诉说。小可说:“小强让我在朋友面前非常失面子,我现在希望他遇上倒霉的事情,最好明天不要让我再看到他了。”

小可的父亲走到墙角,找到一袋木炭,对小可说:“儿子,你将绳子上挂的那件白衬衣当作小强,把塑料袋里的木炭当作你想象中的倒霉事情。你用木炭去砸白衬衫,每砸中一块,就象征着小强遇到一件倒霉的事情。等你砸完木炭之后,我们再来看看是什么样子。”

小可觉得这个游戏非常好玩,他拿起木炭就向衬衫砸去。可是衬衫挂在相对较远的绳子上,他把木炭丢完了,只有几块落在衬衣上了。

父亲问小可:“你现在感觉如何?”

小可说到:“累死我了,但我非常高兴,因为我丢中了好几块木炭,白衬衫上有好几个黑印子,让我感到非常开心。”

父亲知道儿子没有清楚他的用意,于是便让小可去镜子前照照。小可在一面大镜子里看到自己满身都是黑炭,脸上只有牙齿是白的,其他地方全被木炭染黑。

父亲站到小可的旁边说道:“你看,白衬衫并没有因为你的行为变得特别脏,而你却真正成为了一个‘黑人’。我们往往想让别人身上发生很多倒霉的事情,然而结果最倒霉的事却落到自己的身上。虽然,有时我们的坏念头在他人身上兑现了一部分,让他们倒霉了,但是这些霉运也同样在我们身上烙下难以消除的污迹。”

怨恨是把双刃剑,令他人倒霉的同时,自己也好不到那里去,何不将心胸放开,留一片晴朗的天空给自己。

我们要认识到怨恨的危害,怨恨会使一粒甜葡萄变成酸的,怨恨心理是一种失败型人格,怨恨心理会让自己失去快乐,驱除怨恨最好的办法就是宽恕,要学会善待他人。只有学会善待他人,才能调整失衡的心;只有学会善待他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友谊与信任;只有善待他人,才能看到灿烂的阳光。宽容待人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修养。

阳光语录:

人活在这个世上,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毕竟人不是神。所以你能宽容的对待他人,他人也会善待你。生活中需要理解,需要友谊,需要欢乐!

3.原谅或忘记你的仇人

曾有一句话是这样子说的:“前世一百次的回眸,才能够换回今生一次的擦肩而过。”那么今生我们相识在这个世上,不知道是前世多少次的回眸才换回来的。既然我们相识,就是种缘分。因此,珍惜曾经和你一起快乐生活的人,原谅你所认为的仇人,这是一种宽容。

原谅是什么?原谅并不意味着丢弃原则,并不是没有了磨合,原谅是一种大度,原谅是一种情感的解脱,原谅是对仇恨不过于的执著。回想一下,你们之间的仇恨到底有多深?是否深到了你们必须横眉冷对,是否必须睚眦必报。

“仇恨”到底有多重

“仇恨”一词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按照普通的分类方式来看,以程度深浅不同来分,可以将此划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

初级“仇恨”为疾恶如仇,此阶层主要为个人之间的仇恨,通过和解、赔偿和让步是可以化解的,是仇恨中最为微弱的一节;中级“仇恨”为血海深仇,此阶层一般概括为国家民族之间的仇恨,通过和解、赔偿和让步,再通过时间空间的推移,也是可以逐步从世人的脑海之中消除;高级“仇恨”为不共戴天之仇,此仇恨是超越世间空间的,此仇恨通过上述所有的解决办法,也仅仅只是从表面上看起来缓和,然而埋藏在心底的仇恨是永远都无法抹去的,这种仇恨世间少之又少。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上,总是被些生活琐事所缠绕,即使和他人有仇恨,也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仇恨,即使是自己的仇人,对方也没有到令我们仇恨到杀之而后快的地步,所以原谅你的仇人,忘记你们间的仇恨,将自己的心灵从仇恨中解脱,你会感到更快乐。

懂得放下“仇恨”,学会原谅

一天,老师让班里的每一个同学各带一个大袋子到学校,并且让他们每个人去买一袋马铃薯。同学们都认为老师糊涂了,或者老师对马铃薯有一种特殊的爱好。

第二天,这位老师上课时告诉大家说,现在每个人为自己不愿意原谅的那个人选一个马铃薯,然后把这个人的名字和他犯错的日期都写在上面,再放到袋子里,这就是这个星期的作业。

游戏开始的第一天,同学们觉得非常好玩,在快要放学的时候,大部分同学的袋子里已经产生了很多个马铃薯。同学们把自己不开心的每一件事都欣然地写在马铃薯上,放到自己的袋子里,并发誓说永远都不原谅这些曾经“对不起”自己的人。

放学的时候,老师告诉大家,在这个星期的时间里,同学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带着这个袋子。同学们一个个扛着自己的袋子到学校、回家、甚至和朋友外出也不例外。一个星期过去了,每个人的马铃薯袋已经变成了相当沉重的负荷,一些同学已经装了五十个左右的马铃薯在里面,同学们都快要被压垮了,都想着这项作业快点结束。

终于,老师宣布可以把袋子放下了,老师问: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自己不肯原谅别人的结果了吗?会有非常大的重量压在自己的肩膀上,你不肯原谅的人愈多,这个担子就会变得愈重。那么对于这个重担要怎么办呢?班级里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回答。这时老师说:“其实非常简单,我们把它放下,不就可以了吗?”

觉得曾经有多少人伤害过你?又有多少次别人对待你的态度显示着不公?不要再追逐以前的过错,那已成为了过去,何不向前看,原谅他们,将你们之间的仇恨放下,将那些不开心忘掉,这不是为他们而是为自己。

如果你把别人过去对你做过或没做过的事当成借口,让他们成为你前进中的阻碍,而不去继续前进的话,那你就永远也不会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功。因为如果你把注意力放到曾伤害过你的人身上,你就很难集中精力关注自己的未来。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会碰到不顺眼的人,如果你不学会原谅,就会活得痛苦,活得累。原谅是一种风度,是一种情怀,原谅是一种溶剂,一种相互理解的润滑油。原谅像一把伞,它会帮助你在雨季里行路。

阳光语录:

学会原谅他人,因为人与人之间难免有碰撞,有摩擦,有矛盾,或许对方是有意的,但也许对方是无意的,可能有难言之隐,退一步天地宽,不妨试着置之一笑,给别人也给自己一次机会,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原谅别人,宽恕他人,需要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具有高远的宽阔的胸怀,吃亏并不代表软弱可欺,因为原谅远远比报复好!

4.嫉贤妒能,等于否定自己

嫉贤妒能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自己嫉贤妒能已经是件非常可悲的事情了,如果再沦落成为被他人所嫉妒的对象那就更可悲了。最可悲的是,我们每个人其实或多或少的都有点嫉贤妒能,却还不自知,如果从内心角度来分析,这种心理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是对自己才能的一种否定。

在现实社会里,并非所有的人对贤能之士、先进分子,都能抱以崇敬、爱惜和学习的态度。妒贤忌能者大有人在。站在一边冷眼相看,躲在背后议论是非,不见其求贤之心,显露的只有妒忌之意。

嫉妒,害人害己

培根说:人类“最卑劣、最堕落的情欲是嫉妒。”生活中,人们常常不经意地落入“嫉妒”的陷阱中,深受它的困扰,而无力反抗,然而制造这个陷阱的往往都是他们自己。嫉妒是什么呢?嫉妒是人的本能,具有很强的破坏性。嫉妒是一种难以公开的阴暗心理,也是一种以自己地位相似、水平相近、年龄相仿的同辈人为指向的带有敌意的心理倾斜现象。强弱共处,它往往出现在那个相对弱势的人心理。嫉妒是心灵的地狱,这种心理情绪的特征是:不能认可他人比自己强,只能陶醉于他人不如自己或以他人的失利为满足的情感体验之中。

嫉妒就像一柄双刃剑,不仅伤人而且害己。有嫉妒心的人,自己没有成就某事的能力,就极力低估他人的成就,贬低他人的不俗,在伤害别人的同时,把自己搞的也是一塌糊涂。德国有一句谚语:“好嫉妒的人会因为邻居的身体发福而越发憔悴。”诗人艾青说:“嫉妒——是心灵上的毒瘤。”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嫉妒者受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更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万分。”

嫉妒,害人害己,不仅如此,嫉妒还是一种否定自身价值的一种表现。

嫉妒他人,等于否定自身

周瑜是《三国演义》中家喻户晓的人物,聪明过人,才智超群,但是,心胸狭窄,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强。对于比自己高明的诸葛亮更是耿耿于怀,一直想着怎样才能把他置于死地,可是却常常事与愿违。诸葛亮针对他气量狭小的性格弱点,巧设“三气周瑜”之计,使他“怒气填胸”,“金疮迸裂”,这位年轻英武,具有文韬武略的东吴大都督“赔了夫人又折兵”,恼羞成怒,吐血短命。他死前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周瑜的这句遗言,实际上是他的嫉妒心理的写照。他不是检讨自己的军事才略的不足,而是嫉妒诸葛亮的才智高于自己,终于使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英年早逝了。虽然周瑜“因妒而亡”的事例是极为少见的,但是这也充分向我们说明了不能小觑嫉妒的危害,这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做法,实际上是极其狭隘、卑鄙的庸俗作风。

面对诸葛亮的才能,周瑜心生妒忌,伤害了自己,但是同时我们也从中体会到了周瑜的内心世界,面对诸葛亮的优秀才干,周瑜开始不自信了,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其实就是承认自己的才能不如诸葛亮,否定了自身的才能。客观的看,只能算周瑜生不逢时,遇到了比自己强的诸葛亮,但是,周瑜的才能还是应被承认的。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着争斗之心,将比自己优秀的人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一个让自己努力去超越的目标,然后向着这个目标奋力前进。由于他人比自己优秀便感到极不舒服,心生嫉妒,并由此而设计破坏对方,让对方受挫,看到对方失败便觉得很舒心。

嫉妒是一把火,烧毁自己的同时也伤害别人。所以说,嫉妒别人是同折磨自己紧紧联在一起的。你在嫉妒别人的同时,实际上也在折磨自己。长存嫉妒之心的人,其心理很难平衡,植物神经容易紊乱,生理功能随之波动,心身健康由之损害,疾病滋生矣。尤其是心理疾病:心神不收、专攻心计、劳心烦神、睡眠不宁、心情焦急,魂难守舍……可能导致各种生理疾病趁虚而入。

有竞争意识非常好,不甘于落于他人之后也是一种上进的表现,但是不可将积极的思想变为邪念,让嫉妒有机可乘,在你脸上写满沧桑。要学会处理好自己的心情,正确的看待自己的才能,承认自己的优势,看到自己的不足,然后,慢慢的改进。

阳光语录:

每个人都有比他人强的优势,拥有他人所无法触及的本事,嫉贤妒能的人,只看到了或是夸大了他人的优势,忽视了自己的长处;相反,有很多骄傲自大的人,只看到了或是夸大了自己的优势,而忽视了别人的优点。这种认识都有些片面,要客观的认识到自己的长处。

5.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鲁迅曾经说过“世间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试想一下,道路都可以凭借个人的努力走出来,还有什么是做不到的。面对绝境,我们应该心存信心,不要被困难吓倒。

很多时候我们绝望与否,重要的不是处于顺境或逆境,而是取决于对待顺境或逆境的态度和方法。有的人无论顺境、逆境都能进步,而有的人却是任何时候都在堕落。世上没有绝望的出境,只有对出境绝望的人。世事都是靠自己的能力,客观条件只在其次,如果将外界的出境考虑的过于重要,只会给自身增加压力。

绝望能要命

尼克是一家公司的调度员,他工作认真,待人诚恳,做事负责,和同事们关系也很好。可是,美中不足的是他有一个缺点,就是:缺乏自信。他常常对人生感到失望,常用否定和怀疑的眼光去看待这个美好的世界。

有一天晚上下班后,公司的员工都赶着去给老板过生日,大家都急急忙忙地提前走了。可不巧的是,尼克不小心被关在在一个待修的冷藏车里。恐惧之下,尼克在车厢里拚命地敲打着、喊着,但全公司的人都走了,根本没有人听得到。尼克的手掌敲得红肿,喉咙叫得沙哑,也没有理睬,最后只好颓然地坐地上喘息。

他越想心里越害怕,心想:车厢里的温度只有零度,如果再不出去的话,一定会被冻死。我真的要冻死在这车厢里面吗?我要怎么办?怎么办呢?

就这样过了一夜,待第二天早上,公司的员工陆续来上班的时候。他们打开车厢,发现尼克赫然倒在车厢内,已经没有了知觉。于是,大家赶快将他送往医院急救,但是,他的生命已经无法挽回了。

对于他的死,大家都感很纳闷儿,因为冷藏车里的冷气根本就没有开,这巨大的车厢里的氧气也足够他生存,更令人不解的是,车厢里的温度高在十几度。但尼克就这样被活活给“冻”死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尼克并非死于车厢内的“零度”,他是死于心中的“冰点”。他自己首先给自己判了死刑,陷入到了死的绝望之中,又怎么能够活得下去呢?所以,很多时候,打败你的不是外在环境,而是你自己的心境。被自己打败的人,那叫不攻自破;被自己打败的人,别人是帮不了你的。

常言道:车到山前必有路。无论在任何的绝境情况下,都要将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积极地面对困难,想方设法解决它,然后最终战胜它。世上没有绝对的绝境,有也是自己想出来的,任何的情况都会有它的解决之道,因此,面对绝望的处境,不应在心中先绝望了。如果在遭遇了绝境的时候,只是消极地对待,看不到凡事都是对立统一的一面,就会坐以待毙,真正身陷绝境。

积极面对困境

俗话说:“树挪一步死,人挪一步活。”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在处境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只要想办法“挪一步”,再困难的处境都会“活”起来的。

明太祖朱元璋,他在8岁时就没有了父母,与体弱多病的哥哥相依为命。在朱元璋11岁时,唯的一亲人——哥哥也死了,在送哥哥去安葬时又突遇大雨,山体坍塌,埋葬了他的哥哥。幸存下来的朱元璋之后便以乞讨为生,然后进入寺庙当和尚,又遇灾荒,寺庙倒闭,从此便踏上了云游之路。灾荒过后,他再次回到了寺庙,里面十分狼藉。后来迫于无奈,他参军了,然后才被重用,最终成为了一代天骄!

面对如此艰难的成长环境,朱元璋依然积极地应对,最终成就一代伟业,成为一代天骄。人没有不遇到挫折的,最主要是看身处在其中的人如何来面对!当成一次磨砺,就能越战越勇,感到绝望,就会畏惧不前,直到被黑暗吞噬。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的困境,面对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采取的方式也不一样,其结果也完全不同。如果始终以积极的方式做出回应,就能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更加富有弹性;如果始终以消极的方式来回应生活,生活就会无比的沉闷,希望也会变成失望,所以生活就是一种态度。

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绝境,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一切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阳光语录: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有的是你对问题的看法。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该对处境感到绝望,不应将自己的自信磨灭,应该坚信,一定有人,一定有办法,可以帮你解除困境。因此,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想到自己的朋友,向他们求助,寻求帮助,也许他们能够帮你解决。

6.没有必要去生气

也许你正在因为丈夫的不体贴、不温柔而闷闷不乐;也许你正因为男朋友的不浪漫、不懂得情调而无比失落;也许你正在为朋友的不理解、不知心而郁闷不已。于是乎,生气就成了你发泄不满情绪的出口,闷气和眼泪就成了对抗不满情绪的工具,争吵也就成了家常便饭。在生活中,让你可能会有许多不开心的事情,有许多让你烦恼的事情。

光阴似箭,生活中一些无聊小事,又哪里值得我们花费时间去生气呢?相信我们在生活中都有过为琐事生气的经历,无非是为了争个高低、论个强弱,可争来争去,谁也不是最终的赢家,所以说,无论对什么事都没有必要去生气。生气解决不了任何的事情,还让自己的心情变得非常的糟糕。

“怒吼”无用

曾经有一个农夫,用小船将自家的农产品送到另一个村子里。这天,气温炎热难耐,农夫汗流浃背,苦不堪言。他心急火燎地划着小船,希望早点赶到目的地,以便在天黑之前赶回家。正在农夫急急地划着船时,对面又驶过来一只小船,沿河而下,迎面向农夫快速驶来。眼见着两只船就要撞上了,但那只船并没有丝毫避让的意思,似乎有意要将农夫的船撞翻似的。

“让开,快点让开!你这个笨蛋!”农夫大声地吼叫道。“再不让开,你就要撞上我了!”但是,小船依然向着农夫的方向驶过来,没有一点转向的意向,尽管农夫手忙脚乱地企图让开水道,但为时已晚,那只船还是重重地撞上了他。农夫非常恼怒,于是严厉斥责道:“你会驾船吗?这么宽的河面,为何撞向我?”当农夫怒目审视对面的小船时,他吃惊地发现,小船上空无一人。

有时,生气没有必要,也许在你大声斥责、大呼小叫的时候,你的对手只是一艘挣脱了绳索、顺流而下的空船。即使你再如何的生气,声音即使吼破了天,对方依然不会改变它的航向,不会因为你的所作所为有所变动。何不静下心来,马上思考解决之道,这样对你会更有帮助。

因缘有定数,无需生气

某法师在自己的处所之中,有一天外出有事,不料,迎面撞上了一位彪形大汉,法师还没有来得及躲避,只听“碰”的一声响,大汉正好撞上了法师的眼镜,眼镜受力将法师的眼睛戳青了,随后掉到了地上,粉碎成一片。

撞了法师的那个满脸络腮胡子的大汉,没有一点愧疚之色,反而理直气壮地言道:“谁让你戴眼镜的?”

而法师在心中想到:世间万事皆有因缘,有善缘,亦有恶缘,而解决恶渊的方法唯有以慈悲之心对待它。想到这里,法师便以欢喜豁达的心胸接受了这件事实,没有过于的争论。

大汉看到法师面带笑容,以慈悲宽容的态度来回报他的无理,感到非常的惊讶,于是疑问道:“和尚,你为什么不生气呢?”

法师借机开导到:“为何一定要生气呢?生气既不能是我的眼镜复原,又不能使脸上的淤青立刻消失。再说,生气只会将事态引向更难解决的地方,如果我对你破口大骂,或是和你动粗,必定会造下更多的恶缘,甚至可能是身体受到伤害,何不平心静气将事情化解呢?以世间因果来看,如果我早一点或者是晚一点出门,都可以避免发生刚才的事情,但是我们偏偏撞上了,或许这只是为了化解我们中间过去的一段恶缘而已,何须生气呢?我不但不会生气,反而还要感激你帮助我消除了业障。”

大汉听了法师的言语之后,非常的感动,于是又问了许多的佛法,然后若有所悟的离开了。

人和人能够在这个世间相遇就是一种缘分,然而,在相互的交往之中却将这种缘分忘掉了,或者说将此缘分忽略了,当逆境来临之时,往往他们会嗔目以对、愤怒相向,殊不知“生气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法师以欢喜心接受横逆,不但化解一段恶缘,并且点醒了莽撞汉,令他不但知道忏悔,还能够明白事理。这是最好的结局,避免了争吵。

阳光语录:

让自己快乐起来,没有必为一些小事情去生气。当确实感到委屈时,彼此敞开胸怀进行沟通,这是解决事情的最好方法,想想应不应该生气,值不值得去生气。多和朋友交流,多听听音乐,看看好书,散散步,会令你的心灵感到安静,会渐渐让心情变得好起来。

7.做情绪的主人

俄国大诗人普希金,有个美丽的妻子,但是由于它性格刚烈,不会控制情绪,当发现妻子有外遇时,选择了胡乱发泄,最后在和情敌的决斗中身亡,伟大才华的诗人成为情绪的奴隶,成为失败的英雄,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许多人不懂得如何来控制自己的情绪,被自己的情绪所控制,最终作出令自己悔恨终身的事情。其实情绪是可以控制的,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学会做情绪的主人,不要做情绪的奴隶。

不做情绪的奴隶

每个人都有情绪,情绪表现是千姿百态的。但人们大都对情绪缺乏必要的了解和关注,常见情绪有以下几种:如;快乐、惊讶、害怕、悲哀、忧愁、愤怒、失望等等。其实情绪也是个人需要的一种表示信号,情绪来源于个人的信念、价值观;来源于社会主流文化和观念。负面情绪是建立在错误的认知和观念上的,如:追求享乐、盲目悲观、嫉妒、贪婪、害怕等等。消极情绪若不适时疏导,轻则败坏情致,重则使人走向崩溃;而积极的情绪则会激发人们工作的热情和潜力,各种情绪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在实际的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大多数人都有过受累于情绪的经历,似乎烦恼、压抑、失落甚至痛苦总是接二连三地袭来,于是频频抱怨生活对自己不公平,企盼某一天欢乐从此降临。其实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生活中难免会有些烦心的事情,关键是如何有效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控制自己的情绪,做生活的主人,做情绪的主人。

许多人都懂得要做情绪的主人这个道理,但遇到具体问题就总是知难而退:“控制情绪实在是太难了”,言下之意就是:“我是无法控制情绪的”。像这种言语很少有人去关注,其实,在心中如果出现了这种思想,你的积极性已经被打击。假如在心中起誓:“我一定行,我一定可以战胜怀情绪。”那么你的自主性就会被启动,沿着它走下去就是一番崭新的天地,你会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学会转换情绪

从前,有一位老妈妈,这位老妈妈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一个卖伞的生意人,二女儿嫁给了一个在染坊工作的小伙子。本来两个女儿的日子都过得美美满满,非常和睦,但是这个老妈妈却总是愁眉不展,满腹心事。

有人关心地问这个老妈妈:“你的两个女儿日子都过得非常美满,你有什么不开心的呢?”老妈妈愁眉苦脸地说道:“天晴时,我担心大女儿家的伞卖不出去,但是天阴了,我又担心小女儿家的布匹、衣服晒不干。”这样妈妈总是为晴天和阴天而愁苦,没有一天是高兴的,每天都在担心女儿家的生意。于是,一天天过去了,这个老妈妈看起来比实际的年龄要大上好多岁,头上的白发也增多了许多。

当询问她的人听了老妈妈的话之后,不觉得有点好笑,于是这个人提醒到:“阴天时,你大女儿家的生意好,你应该高兴才是;晴天时,你小女儿家的布匹和衣服的生意就会好,你也应该高兴才是。这样每天你都应该高兴才是,因为天天都是好日子,你为什么只看到不好的方面,而让自己徒增那么多的烦恼。”

听了这个人的话后,老妈妈喜笑颜开,为自己以前的想法感到好笑,觉得对方讲得非常有道理,从此,她每天都开开心心的,脸上布满了笑容,每天都过得非常幸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情绪、情感是可以把握和控制的,是可以转化的,只要我们能够走出固有的思维模式,从另一方面来看待问题,就一定能保持良好的情绪,改善不良的情绪,拥有健康的自我。情绪需要疏导,需要用理智对其进行调节。

俗话说:“笑口常开,青春常在。”愉快,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它使人的大脑处于最佳的觉醒状态,使体内各种器官协调活动,能提高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持久力和效率,同时还能激励人们热爱生活的热情,保持开阔的视野。而急躁、忧伤、惊恐、悲痛、愤怒等不良情绪,常常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古人早就发现不良情绪对身体的严重伤害,古书上说:过喜伤心、过怒伤肝、过忧伤肺、过思伤脾、过恐伤肾。范进中举后由于过度惊喜而发疯就是鲜明的证明。因此,科学地调适不良情绪,对身体非常有益。

学会转换情绪,掌握、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阳光语录:

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已经到了一定的境界了,可能你现在还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尝试着去学习,去提高自己的能力,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磨炼。

8.抱怨让你如此不快乐

“上帝是公平的,给谁的也不多,给谁的也不会少。”所以,当一个人开始产生抱怨心理的时候,他(她)完全是在跟自己过不去。这世上没有谁比谁差多少,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只要你不抱怨,认真地想解决问题的办法,拥有一颗平衡的心,勇敢地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内心,面对自己的人生,那么,你一定会活得很精彩,活的很快乐。

其实,现实生活中,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会有过抱怨的经历。一件事情,一个人就能令我们长时间地烦恼,使我们沉浸于懊恼和悲伤中不能自拔。特别是当那个令我们烦恼的人还是一个不会体谅别人,不懂得领情,不会自省的人的时候,情况就会更加糟糕。于是我们的内心充满了怨恨,一味的开始抱怨,于是,我们每天都活在不开心的世界之中,真有点得不偿失的感觉。

苛求他人,产生不满

一个哲学家正在海边旅游,看到一艘船在海上遇了难,船上的水手和乘客全都没有幸免,成为了水下亡魂。这位哲学家便开始抱怨上帝的不公,因为一个罪恶的人偶尔乘坐了这艘船,竟然让全船无辜的人都陪着那个人死去。

正当他在心中为此深深感到沉痛时,他感到自己被一大群蚂蚁围住了。原来哲学家所站之处正好是一个蚂蚁窝的出口,那里现在聚集了非常多的蚂蚁。有一只蚂蚁爬到他脚上,咬了他一口,他想都没有想,立刻用脚将他们全踩死了。

正在这时,赫耳墨斯出来了,他用棍子敲打着哲学家,严肃地说到:“你自己和上帝一样,面对一个蚂蚁的伤害,竟然如此对待其他众多可怜的蚂蚁。你又怎么能做判断天道的人呢?又为何要抱怨他人的不公。”

这个故事是说,人不可苛求别人,抱怨他人的不是,因为自己也难免犯别人同样的错误。何况抱怨对于自己解决事情也没有任何的作用,还不如将精力保留,快速的想出解决之道,这样才是最佳的选择。

抱怨只会将情感堵塞,将烦闷密封于心间,生命于是就在抱怨声中一点点地流逝,然后枯竭。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如果满口的抱怨之声,满腹的牢骚,不管是任何人,都不愿与你接触,都会远远的躲开。抱怨只会将自己孤立起来,以自我为中心,画地为牢,将心灵囚禁在其中,束缚了自己的成长。

不要抱怨,使自己拥有一颗平常的心,独立于事情之外,然后来看待事物,使自己远离抱怨。

拥有一颗平常心,远离抱怨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一些烦闷,不平衡的心理。别人有漂亮的衣服,我没有;别人有新款的手机,我没有;别人有一个有钱的爸爸……这些不平衡的心理会驱使你内心充满了对世间的抱怨。他人有的,为什么我就没有,心中的怨恨越来越深,也越来越不快乐,于是,有些人开始在抱怨的心情下寻求平衡。

有些人为了摆脱不快乐,开始追求自己认为的平衡。能够不昧良知、不损害别人,自觉接受道德的约束和限制,通过正当的努力、奋斗去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达到一种新的平衡,这也是值得称道和庆幸的;但有一些人却一味地怨天尤人,自己不但不努力,而且不择手段,甚至做出一些让人发指的事,这种人就是很危险的了。所以,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走出抱怨的误区,让自己始终保持一种平衡的心态。

有的人面对得失能够宠辱不惊,保持常人的心态;而有的人一旦升迁了就感慨不已:“我终于如愿以偿了”,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样;而且官虽不大,权用得却不少,结果是手也长了,脑也歪了,打击报复,贪污受贿,俨然忘记了自己以前的努力;最终,也走向了人生的阴暗面,落得人人唾弃的可耻下场。

其实,平衡心态是一种健康的心态,同时它也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而不平衡的心态则会导致一部分人心理自始至终都处于一种极度不安的焦躁、矛盾、激愤之中,会使他们牢骚满腹,工作中如和尚撞钟,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更有甚者铤而走险,玩火烧身,从而把自己推上人生的不归路。

拥有一颗平常心,使自己远离抱怨的深渊。

阳光语录:

人非圣贤,不可能经历任何事,心态都会平衡;但是,在紧要关头,心态一定要保持平衡,否则,一念之差、一步之失,就可能跌进万劫不复的深渊,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少点抱怨心理,多点感恩之情,少点埋怨,多点积极动力,快速付诸行动,这样能够使你尽早的从不快乐的阴影中脱离出来。

9.盲目攀比是大忌

大千世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和角色,我们不可能在每一个位置和角色上都做得出类拔萃。盲目地同别人攀比,会使我们失去了自我,到头来只能是徒自增加烦恼罢了。

当看到他人比自己强时,好强之人不能够忍受被他人压在脚下;当看到精心设计的蓝图被他人打败时,骄傲之人无法容忍如此的耻辱;看到他人胜利挑衅的眼神时,好胜之人无法压下心中熊熊燃起的烈火。心中攀比之心盛起,要和对方一决胜负,即使实力明显不支,也要宁折不弯的向前冲,陷入到盲目的争斗、攀比之中。

安贫乐道

在人们的流传中,说孔子的学生有3000人,人数可谓多之又多,而其中的佼佼者,也是这3000名学生中最出名的有72人,而在这72名杰出人才之中,颜回又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颜回平时的一举一动,在孔子看来,都合乎心意,对于颜回做的任何事情都表示了赞赏。因此,孔子常常以颜回的事例来教育其他学生,希望其他学生也能够像颜回一样保持高洁的品质。

在一次的讲学之中,孔子对学生们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意思也就是说:颜回,真贤者啊!他住在荒僻的巷道里,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他盛饭用的器皿是竹子做的箪,舀水用的器具是木头做的瓢。像这样的事情,如果是落在别人头上,则成了不堪忍受的苦难和折磨,但是在颜回的眼中,这一切都不算什么,他内心始终感到满足、快乐。颜回在世人之人确实是个十分贤德的人啊!

颜回安于贫穷,不与他人攀比生活上的好坏,也不因为自己的生活条件有所偏差而心生抱怨之情,始终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孔子十分赞赏颜回的这种品德。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品德呢?就是一种“安于贫而乐于道”的品德。

“安于贫而乐于道”是种高尚的品质,他能够明白自身到底需要什么,到底应该去追去什么,不会陷入到和他人盲目攀比的泥潭之中。盲目攀比只会将其身上的闪光点消磨殆尽,将自我迷失。

安贫乐道,是让你少点愿望,多点知足常乐之心,少点攀比之心,多点安乐之心,这样才是生活的正途。盲目攀比是生活中的大忌,只会令你在其中迷失了自我。

少点攀比,留一份快乐在心间

人生在世,所需无须太多。一箪食、一瓢饮足已。

每个人都有贪婪之心,只是看其严重性而言,有人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能够在大千世界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而有的人,心中充满了无止境的欲望,内心被欲望所掌控,失去了自己理智的思考,想要追逐一切,盲目的和他人攀比,将快乐从心间驱逐了出去。

攀比之心犹如恶魔之渊,应该远离,否则你会深受其伤害;攀比之心犹如一条毒蛇,锋利歹毒,伤人于无形。少点欲望,少点攀比,少点争斗之心,你会在生活中获得自己的快乐,你会获得朋友间真挚的友谊。

人的正常欲望只要得到满足就会消失,但是攀比之心越是满足,其胃口也越大,像一个无底的深渊一样,似乎永远也无法到达底部,得了这个,还有那个,任何人都不可能将一切东西都拥有。

一个人对生活的期望不能过高,期望一切都可以得到,一切的事物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任何的人都应在自己的脚下。每个人的生活有欢乐,也有失缺,不能搞攀比,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心理调适的最好办法就是做到知足常乐,“知足”便不会有非分之想,“常乐”也就能保持心理平衡了。

少一点攀比之心,为自己留一份快乐在心间,学会做到自足常乐,少点非分之想,多些实际行动,一切都会有所改变的。切记莫要盲目攀比,在其中迷失自我,这样对你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阳光语录:

自古以来,因为人的攀比之心而使自己受到伤害的非常之多,有人将万贯家财浪费殆尽,有人因为不懂得审时度势,和权贵之人一较高下,最终落得流落他乡,这一切都值得我们从中吸取经验。生活之中,我们应该多些豁达之心,少点欲望,不要和他人盲目攀比,落入到贪婪的泥潭,甚至是不归的道路上,多以一些警示名言来警戒自己,如“安贫乐道”,“知足常乐”等等。

10.心胸开阔,不争强好胜

你是否经历过,或是看到过这样的事情:朋友之间因一句闲话争得面红耳赤;邻里之间因孩子打架导致大人拌嘴,老死不相往来;而夫妻之间因为家庭琐事同室操戈,劳燕分飞,如此等等。

其实这些都是因为我们的心胸不够宽阔,不能够容忍一时的不快,于是在情绪激动时,做出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回想的时候,会觉得非常可笑,甚至是荒谬。因为一时的争强好胜,自己丧失了许多宝贵的东西,在心中留下了许多的遗憾。有时,退一步也不是不可,何必过于的争强?

退一步,海阔天空

曾经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心理学家多伊奇做过一个流传甚广的经典实验,实验如此:

挑选出两人,担任被测试的对象,然后将他们分组,两人分别充当两家运输公司的经理,两人的任务都是使自己的车辆以最快的速度从起点到达终点,如果速度越快,则赚钱越多,要求尽可能多赚钱。这是测试的规则,也是评分的标准。

在实验之中,每个人都有两条路线可以选择,一条是个人专用线,另一条是两人共同的近道单行线,这条道路虽然非常近,但是道路却是非常的狭窄,一次只能通行一辆车,因此使用这条近而窄的道路只有一个办法:双方合作交替使用。一方先过,然后,另一方再过,别无选择。

实验结束后,其结果令人大跌眼镜,结果表明:双方狭路相逢,僵持不下的情况时有发生,不愿对后半分,以至于耽搁了许多宝贵的时间。

过后,多伊奇向两位参与实验的人询问内心的疑问,为何在狭路相逢时互不相让,宁可浪费时间在其上,也不愿选择相互配合,争取早点到达目的地。大多数被试者表示自己希望强过其他竞争对手,而忽略了自己在实验中的得分多少,所以宁可去争道,也不愿相让。

这一实验证明每个人的心里都具有竞争性,不愿向他人服输。

看过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样的感触呢?

既然退一步就可以解决的事情,并且对两者都无害,甚至可以说非常有利,何乐而不为呢?然而,很多人看不透,总是想要和他人一较高下,最终只能落的个两败俱伤的下场。

会生活的人,并不会一味地争强好胜,在必要的时候,宁愿后退一步,做出必要的自我牺牲。人生的道路不会是一条笔直的大道,既需要穷追猛打,也需要退步自守,既应该争,也应该让。

俗话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

好胜之心不可取

在一些人眼里,争强好胜是有上进心的表现,是积极进取的标志。表面上的确如此,实则不然,从客观的角度来看,争强好胜之心不可取。“迷理者痴,见性者智。循理者胜,违理者败。理则顿悟,明心见性。不服输无用,不悟不修不行。”这是佛家智慧的结晶,向我们阐释了同样的道理。

拥有好胜之心的人,一般总是和他人有一点的差距,但同时其自身实力也不容小觑,于是总是想要和他人一较高下,想要证明自己是最强的。赢了,得到赞赏和掌声,心中高兴、快乐;输了,心中翻江倒海,无法安静,甚至有种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感觉,精神上备受折磨,遭受的痛苦也较一般的人多。

因为好胜之人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瞩目,得到他人的认可,一旦在争斗之中败给了对手,就非常难以释怀。这种心理犹如一根毒刺,时时地刺痛着自己的心情,影响着自己的情绪。如果不将好胜之心放下,任其自然发展,眼红他人的一切,就会演变成为一种嫉妒的心理,使内心被自私所掩盖。

争强好胜的人心中由于充满了自私,不希望任何人超出自己半分,否则就如落入到了地狱,这种心情非常难受,于是他们会想方设法的超越他人,有时,甚至可能会采取些非常手段。因为,此刻他们已经被嫉妒的心情所撑控了。

世上没有常胜将军,那是种虚无的东西,将心胸放开,将眼光放的更大,只要在追逐目标的过程中努力过就可以无悔。

阳光语录:

不去争强好胜,也许你会平平淡淡过一生,不为世人所知,声望一般。但是,被世人所知又如何?可能会获得更累,与其活得如此疲惫、痛苦,不如默默的拥有一颗健全的心,实现自身的美好价值。奉劝那些有着争强好胜之心的人一句话:“请不要争强好胜,会很受伤!”这是实践之经验。

1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精神,是一种不被世事所束缚的潇洒,是一种淡洁高雅的节操。生活在这个世上,我们有着许多要追求的事物,于是总是为它们患喜患忧,在其中深受煎熬。

想要超然物外,就应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用有一颗平常之心看待万事万物。其实人生活无论处在哪种环境之中,都应该以一颗平常心去处世,有所得时,不会过分贪求;有所失时,不会过分烦恼;有了荣耀,不会过分骄傲;有了成功,不会得意忘形;失败时,不会颓废。时常自我调节、让头脑清醒,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

拥有一颗平常之心

有人拜见禅师,于是向禅师询问到:“禅师可有与众不同之处?”

禅师答到:“有。”

“有什么不同呢?能否告知?”那人又问。

慧海答:“我感觉饿的时候就吃饭,感觉疲倦的时候就睡觉。”

那人惊讶地说道:“这算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是这样的啊!”疑问地望着禅师。

禅师答到:“当然是不一样的!他们吃饭时总想其他的事情,为自己的得失心情起起伏伏,不能够专心吃饭;睡觉时总做梦,想要将自己失去的寻回来,于是睡不安稳。而我吃饭就是吃饭,什么也不想;我睡觉也不做梦,所以睡得安稳。我从来不会因为身旁的一些小事或喜或悲,喜乐在心间没有多少的改变。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

世人大都在利害得失中穿梭,不能够在物欲之中超脱,总是让它们掌握自己的喜怒哀乐,囿于浮华宠辱,做不到以平常的心对待一切。

所谓的平常之心就是淡泊之心,唯有平常淡泊者才能无所求、无所欲、放得下名利与功过得失等,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一颗平常淡泊的心面对人生的一切,摆脱因物欲而来的烦恼,让自己不屈服于权势,也不为厉害所移。一颗平常心,能够为你带来安闲与自在,冲淡你莫名的忧虑,将美好的心情送来。

不能做到以平常之心看待生活中的一切,就会被它们这些身外之事左右了自己的心情,心情起起伏伏,波澜壮阔。而大起大落的感情会使人失去理性,可能会作出一些令自己终身悔恨的事情,因此,要学会抛开一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平常之心视之。

看淡事物,切勿患喜患忧

王强是这个学校里刚加入的新运动员,眼看着运动的日子一天一天到来,他的心也开始跟着紧张起来。只是为了要在这次运动会上表现自己,王强每天都强迫着自己加强锻炼,他吃的苦比别人多,留的汗也比别人多。他的这些努力大家都看在眼里,但是也都知道,王强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心态不好。每当站在运动会跑道上的时候,他都会显得异常紧张,即使只是一场演习。

王强曾经为了这个原因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这次的运动会绝对不能再次出错。这个样,又迎来了学校一年一度的运动会。王强怀着紧张不安的心情占到了这个跑道上,他参赛的项目正是短跑一百米,就在枪声响起的那一瞬间,王强冲了出去,但是却摔在了地上。在此次的比赛中又因为心态不好而失败,成为了此次比赛的输家。

其实,王强的实力并不一定差,但是他总是不能够以平常心来对待每次的比赛活动,存在争强好胜之心,希望能够在比赛之中出人头地,希望博得他人的认可,因为对此过于注重,丧失了平衡心,于是每次总是以失败而告终。

凡事不应看得过于沉重,做到不以物喜,使外界的事物影响不到内心的决策,对情绪的影响也降到最低点,那样才能够坦然地面对成功与失败。

平常心非常重要,它可能决定一次比赛的胜负,也可能决定一生的辉煌与否。“云在晴天水在瓶”是宗师们最爱拿来启发学人的一句诗偈,为人处世应该有一颗宠辱不惊、物我两忘的平常心。

人活一世,不可能不遇上点坎坷与磨难,悲与喜、苦与乐,是相对而言的,只是描述人生的符号而已。患得患失,使生活变得辛苦,游戏人生,使人轻松起来,一些人在经历以后才幡然醒悟,一些人终生却依然体味不到其中的真谛。

阳光语录:

在事业上,跌宕起伏在所难免,一时的旺季不要得意洋洋,但在低谷时,也不要一蹶不振,这都是非常极端的!以平常之心看待事业上的起伏,将其当作是对自己的一次考验,也不是为一种激励的方式。

12.把恐惧拒之门外

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似乎说得更为明白:“真正的恐惧来自信念;虚假的恐惧来自疑虑。真正的恐惧是伴随着希望的,因为它来源于信念,而且因为人们对自己所信仰的神怀着恐惧。前者怕失去神,后者怕找到神。”

从心理学家的角度考虑问题,生活在世间当中的动物(包括人)本没有任何的区别,但是因为人会对未知的事物感到恐惧,于是,人和动物就有了区别。其实人类对这种现象也非常的奇怪,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恐惧到底来自何方,为何会产生恐惧。按照英国神学家詹姆士里德的说法:“许多恐惧都是来自我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不理解,来自这个世界对我们的控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说法,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人类本身的恐惧源于对自身的不自信。

恐惧源于不自信

在一处地势险恶的峡谷之中,有一条奔腾而过的河流,水势非常的汹涌,而在河流之上,只有几根光秃秃、颤悠悠的铁索横亘在悬崖峭壁之间,它是唯一通过此地的通道,经常有行者失足葬身涧底,连尸骨都没有留下。

在一天同时有三个人要从这里经过,一个盲人、一个聋子和一个耳聪目明的年轻人,他们来到桥头,必须从这几根铁索桥上攀走过去,否则别无其他办法。经过短暂的商议之后,三个人开始一个接一个的紧张地抓住铁索,想要从此桥通过去。

站在前面的盲人心想,我眼睛看不见,不知山高桥险,可以心平气和地攀附过去。中间的聋人心中想到:“我的耳朵听不见,对于脚下的咆哮怒吼一点也听不到,惧怕心理负担会相对减轻许多”。于是,盲人和聋人便顺利地从铁索桥上走过去了,没有发生任何的危险。

这时,那个健全的人也开始上了桥,一边自我激励,一边鼓起勇气慢慢地在桥上行走。刚走出十几步路,当他看到桥下的险象,听到咆哮翻滚的水声,想象着自己从桥上掉下去的各种惨状,内心变得越来越恐惧,双手和双脚都开始发颤。再看看距离对岸起码还有50步路那么远,他的信心马上崩溃了,双腿也开始发软,浑身无力起来。他决定停下来放弃过桥,于是拼命地抓紧手上的铁索,慢慢地转过身去。然而,危险就在这一刻发生了,他一脚踩空,不幸地从铁索桥上跌了下去,随着一声惨叫,这位健全的年轻人葬身在翻滚的河流之中,看不到一丝身影了,生命在他的恐惧之下流逝掉了。

往往导致事情失败和悲惨结局的原因非常的简单,仅仅只是因为对自己不够自信,被外界的一些事物吓破了胆,没有勇气再向前迈进自己的脚步。如同是过铁索桥一样,盲人、聋子都过去了,但是唯的一健全之人却没有过去,只因他双耳和双眼健全,看到了太多令人感到害怕的事物,于是产生了恐惧,正是这种恐惧要了他的性命。

用自信克服恐惧

培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最重要的才能,第一是无所畏惧,第二是无所畏惧,第三还是无所畏惧。”这句话看起来没有什么哲理,可是仔细品味,它却包含了千言万语,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包含在这句话中。

培根先生告诉我们,无论走到哪里,自信要放在第一位;无论做任何事情,信心是最重要的。所有的才能都比不上内心中的自信,有了自信什么事也就无所畏惧了。生活中、工作上,我们一定要培养自己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才有可能去帮助他人,实现自己的价值。

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不自信的地方。有的人是在面对重要人物的时候,有的是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有的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时候。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一点,但是严重的惧怕心理一旦产生,将严重地阻碍人们行动的勇气,而且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危害。例如,有的人恐惧某种疾病,他可能丧失与病魔斗争的勇气;有的人畏惧成功,于是在成功只剩一步之遥时放弃了;有的人惧怕领导,与公司领导接触时会变得语无伦次、动作拘谨。

在现代社会,恐惧越来越有力地折磨着我们,到了每一个人都无法规避的地步,我们要对自己有自信。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是无法带给别人自信的;一个救不了自己的人,是无法去拯救他人的。

走在今天的路上我们不能做明天的事。今天才是现实的永恒,不要把明天的希望因为今天的种种而蒙上阴影。摧毁拖延的习性,以真诚埋葬怀疑,用信心驱赶恐惧。不听闲话,不游手好闲。珍惜今天的一分一秒,它们将一去不复返,像风一样不可捕捉。做到今天的每一分钟都胜过昨天的每一小时,相信最后也是最好的。

阳光语录:

自信是惧怕的宿敌,只要某个人在一件事情上非常自信,那么他在这方面基本就不会有惧怕;反之,假如缺乏信心,惧怕心理就会更加强烈。经验告诉我们,人们经常怕这怕那,实际上在所有这些担心当中,只有微乎其微的一些事情会发生,而且远远不如当初所想的那么可怕。大多数的事情,往往是人们自己把困难夸大,将一些问题想得过于严重,从而增加了自己的心理负担,不敢再向前进,最后才失败的。

13.心胸开阔才能收获快乐

生活犹如一首诗歌,有甜美的浪漫也有严酷的现实;生活又像是一首歌曲,有高亢的欢愉也有低旋的沉郁;生活又像是一个五彩绚丽的舞台,有众星拱月的主角,也有默默无闻的配角。面对世事沉浮,想要“胜似闲庭信步”,就得有豁达的胸怀。

心胸开阔的人,心胸豁达的人,总是积极的向前看,不会为身边的琐事烦恼、苦闷,他们潇洒、坦荡、热情、开朗,他决不会被生活中琐碎的小事所困扰,他们犹如是一条江、一条河,滔滔滚滚,一往无前地直奔大海。他们拥有宽容的胸襟,开阔的视野,他们明白,任何人(包括自己)都会犯错误,因此,他们对生活中的一些不快都会一笑置之。

敞开心胸,荣获快乐

曾有一位妇人,心胸狭隘,总是喜欢为些琐碎的小事生气,她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谈禅说道,开阔心胸。

在听过这个妇人将自身情况讲过之后,高僧一言不发地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然后,落锁而去。

无法从房间里出来,妇人气得跳脚大骂。骂了许久,高僧也不理会。眼见解决不了问题,于是妇人又开始哀求,高僧仍置若罔闻。妇人慢慢静下来了。

高僧来到禅房的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

妇人说:“我觉得自己非常的愚蠢,为什么要到这个鬼地方来遭受这份罪”

“连自己都生气的人,又如何会不生他人的气。”高僧拂袖而去。

过了一会儿,高僧又来到禅房的门口,以同样的话再次问房中的妇人。

“不生气了。”妇人说。

“为何呢?”高僧问道。

“生气也没有办法啊!”妇女烦闷的言道。

“你的气被压在了心中,并未消逝,爆发后将会更加剧烈。”高僧又离开了。

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去生气。”

“能够在心中衡量出生气的利弊来,可见心中还有气根。”高僧笑笑言道。

当高僧的身影迎着夕阳再次来到禅房门外时,妇人问高僧:“大师,什么是气?”高僧看似无意地将手中的茶水倒在地上。

妇人注视地上的茶水良久,顿悟:原来,自己不气,哪里来的气?心地透明,了无一物,何气之有?

后来,这位妇人因为心胸开阔、豁达,备受当地人的喜爱,妇人与他们相处的也非常的快乐。

妇人因为心胸狭隘,一直参悟不透人生的哲理,总是为一些生活琐事烦恼。气有心生,心有欲则气生。世人正是因为有太多的欲望,所以才会生活得不快乐。其实,敞开心胸接纳一切,没有任何的不快存在,就能够荣获快乐。因为豁达才能获得快乐,豁达能够令心胸开阔,不被世事所绕,潇洒不羁,快意挥洒激情,令人舒畅。

生活之中难免会有许多糟糕的事情发生,认真地去听这些,不如闭上双耳,举目远望,不如不见,要有盲者、聋者的智慧。去听无声之声,去看无色之色,当闭上双眼,即看到心中无限美轮美奂的世界;当掩上双耳,即听到大自然生机盎然的勃发之声。心境变宽了,世界也就变宽了,快乐也就来到身边了。

心胸开阔,快乐前进

狭隘的人只会斤斤计较,生活之中容不得有半分吃亏的情形,从外观来看,他们好像没有任何的损失,但是他们却丧失了快乐的资本,每天总是在计较中度过,心中充满了狭隘的思想。高尔基曾经说过:“有些人在‘获取了荣誉后’,就长出一个极其丑陋的‘自负脓包’。”自负的人谁都瞧不起,还有什么开阔的胸襟可言?在《太平御览》里有个“妒花女”,见花就踩,闻香说臭。因为花与容相连,花的美触痛了她的嫉妒心,于是就干出这些令人不敢恭维的蠢事。

其实,生活中,有许多的人都知道心胸开阔能给自己带来快乐,令自己内心感到愉悦。然而,真正到自己身上的时候,却忍受不了去猜忌,于是陷入到各种世事纷争的挣扎之中,无可自拔,没有一天过的开心、快乐的。

如果内心有无法排解的苦楚,感到非常的难受,可以先将情绪稳定下来,然后找来一颗“钉子”,平静了再反省自身。不是有这样一个故事吗!一个孩子脾气不好,爸爸就让他在发火的时候去钉钉子。孩子觉得钉钉子远比克制火气容易,于是从此通过这个方法改善了自己的性格缺点。

心情不好,对是因为心胸狭隘,容不下他人的不好,于是为自己徒增了许多的烦恼,好好想想他人的好坏与自己何干?为何让他人的事情引起自己的不快呢?放开心胸,让快乐常驻,抛开狭隘的思想,豁达的看待身旁发生的事情。

阳光语录:

有这样的一句话,世界上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心。要有这样一颗美好的心灵,就必须放下各种心理包袱,使真诚、热情、谦虚、勇敢、坚定……成为自己立身处世的法宝,努力成为一个真正心胸开阔的人,这样你的生活才会被快乐的阳光照耀到。

14.不幸不完全是坏事

有人说:我已经三十岁了,可是今天我却失业了,这是多么的不幸啊!我以后该如何的生活。三十岁就尝到了失业的滋味,的确是一件不幸的事情,但是却不一定就是件坏事。三十岁之前就过早地固定在一个职业上,终此一生也许才是最大的不幸。失业也许让你想起埋藏很久而尘封的梦想,也许会唤醒连你自己都从未知道的潜能。也许本来没什么梦想,这时候却逼着去做梦。

不幸的事情,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不快,会令你的心暂时的沉浸,但是不幸并非是完全的不幸,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在你思考过后,在你做出积极的应对措施之后,你的不幸就成了你的幸事。

换一种心态看不幸

从前,有一名酷爱兰花的老禅师,他精心培养了数十盆上好兰花,待花如待子。

一天,老禅师外出,特地嘱咐弟子看护好寺院的数十盆兰花。弟子们深知禅师酷爱兰花,因此对于兰花照料自然不敢怠慢,十分上心。然而,有一天夜里大雨倾盆,弟子们一时疏忽,将兰花遗忘在室外。第二天一早,弟子起床后看到了一片倾倒的花架,后悔不已,同时有担忧不已,因为很快老禅师就要回来了。

几天后,老禅师终于回来了,众弟子忐忑不安地上前迎候,没等禅师开口问,亲受嘱托的几名弟子便主动跪地坦白了“兰花事件”,并准备接受责罚。听完讲述后,禅师泰然自若,并笑着说:“都起来吧!老天深夜降雨,熟睡的你们会疏忽也属常情。让为师欣慰的是你们可以坦诚地面对问题。”

众弟子不解:“那可是您最喜爱的兰花啊?数十盆无一幸免……您怎么可以如此坦然?”

老禅师宽慰弟子们说:“当初,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这一句平淡的话如醍醐灌顶,令在场的弟子们顿时大彻大悟。

面对心爱的兰花被毁,慧宗禅师没有失去平静的心境。在面对无法挽回的事实时,他以一种不同凡响的态度,抵御住了心灵的脆弱和褊狭,展现了别样的高贵和美丽。

当挫折、灾祸、厄运降临时,我们很多人惊惶失措、黯然神伤、一蹶不振直至万念俱灰。这样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使自己的损失更加惨重。还是像中外先哲们那样吧:换一种角度来看不幸,不幸其实也意味着另一种幸运;换一种心态来看不幸,不幸不过只是人生中短暂的一瞬,明天迎接你的又是新的太阳。

无论遭遇多大的不幸,失去多重要的东西,其实都不可怕。可怕的是由此而引发另一种“失去”:失去快乐、失去信心、失去激情、失去志气和胆量。因为那样,你将失去幸福、成功的人生。

拥有积极心态的人,即使不幸的事情降临到身上,他们也总是会以智慧的眼光看到了事情都存在它的两面性,即使是不幸的事情也是一样,往往在世人眼中的不幸都会在特定的时候转变成为一种幸事。“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祸事不一定就是不好的,福事也未必就一定是好的,祸事中包含着幸事,福事中涵盖着不幸。

不幸有时非坏事

演讲家周弘是一位非常富有激情的人,他主张的“赏识教育”非常的有名,他的成功令许多的人非常羡慕,但是他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却是女儿的不幸成就的。

周弘的女儿在一岁半的时候,因为发烧打了一针青霉素,从此天真活泼的女儿成了双耳全聋的孩子,这对于任何的父母来说都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为了帮助孩子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周弘千万次地教导孩子说话,赏识孩子,把全部的心血都放在了教育女儿的身上,想要将孩子的全部潜力挖掘出来。

就是周弘这种敢于挑战不幸的信心,使她的女儿不但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而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难以置信的奇迹:周弘的女儿在8岁的时候就可以背诵圆周率的一千位;18岁时第一次主演了自己的电影;如今已经从美国加劳德特大学硕士毕业,就读于该学校的博士。而就是在培养女儿的成长岁月中,周弘也在不断地成长,他将自己教育女儿的方式和女儿成才方面的知识进行了总结,创立了一套颇具特色的育儿方法,使得自己一个仅有初中文化基础的人,成就了今天的演讲家事业,他的教育理念已经在全国多个省份巡讲过,得到了许多家庭的认可。

周弘的成功与女儿的残疾离不开,他能够有今天的成就,正是在照顾女儿的过程中累计下来的,是女儿的不幸成就了他今天的成功,也是他的努力使女儿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不幸而堕落,反而成为了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儿。

周弘在苦难中不断成长,创造了自己的辉煌,坏事在周弘的手中已经不算是坏事了,它已经变成了好事,可见不幸并非一定就是坏事,关键看自己如何来对待,来处理。所以人们常说不要“悲哀的太早了”,持一个正确态度,什么事都会变好!

阳光语录:

任何事情都有其好的一面,也有其怀的一面,就看身在其中的人以何种态度来对待这种状态。如果你认为它是不幸的,那它一定是不幸的,如果你认为它并不如世人所言的那样不幸,敢于和它对抗,你一定能够在不幸的生活中,成就自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