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失败时的想法将决定你需要多长的时间重整旗鼓,然后获得胜利。
——吉尔伯特·基思·切斯特顿
克里斯托弗·兰根(ChristopherLangan)被称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之一,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普通人的智商一般是100.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智商有150.兰根的智商高达195.
在这个社会中,被认为拥有高智商的人,一般意味着能获得高成就或拥有天才般的创造力,甚至能以某种方式改变世界,就像爱因斯坦创造了相对论那样。然而,兰根给世界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呢?他获得过诺贝尔奖吗?尽管克里斯托弗还是有机会做出一些丰功伟绩,但是至少到目前为止,他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纽约长岛的一个酒吧里做保镖。
是什么让像克里斯托弗·兰根和约翰尼·曼泽尔这样高智商的天才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而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平平,无法取得众人期待的成就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心态研究先锋芭芭拉·利希特(BarbaraLicht)和德韦克首先做了一个研究,他们让学生参加一个心态评估测试,区分出哪些人拥有固定型心态、哪些人拥有成长型心态。然后,他们指导每种类型中一半的学生阅读一个文本,并回答7个问题。在第一个实验组里,68%的成长型心态组学生答对了全部题目,77%的固定
型心态组的学生也全部答对。再下一步,他们让其他固定型和成长型心态的学生做同样的任务。只是这次他们在文本的第一页插入了一段字迹模糊的段落,这是唯一和前一个文本不同之处。对于第二个实验组,72%的成长型心态组学生答对了全部7道题,而令人震惊的是,只有35%的固定型心态组的学生答对了全部题目。这让利希特和德韦克得出一个结论,许多固定型心态组的学生虽然拥有一定的能力,但是很难在学习中有出色表现。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灵活的认知能力,也不能克服开始做题时就遇到的困惑。因为他们不具备应对逆境的心态。
当我第一次读到这个研究报告时,我不禁反省,我有多少次是因为不良心态而没能克服一些小困难(比如一段字迹模糊的文字),从而让自己的表现不尽如人意。
毫无疑问,表现不佳的固定型心态组的学生应该是尽其所能了,但他们最后只是在那里抓耳挠腮,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他们就像兰根和曼泽尔,尽管他们认为自己在竭尽全力地做事,但他们的心态导致他们的思考、学习和行事的方式都令公众无法理解,令人们奇怪于如此有能力和天赋的人却有负众望。悲哀的是,对球星曼泽尔而言,他多年的个人生活都暴露在媒体之下,这严重地损坏了他的公众形象。
让我们通过探索心态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思考力、学习力和行动力的,更充分地了解固定型心态和成长型心态在我们生活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思考力
拥有固定型心态的人与拥有成长型心态的人,对个体能否改变和提升自身的天赋、能力和智力持有完全不同的观点。这或许看似是一个十分微小的差异,却有不可小觑的深意。
那些有固定型心态的人认为,人们是根本无法改变自己的,并且把人分成了两种类型,一种是有天赋、有才能和高智商的人,表现出色并能获得成功,另一种与之相反。正是这种认知导致他们在内心无意识地设定一些标准,并且不断地评估他们和其他人所获成功的大小,或者失败的程度。基于表现的好坏,他们的固定型心态会给个体贴上一个近乎永久的标签,以此显示个体处于“有成功特质”或者“无成功特质”两种情况下的等级程度。
那些拥有成长型心态的人认为,人们的天赋、才能和智商是可以得到提升的。他们根本不会认同那种“有成功特质”和“无成功特质”的标签。反之,他们认定,一个人今天和未来的表现,都与其之前所付出的努力有关,而无关于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
也正是由于这种认知上的根本差异,有固定型心态和成长型心态的个体会发展并拥有不同的价值观。那些有固定型心态的人,非常关注他们是否成功。其实,对自己在多大程度上是一个“有成功特质”的人,大大地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观和自我价值感。这让他们过度地关注自己的形象,然后不遗余力地维护自己的形象。这也就意味着,那些有固定型心态的人会隐隐地担心自己的形象不够好,从而总是在思考和行动中或多或少地畏手畏脚。由于那些有成长型心态的人相信,一个人的表现如何,更多地反映了他们的努力程度,而不是他们的能力大小。因此他们不太关心自己的外在形象,而是更关注他们自己的成长、发展和进步。所以,他们的关注焦点都在自我或内在的发展上,而不是外在的形象方面。他们不想让自己只是看起来很优秀,而是想要做到真正的优秀。因此,他们最担心的是自己的潜能是否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现在,让我们暂停一下。我之前描述的两种心态的差异性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拥有固定型心态的人,认定自己应该看起来很优秀,十分注重维护自己的形象,暗自担心自己会被别人轻视。另一方面,拥有成长型心态的人,就是要追求优秀的表现,提高自己的能
力,因为他们隐隐地担心自己的潜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这两种心态中,是否有一种心态比另一种心态更有优势成为取得成功的首要心态呢?
一旦我们意识到这两种心态的差异性,那么它们就会变得一目了然,尤其是在观看体育比赛的时候。我们来看下NBA(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的金州勇士队。这个队和他们的全明星阵容家喻户晓。在过去的5年中,他们都打入了NBA决赛。全明星阵容里的一个球员名叫德雷蒙德·格林(DraymondGreen),有一件让格林很有名的事是,他喜欢向裁判抱怨,然后被判了技术犯规。在他7年的篮球生涯里,他获得了78次技术犯规。甚至有些人认为,在2016年,他让他的球队丢掉了冠军奖杯,因为他在加时赛中拿到了太多的技术犯规,以至于他在冠军联赛中被禁赛。尤其在比赛最激烈的时刻,每当他失误一次,比如传球不到位,他通常会厌恶地对着自己的队友举起双臂。类似这样古怪又愚蠢的行径被许多媒体广为宣传,激化了他和队友之间的矛盾冲突。
金州队另一个球员斯蒂芬·库里(StephCurry)是一个明星控球后卫。许多人认为,他是最出色的篮球投手。他之所以如此有名,是因为他每次投完篮后都会拍打他的心脏处,然后指向天空。他就自己的这个习惯对别人他说:“这个动作的意思是,‘对上帝保有一颗赤诚的心’。它让我知道,我为何要打比赛,我的力量来自哪里……这是一种优良的本分。”他不认为他的成功完全依靠自己的天赋、才能和智商。在他失误或者表现不佳时,你很少能看到他态度消极。如果说他这时候会做一些什么,那么通常是在自言自语,象是在告诉自己如何解决问题。在他10年的篮球生涯中,他只拿到了17次技术犯规。
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格林是一个有更多的固定型心态的人。一方面,他过度地关注自己的形象,潜意识里害怕自己的表现不够出色。所以当他犯错的时候,他心理上就会有一种消极的反应,因为他认为他的失误是在暗示他,他是一个“无成功特质”的人。于是,他以指责他人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以此证明自己仍是“有
成功特质”的人。而另一方面,库里是一个有更多的成长型心态的人。他不会认为,他的失误说明他是一个“无成功特质”的人。恰恰相反,当他犯错时,他能够及时从中吸取教训,并利用那些错误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技术和能力。
球队里的每一个球员都成功过,每一个人都赢得过3次NBA冠军,在多项赛季中被命名为全明星,但是考量一个人是如何让自己和自己的球队获得成功的,方式却不尽相同。此外,当我们思考哪一个球员拥有能够让其技能更胜一筹的心态时,结论也大相径庭。
学习力
经过30多年对固定型心态和成长型心态的研究发现,有两个主要原因导致了拥有不同心态的人会有不同的行为模式,以及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这两个原因与他们学习和发展的能力,以及他们如何看待失败和努力紧密相关。
对于那些有固定型心态的人来说,失败就是一个致命的克星。在他们的思维里,失败就是在揭露他们是一个“无成功特质”的人。为了能够保全自己在众人眼中的成功形象,他们会下意识地尽可能地躲避失败。由于接受任何挑战都需要承担一些失败的风险,所以一个人的固定型心态也会让他们将挑战视为一种最需要逃避的事情。
“接受这个挑战,我要付出多少努力呢?”这样的问题,往往会让一个有固定型心态的人对挑战的难度变得十分敏感。如果他们认为一项任务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那么他们就会认为这件事的失败率很低,他们会十分乐意接受这样的任务。反之,如果他们需要为一项任务付出很多,那么他们就会认为这件事的失败率很高,更可能会尽力避免接受这样的任务。相应的,那些有着固定心态的人往往也会认为,成功应该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假如有的事不能水到渠成,那就是在暗示他们是一个“无成功特质”的人。从这个角度来看,当挑战
或困难来临时,有固定心态的他们会宁愿选择放弃,然后从另一个方向寻找成功的可能,而不是在他们当下的道路上做出最大的努力。
曼泽尔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害怕失败和挑战。因为他认为,所谓努力,就是在表明你是一个“无成功特质”的人。他想当然地认为,成功应该会自然而然地到来。如果他是真的有天赋,他不需要让自己再做出什么努力。事实上,正是由于他把努力视为一种软弱的表现,所以他不能接受挑战,从而无法让自己成为一个伟大的四分卫职业球员。
那些有成长型心态的人,不仅不在意自己是否是一个“有成功特质”的人,他们还会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失败和努力。失败在他们眼里弥足珍贵。对他们而言,能让他们知道在哪个领域可以提升自己,比知道自己在哪里失败重要得多。因此,那些有成长型心态的人往往喜欢迎接任何困难和挑战,并且将其视为激励自己奋进的机会,然后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习。
当面对一个挑战时,那些有成长型心态的人或许也会问:“我要为此付出多少努力呢?”但是他们这样问的目的,不是在判断这个任务的难易程度,而是测定他们会因此得到多大程度的成长。因为他们知道,努力会带来成长,成长会使人成功,所以当遭遇困境时,他们不会像有固定型心态的人那样喜欢退缩。反之,他们会心甘情愿地在他们奋斗的道路上不遗余力地朝成功的终点迈进。
我们还可以问下自己,哪种人的行事会更加有效呢?是那些喜欢躲避挑战和失败,把努力视为软弱的人,还是那些乐意把挑战和失败看成是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明白成功是需要付出努力的人呢?现在让我用一个例子做总结,这件事几乎打击了我的家庭(请不要把这件事告诉我的妻子)。当我刚步入婚姻时,我的妻子并没有什么烘焙经验。然而,她总是不断地说,她想要学习烘焙技术。不幸的是,那时她处于一个固定型心态,这让她对烘焙还是有些发怵,因为她总是认为自己可能学不会。她下意识地依照其固有的心态把一些看似无关紧
要的事情联系在了一起:假如她没有学成烘焙,那么她就是一个“失败”的妻子。更糟的是,她担心新婚丈夫也会这样看待她。因此,有好几年,她从没尝试过烘焙。当她最终尝试学习烘焙以后,果然学得不太好(比如过软的面包团、扁平的曲奇)。经过这次失败之后,在好几个月里,她都不敢再次进行尝试。她的固有心态使她错误地认为,努力并不能让她成功。
每一次她把点心做砸了时,我都试着让她明白,她只是需要更多的练习,只有经过10~20次或许都是失败的尝试,她才能不断地学习和调整技艺,最终掌握她所需要的烘焙秘诀。
现在,我们已经结婚10年了。令我感到高兴的是,我可以荣幸地告诉大家,她在尝试了足够多的失败之后,已经成功地学会了一些烘焙技能,比如给我们的儿子做一个虎皮生日蛋糕,以及美味至极的香蕉面包、奶酪大蒜卷。她现在已经会定期做一些点心了。
这就让我思考一个问题:假如她能更快地意识到并调整她的固定型心态,对失败和努力保有一种开放的心态,那么她是否能更快地学会烘焙呢?
事后看来,固定型心态对她的能力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所带来的影响显而易见。但是,在此过程中,她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固定型心态已经严重地阻碍了她达成目标,她总是需要让自己看起来很完美,并且害怕失败。假如她能早一点儿觉知自己的固定型心态,进而调整对自己的看法,那么她就能更高效且更愉快地学会烘焙的技艺。
行动力
如果我们认为自己需要逃避挑战和失败,努力只不过是在说明自己能力有限或者走错了路,那么我们的行为就会有别于那些认为挑战和失败是一种学习的机会、努力会使得自己技艺更加娴熟的人。回顾
我的人生,我可以清楚地看到,固定型心态是如何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
从我记事开始,在接受教育期间,我就已经养成了一种固定型心态。我非常注重自己的学习成绩,甚于我真正学到的知识。如此这般,我一直都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拿到成绩A,甚至在所有的课程学习中都如此,因此我在大学一年级就获得了奖学金。在我上大学期间,我毫不迟疑地带着这样的心态进行学习。
我上大学后,计划修读医学博士。这就意味着我需要在大一修一年的医学预科课程,课程是由发明便利贴的3M公司前化学家讲授。这个班级被誉为“除草”班,因为通过率很低。虽然我十分明白这一点,但是我的心态也一如既往:我要毫不费力地得到成绩A。
在大一第一学期,我和另一个有类似的医学院梦想的学生成了朋友。当我去他公寓时,他总是在学习。我记得当时我很好奇,他为何如此用功?
当他在第一次考试中拿到成绩A,而我只拿到了B时,我本不该感到惊讶的。
我一直有固定型心态,并没有把这个成绩B看成是在提示我需要努力学习了。反之,我把这次的问题归因于“我不熟悉教授出题的方式”。
在第一学期接近尾声时,我拿到了有生以来最低的分数B-。我那个朋友还是拿到了A,而且他的名字出现在班里张榜公布的最高成绩名单里。
在我对这种情况进行分析时,我的固定型心态让我并不认可朋友的学习有多么用功。我反而认为,他在化学上是有天赋的(一个“有成功特质”的人),而我没有天赋(一个“没有成功特质”的人)。这种想法让我在第二学期也没有开始全力以赴地努力学习。于是我干脆选择了放弃,不再修这门预科课程,也就不再指望自己能成为一个
医学博士。那个学期我最终拿了等级C,然后开始寻找新的专业。最终,我的固定型心态让我不能从全局思考我的处境,以至于我不清楚自己学到了多少知识,也不了解自己的行为方式。
我希望,我的固定型心态仅仅是影响了我在化学课的成绩表现,但是坦白说,在整个大学期间,我都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尽管我自从放弃那个化学课后再也没有拿过比B差的分数,但是我的固定型心态还是在干扰我勤奋学习,以及努力掌握课堂的学习内容,毕竟我对掌握一些知识感到不再那么自然而然了。
我的经历无独有偶。德韦克多次研究发现,由于固定型心态的个体想要让自己看起来完美,于是就会尽量地避免挑战和努力。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选择一种简单的行为方式,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让他们出错,而这限制了他们的学习力、个人发展和未来的成功。尤其在德韦克让实验对象选择是重做一道简单的智力游戏,还是尝试更难的题目时,那些有固定型心态的人往往更加倾向于选择安全和容易的智力游戏,以保证自己能够做对并得到认可。与之相反,那些有成长型心态的人往往会质疑这种行为的意义,进而选择有难度的智力游戏来提升自己。
如果你个人的心态评估表明你有更多的固定型心态,那么就请想一想,你的固定型心态有多少次阻碍了你带着乐观的态度接受挑战,限制了你为某事付出巨大的努力。
在上述情况下,你是会更加关注你是一个有成功特质的人,还是更关心发展自我呢?
我们无须思考我们是否“有成功特质”和“无成功特质”,那是固定型心态所关注的。一个更健康、有效的成长型观念是,“如果成功没有如期而至,那只是因为我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
总结
你是否还记得那个非营利组织的首席执行官艾伦?尽管他在组织内部尽可能地做到他应该做的事,但是他的固定型心态在不断地摧毁着他的思考力、学习力和行动力。
如果艾伦面前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摒弃他过时的领导力培训课程计划,另一个是推广一个新的前沿课程计划,其中需要运用新的技术和授课方式来提升领导者的自我发展力。由于无法意识到自己的固定型心态,以及由此带来的无意识的思维模式,艾伦会更愿意选择一种过时陈旧的课程计划。这是因为他不愿面对失败,而且这个旧课程也无须他耗费任何额外的精力。此外,由于前沿课程计划的关键就是前沿,这需要艾伦花费更多的精力来掌握更多时下的领导力思维,以及学习新的技术和授课方式。艾伦的固定型心态使得他不愿意尝试任何新鲜的事物并为此付出相当大的精力。对他而言,花费精力学习就意味着,他不得不承认,他在当下不是一个“有成功特质”的人。因此,艾伦会立刻阻止任何升级课程计划的想法。
艾伦的固定型心态让他觉得,选择过时陈旧的课程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同时也会让他无法看到,这个选择限制了他的个人成长和发展,降低了课程的价值。最终,这个选择阻碍了他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