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封闭型心态/开放型心态
你对新观念价值的重视程度,决定了你学习和进步的速度,即使你本质上并不愿意接受新观点。特别是在你并不喜欢新观点的时候。
——谢恩·帕里什
达利欧是桥水基金的创始人,在他的领导下,桥水基金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对冲基金机构(管理着1600亿美元的资产)。有史以来,他们给客户挣得的财富比其他任何对冲基金都多。2016年,《财富》杂志将桥水基金评为美国第五大最有影响力的私人企业。
他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达利欧在他的《原则》一书中揭露了他们成功的秘诀,那就是他所谓“彻底的开放思想”。对于达利欧来说,彻底的开放思想就是,把追求绝对的真相和拥有彻底的透明度结合在一起。他和他的团队一直奉行这样的原则,以至于他们对所有的会议都会进行视频录像。他们还给每一个员工建立“棒球卡”(就是给每一个员工建立一个能力表,这些能力值能恰当地反映员工当前的能力和状态),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做决策。他们还制定一项制度,允许员工评定某个人的实时信用等级,从而有助于员工的发展和提高反馈效率。这种企业文化甚至允许底层员工向他们的领导提出建设性的批评建议,以帮助机构更好地发展。
在一天的会议结束后,达利欧收到了一封来自底层员工的邮件:
雷:
你今天在会议上的表现应得一个“D-”,会议室里的所有人都看到你赞同那个严格的评估方式(按照半级标准进行评定)。这里有两个尤其令人失望的原因:1)你在之前相同主题的会上表现得很好;2)我们昨天举行了一个具体的计划会议,让你密切关注公司文化和投资组合结构,因为我们只有两个小时的会议时间。你要在会议上对这两个问题进行讨论,我还要说一下投资过程的事宜,格雷格担任观察员,以及兰德尔执行会议决定。然而,你在会议上占用了62分钟(我记得是),更糟的是,你用了50分钟慢条斯理地讨论投资组合结构的问题,却只用12分钟谈论公司文化。有目共睹的是,你根本就没有在会前做好准备,因为如果你有备而来的话,绝不会在会议一开始就这样没有条理性。
如果你是达利欧,你会如何回复这封邮件呢?达利欧是这样做的:他把邮件转发给所有的员工,对这个发件人能直接给出意见反馈表示由衷的感谢,因为这样的行为有利于公司的进步。而且他还鼓励机构里所有层级的员工都要重视事情的绝对真相和透明度,以及开放的态度,因为这些对企业的进步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尽管达利欧不断地在努力做到开明领导,以及将这种文化元素融入桥水基金,但是他也无法做到始终如一。
通往彻底的开放思想之路
1975年,达利欧建立了桥水基金。基金成立将近第十年时,他在投资界已经德高望重。基于他对多种商品市场的了解(比如粮食、家禽、肉类),他给麦当劳做顾问时让麦当劳研制出的麦乐鸡块成为如今最成功的快餐食品之一。
1979—1981年,达利欧和桥水基金成功地度过了市场最动荡的时期。1981年,经济问题成了头等大事。通货膨胀不仅达到了10%,并且还在持续增长,经济也随之萎靡,债务增长的速度高于借款人收入增长的速度。最为严重的是,美国银行大量贷款给新兴国家,通常都远远高于他们的经营资本。
当看到这些问题时,达利欧在1981年3月给他的客户写了一篇很有争议的文章,他预测一场严峻的经济萧条即将到来。他在文中写道:“我们身上背负的巨大债务意味着,这场萧条将会比20世纪30年代的那一场有过之而无不及。”
1982年8月,墨西哥拖欠了债务。很明显,其他新兴国家也会紧随其后。给这些国家贷款的银行此时别无选择,只好停止一切借款业务——正好应验了达利欧于17个月之前的预测。
由于他是准确预测市场现状的为数不多的人之一,他开始得到大量公众的关注,不仅上了电视,而且参加了议会的听证。在这些抛头露面的场合,他十分肯定地宣布,美国正在走向萧条,并且给出了他的理由。他认为再一次经历大萧条的概率是95%,唯一可能的其他情况就是恶性通货膨胀。为了能够应对这个局面,他也投入了自己的资本,以防更糟糕的情况发生。
然而,这一次,达利欧却是彻头彻尾的大错特错了。市场不仅没有崩塌,而且依然坚挺,并且经济还飞速上升。这就使得20世纪80年代被称为“咆哮的80年代”,美国经济在历史上经历了最伟大的无通货膨胀的发展阶段。
不幸的是,达利欧笃定经济会崩溃,他自以为是的投资行为导致了桥水基金在经济上损失惨重。最终他不得不遣散了所有员工,甚至包括他最好的朋友和伙伴。他在卖了家里第二辆车之后,不得不向他的父亲借了4000美元。他发现自己都很难养活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
就这一段人生经历,达利欧写道:
我的这一段人生经历,就好似头部遭到了棒球棒一连串的重击。犯了如此之大的错误,尤其是在公众面前如此的狼狈不堪,简直是太令人感到羞耻了,而代价就是让我赔掉了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桥水基金。我认识到,自己曾经是一个狂妄自大的混蛋,迷之自信地以为,自己的观点是百分百正确的……我之前一直肆无忌惮地过度自信,最终让自己被情绪打败了。我仍然对自己会如此的骄傲自大而感到震惊和无地自容。
从很多方面来看,这件事在达利欧的人生中是一个转折点,包括其最本质的东西:他的心态。他说他知道,如果不想再重蹈覆辙的话,就要改变心态,“从认为‘我是对的’,到学会自问‘我是如何知道我是对的呢’”。换句话说,就是从一个封闭型心态转变成开放型心态。
经过这次教训,达利欧开始逐渐意识到彻底开放心态的重要性,而且将其融入桥水基金的企业文化。达利欧说:“回顾过去,对我来说,我曾经的惨败是人生最好的经历。因为它让我学会了谦卑,从而可以平衡我的野心。”达利欧心态的改变成为桥水基金成功的原动力。20世纪80年代早期,桥水基金只是一家只靠一人单枪匹马管理的机构,而今发展成美国最大的对冲基金组织。
封闭型心态/开放型心态
让我们更全面地分析一下,心态的变化是如何让达利欧和桥水基金取得巨大成功的。
正如之前提过的,我们的心态介于消极和积极之间。就封闭型心态和开放型心态而言,封闭型心态属于消极心态,开放型心态属于积极心态。我们每个人的心态都在这两者之间。
每一种心态都是被不同的目标驱动的。当我们拥有封闭型心态时,我们主要的关注点是,自己是否正确,以及在他人眼里我们是否正确。我们倾向于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最佳的,由此我们就会拒绝其他人的观点和建议。我们只会重视与我们的想法相一致的信息,回避那些或许暗示我们想法有问题的观点。
当我们拥有开放型心态时,我们就会更加关心和寻求事物的真相,以最佳方式进行思考。我们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我们相信,我们所拥有的信息是不够全面的,也可能会有一些错误。由此我们会打开思维,寻求他人的想法和建议,借此来改善我们当下的处境,让我们更接近事实的真相。只要能够拥有这样的心态,我们能够做到不急于满足自我的需求,也就不会总想让自己永不犯错或者无所不知,也可以因此避免一些限制我们思维和影响我们制定决策的盲点。
你的心态在封闭型和开放型心态之间的哪个位置?
谢恩·帕里什(ShaneParrish)在他的博客中写道:“在你洋洋得意地将一个开放型心态的标签拍在自己胸前时,想一想:有封闭型心态的人,从来不会承认自己有封闭型心态。事实上,如果封闭型心态的人自称有开放型心态的话,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虽然我不认识你,但是我完全明白你的意思。假如十年前你问我,我是否拥有开放型心态,我会胸有成竹地说“是的”,但是我现在回头看看过去的自己,我看到了一个有封闭型心态和顽固思想的人。
当我们有封闭型心态时,我们就很难知道自己如何才可以拥有开放型心态,因为我们以为自己已经拥有了开放型心态!这就让我们很难对自己的开放型心态的程度进行评估。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收到的个人心态评估分数远高于数值区间里的中间值(比如,你得了4.9分,而中间值是4.0),这样的结果就意味着,你有更多的封闭
型心态。现实就是,人们自己选择那些暗示封闭型心态的答案是一件很具挑战的事。因此,你最好不要太重视你的评估分数,而应该更多地关注与那些已经完成测试的人相比,你的心态位置在哪个数值区间。
拥有封闭型心态/开放型心态的人具有的性格特点
拥有开放型心态的人与拥有封闭型心态的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那些有封闭型心态的人,可能喜欢别人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而不会自己发问或者愿意接受反馈或者异议。与之相反,那些有开放型心态的人愿意提出问题,并且不断地寻求新的信息和多样的观点,从而完善自我、改善处境以及提升他们周围人的能力。
在一场辩论或者讨论中,人们站在两个不同的政治立场中,最能体现拥有开放型心态和封闭型心态这两种人的不同之处。拥有开放型心态的人,能够吸取和考虑他人不同于自己的观点。而拥有封闭型心态的人,不会试图理解他人的立场,他们无法权衡与自己观点相悖的观点,他们通常认为自己的想法就是最好的。
有趣的是,来自南加州大学的研究者从神经学角度调查研究了这种在政治上存在的封闭型心态。通过运用核磁共振监测,研究者发现,当一个人坚决拥护一个政治观点但遭到他人反对时,他的大脑会立刻发出拒绝的信号,以此保护他的自我身份认同。如果一个人拥护某个政治观念但未强烈认同的话,那么他就能欣然接受异于自己的想法和观念。
不同心态之间的差异还不止这些。为了帮助你更好地评估你的心态,下面让我们更全面地比较这两种心态的差异性:
续表
在你继续进行自我评估和了解你的开放型心态的程度等级时,请铭记这些来自我个人研究的经验教训:
1.当一个人对自己的心态进行评估时,他会过于重视自己心态开放的时候,而不怎么在意自己心态封闭的时候。
2.当一个人在评估他人的心态时,他会过于重视他人心态封闭的时候,而不怎么在意他人心态开放的时候。
即使你可能会意识到你有时候是有封闭型心态的,但你很快就会辨认出自己表现出开放型心态的时候。这就可能导致你误以为,你比实际情况有更多的开放型心态。这也说明,即使你只在某些情况下会表现出你的封闭型心态,那也足以使他人认为你就是一个有封闭型心态的人。那些和你共同生活、共事和相熟的人,期待我们应该有积极的心态(比如开放型心态),认识到这一点尤为重要。当我们的行为不足以显示我们拥有积极心态时,即使时间很短暂,也会对他人对我们的认识以及对我们周围的文化氛围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因此,不管我们认为自己的心态开放程度如何,我们的同事、同伴和朋友都很有可能会觉得,如果我们能够拥有更开放的心态,他们能够从我们身上获益更多。
为何人们会形成封闭型心态?
假如拥有开放型心态能让人受益匪浅,那为何人们最初会形成封闭型心态呢?
这里有两个主要原因,而且是相互交织的。第一个原因涉及我们的自我。我们每一个人,从本质上说,都希望被他人重视,对外界产生影响,以及保全自己和我们当下的地位和处境。这是人之常情,也通常是一件好事。可不幸的是,我们的自我会持续地告诉我们,我们必须让自己保持优秀,只有这样才能被他人重视,对外界产生影响以及保全自己。我们的自我认为,给出问题的答案,就相当于表现自己的优势;而接受答案和提出问题,则相当于暴露自己的劣势。甚至当
我们对一个事物一无所知时,我们的自我也会导致我们相信,我们才高八斗,答案已了然于胸,所以不必提出任何问题。我们的自我希望我们相信,开放型心态是一种软弱的表现。由此,我们的自我会不停地将我们拉向封闭型心态。
第二个原因就是,发展封闭型心态更容易,至少我们是这么告诉自己的。可以说,形成封闭型心态的效率会更高。由于收集信息需要大量的时间,还会降低做决策的速度,因此封闭型心态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它可以让我们能快速地做出决定,从而节省时间。我们可以选择快速做出决定,也可以选择做出有质量的决定,而且这些决定的结果影响深远。当我们在考虑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时,就会很容易出现折中的现象。举个例子,阻止一个人的观点或许会让团队能更快地行动起来,但是这样做的代价就是,个体变得涣散或不愿再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破坏了工作的长期效率和效果。
尽管我们在行事时往往会迫于自我和工作的速度和效率,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记住,有的时候,让我们获得成功的,并不是在那一刻对我们来说最好的东西。我们对精确、清晰和真相的追求,才能真正地促使我们获得成功,最终让我们能够得出正确的答案,做出最好的决定。
理直气壮,虚怀若谷
你或许会好奇,我是否在建议大家应该做个耳根软的人,永远不要做出头鸟。
当然不是。拥有开放型心态,并不意味着你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信念,或是盲目地接受他人的结论。开放型心态并不影响我们理直气壮,但是同时也意味着,我们也可以虚怀若谷。因此,甚至当我们展现自己的立场时,我们也可以对未知领域的可能性保有一份开放的心态,允许自己对他人的观点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拥有虚怀若谷的想法不正是形容谦卑的另一个方式吗?一个谦卑的人,是愿意认真地看待他人的想法和观点的,而不在乎自身的处境或者学识程度。那些真正谦卑的人,是愿意认真地对待他人观点的人,都是拥有高自尊的人。他们自我感觉很好,不会将他人异于自己的观点视为对自己身份的威胁,也不会做出防御行为。他们能够尊重持有任何观点的人。谦卑,是一种健康和积极的个人能量,能够让自己受到大家的欢迎,而这取决于我们拥有怎样的开放型心态。
想到达利欧说过的这段话:
你,和我一样,或许不可能做到对万事万物都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我们要接受这个现实。如果你能带着一种开放的心态,以清醒的方式思考什么是对自己最好的事情,并鼓起勇气来完成它,那幺你就是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人生的意义。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你就要反思其中的原因,因为那最有可能就是让你不能实现更多的人生目标的最大障碍。
接下来就要讨论封闭型心态和开放型心态在我们的思考力、学习力和行动力上发挥的更深层次的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