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都认为,人们对于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不会珍惜。所以,当别人有求于自己时,总会以忙为借口推托。其实,他不是真的很忙,只是借此抬高自己的身价,你只要多邀请几次,一定能达到目的。
对于“太轻易”得到的东西,一旦到手人们往往不会“太珍惜”。相反,费尽周折才得到的,更容易被重视被珍情。在人际交往中也一样,人们对于那些平常很容易就能见到的人并不会太重视,而对那些被再三邀请却因为忙而一推再推的人会意加重视。
“三顾茅庐”应该是最典型的案例,刘备得知诸葛亮是个奇才,决意请他帮助自己打天下,就同关羽、张飞一起去隆中请他出山。第一次,适逢诸葛亮不在家。刘备只好留下姓名,怏怏而回。
过了几天,刘备听说诸葛亮回来了,又带着关羽、张飞马不停蹄地冒着风雪前去拜访。谁知道,诸葛亮又恰好出去了,张飞气得直跳,关羽也满腹怨气。
直到刘备第三次去隆中,才终于见到了“繁忙”的诸葛亮。而对方却又因刚出山回来很累,正呼呼大睡,刘备就恭恭敬敬地候在门外。
终于等到坐下来交谈了,诸葛亮对天下形势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让刘备无比叹服。而刘备的诚意也打动了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
在这个故事中,一般我们都习惯说刘备求贤若渴,尊重人才,而且他也因此而名垂青史。但另一方面,我们却忽略了诸葛亮的这一行为。第一次刘备已经留下了姓名,难道诸葛亮不知道吗?还有刘备站在门口恭候,心思细密的诸葛能察觉不到吗?恐怕未必。他不过是想借此考验刘备,或者说加大自己身份的筹码罢了。
在现代,忙似乎已经成为一个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你看那些高级官员哪个不是忙得团团转,1月份的时候就已经把10月份的工作日程排得满满的了。这样的人,怎么会一邀请就答应呢?只有那些没钱没地位的人才会闲到随叫随到。
有些人你邀请不到的确是因为太忙,但有些时候,忙碌不过是他故意制造的假象,目的只是为了突出自己的身份。
在演艺界,一个刚刚有点小名气的小牌演员忽然接到一部大戏,接到导演的电话,他绝对不会满口说:“好好好,我一定按时到。”他通常会稳稳神,暗暗深吸气,或者还会整整农服,慢慢地说:“哦,这个我需要先看看日程安排。”接着他会翻翻旁边的小本子,或者和身边的助理小声对话,然后才说“好的,我把时间安排好了。”
并不是他不想得到这部戏,他内心里的渴望也许已经达到了极点,但他不能轻易表现出来,他担心那样会被对方看轻。有时候,稍微端端架子,制造一派忙碌的繁华景象,会让别人觉得这个人有实力,忙得很,我好不容易才请到,以提升被重视的力度。
对于你的请求,如果别人张口就答应,很难显示出他的身份,甚至会让你看轻他。这就像砍价的时候,你说个价,对方立即痛快地答应,你心里难免不会犯嘀咕,自己是不是买亏了,为什么他答应得这么爽快?
在商界,也有很多人运用这个技巧。你邀请一个重要客户,你说:“张总,您看下周二方便吗?方便的话,我再把修改好的计划书给您看下。”对方一般不忙着回答,而会思考一会儿,说:“我看情况吧,到时候你提前跟我的秘书联系一下。”也许,他下周二并没有那么忙,备忘录上的时间也标志得很清楚,但他还是想通过自己很忙不能立刻答应你的请求来显示自己的能干。
无论是什么人物,他也许不一定忙到连见你20分钟的时间都没有,但他一定要显示出自己连5分钟的空闲都没有。对此现象,他不过是为了让你知晓他答应和你见面,自己会推托掉其他事宜,让你产生好不容易见一面、一定不敢怠慢的心理。
明白了对方的这个心理,在联系一些重要人物而遭到拒绝的时候,我们就有灵丹妙药了。当对方说自己很忙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再三邀请。邀请的时候,要表达自己足够的诚意,同时有意提起和加重对方忙碌的程度,以显示你知道他很忙,潜台词是你知道他的身份不一般。你可以说:“陈总,我知道您最近特忙,打扰您真是不好意思,不知道您这个月末有没有时间?”一次邀请不成功,千万不要灰心,继续第二次、第三次,当对方觉得摆架子的火候差不多了,自然会答应你的。如果你的邀请非常重要,对方心里是有谱的,他绝不会为了摆架子而白白浪费一个大好机会。当然也不排除对方确实不想答应你的情况,比如你的邀请对他完全没有吸引力,或者他确实腾不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