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取得对方的信任才能沟通

固执的人就好比包裹在坚冰里的一簇火苗,需要先以“信任”的锥子破开冰壁,才能够接触到他们的内心深处。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样知名的宝物引得众国争相抢夺,那就是铸于夏朝的传国之宝——九鼎。

这九个像小山一样高大的鼎,汇集了当时全国工匠的心血,在夏朝灭亡之后,它们又成了商朝的传国宝物,最终,落到了周朝手里。

据说,当时还流行着一句很出名的话,叫做“得九鼎者,得天下”。因此,诸国国君对于九鼎都虎视眈眈,垂涎不已。

一日,周显王正在洛邑王宫中休息,忽然听将军孟定来报:“大王,大事不好,秦孝公带着大军前来夺鼎了。”

“这可如何是好?”周显王大惊失色。周朝的兵力,对付周边那几个弱国还行,对付强大的秦军,那是想都别想。

“为今之计,只有向齐国求援了。”显王身边的谋士颜率进言道。

“向齐国求援?”周显王皱起了眉头,“秦国的强大,齐威王也是知道的,他又如何肯帮我们抵御秦国?更何况,他也在觊觎我国的九鼎。”

“大王不必忧心,派小人去出使齐国便是。”颜率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到了齐威王那里,颜率提出了请他出兵抵御秦国的要求。

与周显王所想的一样,听说要对抗强大的秦国,齐威王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如若这次大王能够帮助我们抵御秦国,我王愿以九鼎献上。”齐威王的反应正在颜率的意料之中,他沉着地说出早已预备好的话来。

“九鼎是周朝的至宝,显王舍得让出来吗?”对于颜率的话,齐威王显然不太相信。

“我国国弱民衰,这次被秦孝公攻打,恐怕会被夺去九鼎不说,还有亡国之虞。若是国家都已经不存在了,那么要九鼎还有什么用呢?所以,我王愿以九鼎来换取大王出兵支持。”

颜率的这一番话说得至情至理,听得齐威王连连点头。最终,齐威王出兵,帮周朝抵御了秦国。只不过,因为那些鼎过于沉重,需要几十万人来往运输,而且齐国与周朝之间又隔着好几个敌对国家,最终,齐威王也没能把鼎搬回自己的王宫。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颜率假给九鼎齐王上当”。

齐威王是一个固执而多疑的人,这从他质疑显王是否诚心将九鼎让出便可以看得出来。然而,颜率却以看似真诚、丝毫不挟带私心的语气向他阐述了显王之所以不得不让出九鼎的原因,从而使齐威王掉进了圈套,白白帮周朝抵御了秦国的攻击。

固执的人很难被说服,这一点,我们在生活中也大有体会。那些固执的人往往刚愎自用,对人和事都保持怀疑的态度。他们只会认准他们觉得对的观点和主张,不顾一切地排斥其他的观点,就连“事物具有两面性”这样的通理也会被他们否定,有时候,即使理解了反对的意见,也绝对不会接受它。

那么,对于这样的人,是不是就没有办法了呢?

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诺曼·米勒博士对于这个命题专门做了一次实验。

他召集了800名高中生,让他们做了一个判断固执程度的心理测试,然后对他们进行了3分钟的“一起保护公共饮水处的环境卫生”的提议。

实验结果表明,那些被测试为“固执”的高中生们几乎都表示对这个提议没有什么兴趣。他们应该能够理解博士所说的话,但不会轻易接受。为此,米勒博士还说:“要说服一个固执己见的人。要比说服一般人多费7倍的力气。”

但是,有一部分固执的高中生却在好朋友的劝说下倡导了这个提议。

这样的发现让人惊喜,但细细分析起来,也不奇怪。

越是固执的人,对于自己讨厌的人所说的话就越是排斥,严重起来,甚至会到一句话都听不进去的地步;而对于有好感的人,他们的排斥性会降低很多。

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能够说服他们,让他们相信你所说的具有一定的正确性,并且你没有任何目的,那么说服的工作就已经圆满完成了。

所以说,让固执己见的人听进你的意见和建议,最重要的,就是努力让他们产生信任感,最好是让他们喜欢你。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进一步沟通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