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常出差,就不知道出差人的辛苦,甚至痛苦。
有一次飞往深圳的航班因为天气尝试3次无法落地,只好迫降广州。因为托运了行李,等待期间,航空公司不让提取行李,我感觉就像被“劫持”,必须无休止地等下去,却无法收到航空公司任何准确的信息。自此,我再也没有托运过行李。万一飞机延误,或者各种原因导致返航、迫降目的地附近城市,只要不托运行李,航班舱门一打开,我就可以提着登机箱或者背着背包,离开机场,远离背后愤怒的乘客对空姐毫无意义的刁难,去想别的办法调整行程,另作安排。
我一些同事也有类似的经历。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有一次一位微软全球副总裁来中国,他的秘书特别通知所有同行者:虽然是国际航班,但是这位副总裁从不托运行李,也不喜欢等别人在行李转盘处提取行李,建议大家都不要托运。
不托运,是经常飞行的人多么痛的“领悟”。
因为经常出差却不托运,我的行李打包策略和流程,已经像麦当劳的连锁店一样标准化了。
北极海冰
北极风光
如果是当天来回的航班,比如我以前常常从上海当天来回北京、南昌、西安、深圳等地,我只带一部手机,如果有些资料,我会背一个双肩包,或者拿一个登机箱。登机箱里,一个常年准备好的洗漱包,一个永远待命的电源线材包。因为上飞机不能携带超过100毫升的液体,我把洗漱用品全部分装成50毫升小瓶子,像子弹一样一排一排地码在家里,用完一支,就拿一支新的,装入弹膛。
如果是10天到一个月的长途旅行,我的军事化配置是一个方便在目的地随身使用的双肩包和一个40寸的帆布托运箱。托运箱里比登机箱多放了一个早就准备好的医药包。所以,洗漱包、线材包、医药包,是我的“差旅三包”。用帆布箱子而不是亮光塑料或者皮箱的好处是,不怕托运时的严酷考验。国际旅行的托运箱子还要注意一点,有些地方的机场,比如美国,即便安检后,也会保留对行李随时抽检的权利。所以如果你自己给行李箱上一把锁,他们很有可能用早已准备好的大钳子,把你的锁破坏掉。“9·11”之后那几年,我的锁就被美国机场剪开过。所以,要不干脆不要锁,要不选择带有国际机场认证的行李锁的行李箱,这是非常重要的。这种箱子的锁遵循一种标准,可以被自己设置的密码,以及国际机场的专用钥匙打开。
托运箱交给机场后,那个双肩包,就背负着让一段长途旅行尽量轻松的责任。我期待远方的目的地,但不希望到达目的地的过程十分煎熬。所以,一般我的包里有:
1.一双拖鞋。10个小时的飞行,大部分时间都是坐着,脚会肿大,一双拖鞋可以让你的双脚尽量地放松。
2.一副眼罩。这很重要,因为大家的作息时间很不一样,所以一副完全遮光的眼罩,能帮你创造小范围的黑夜,营造睡眠的感觉。眼罩上最好印有“吃饭叫我”(国际旅行,要买有“wakemeupformeal”的那种),提醒空姐吃饭时要叫醒你,不会错过饭点。
3.一次性隐形眼镜。佩戴隐形眼镜登机是很痛苦的,因为飞机上很干,眼睛会很不舒服。所以我在飞机上会用日抛的隐形眼镜,闭眼睡觉就摘掉眼镜,睁眼吃饭就戴一副新的,神清气爽。
4.一两本极其轻松的书。不管你有怎样的闲情或者决心,这趟旅行我要看几本书,根据我个人的经验,这都是美好的幻想。你是不会有时间,关键是有心情去看书的,尤其是一些要动脑筋去理解的书。如果要带,带一两本最轻松的书吧。即便这样,它们最重要的用途,还是用来在飞机上催眠。
我一般不会带那种充气枕头,因为现在大部分飞机的座椅部分已经装备可以扳动的头枕,保证脑袋不会左右晃动时没有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