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辛基的误会

经过长达10个小时的飞行,飞机终于在芬兰的首都赫尔辛基落地。

稍微有些疲惫。现在有很多远程通信工具,比如电话、视频会议、微信,但依然无法完全取代我们“见面”和“在现场”的需求。我常常幻想,现在3D打印的技术已经爆发,最近又看到很多3D扫描仪的新闻。有了扫描仪、打印机,有输入、输出,就是3D复印机了吗?如果这两台设备可以分设两处,一头扫描,另一头打印,不就是3D传真机了吗?如果有一天,3D传真机可以传送人类的话,那环球旅行,是不是会变得非常方便了呢?纯属科学幻想。

来芬兰之前,我刚从青海湖骑行回来,只有短短几天的时间准备装备。其间还去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开了个会;去“国际青年成就”晚会上领了个奖;还为我的新公司“上海润米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注册,和园区、银行、税务局沟通。居然忙到最后没有时间去兑换欧元。其实也不用兑换。

我常常感叹这几十年全球化的进展。以前出国,很难换到外汇,到某个特定的银行门口,站定一秒钟,就会有不少“黄牛”来问你要美元吗。后来,不少银行可以换汇了,但是要你填一大堆表格,还要检查机票、签证等资料。再往后,几乎每家银行网点都可以在柜面上换美元了。现在,因为刷卡便利,我出国可以一分美元、欧元都不带。到了芬兰赫尔辛基,下飞机后找取款机。我用中国的银行卡,直接取了一些欧元当作零花钱,因为大部分消费都可以用信用卡。我随即收到了银行发来的确认短信。简单一算,汇率还不错。长途旅行,一次性提取大笔现金很不安全,开具“旅行支票”也很不方便。全球化的发展,让很多我们听说过的金融工具,比如旅行支票,还没有在中国流行起来,就已经濒临消亡了。

赫尔辛基很清洁,人们在草坪上休息

我拿到托运的行李,稍微检查了一下,没有被机场安检打开过。如果机场安检打开过,会在箱子里留一张纸条,告知箱子的主人。

取到欧元,拿到行李,已经近下午4点了。这是我第一次到赫尔辛基,机场和酒店都不熟悉。我要尽快赶到酒店入住,在天黑前,找个超市买点水果什么的。

推着行李,我出门打车。到了排队处,发现赫尔辛基的出租车居然是一排锃亮崭新的奔驰,奔驰的驾驶座上坐着一位戴墨镜打领带的黑人兄弟,非常拉风。这架势,如果把顶灯摘掉,红喜字贴上,这一排出租车,在国内俨然就是最拉风的婚车车队啊!

上车后,我开始和出租车司机聊天。

我很喜欢和出租车司机聊天,在国内国外都是。这是下飞机后了解一个城市最快的办法。芬兰(Finland)的官方语言是芬兰语(Finnish)。是的,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也以为是“Finish”。本地人基本都会说英语,虽然稍微有一点口音。我问司机,我有一天的空闲时间,赫尔辛基有什么可以推荐的观光(sightseeing)的地方。然后,这个司机就开始说了一通让我云里雾里的话。他说:“这个,嗯,你知道,在芬兰,官方来说,是不合法的。但是,如果你愿意花钱的话,我知道有些地方是可以找到这样的服务的……”我越听越不明白他在说什么,但他还在接着说,突然之间,我恍然大悟,他把“sightseeing”理解成了“sexy”。我赶紧打断他,说:“我是说,观光,s-i-ghtseeing。”

他的声音突然有些尴尬,不知道他的脸色是不是也有些黑里透红,哈哈,要不是我的发音还不足够标准,要不是他的听力还不足够准确……这个故事再次告诉我们,用“同一种语言”沟通,是多么重要!

我们住宿的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