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巨轮向前滚动,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挡。当年探险家们探索东北和西北航道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在没有破冰能力的前提下,尽量绕开海冰,从欧洲到达白令海峡。
但是今天,我们乘坐的这艘核动力破冰船,让所到之处都能变成航道。这在16世纪,无异于神话。这艘船平时的工作,就是在货轮前开出一条航道,带领货轮穿越北冰洋。无论东北航道,还是西北航道,都无法抵达北极点。而这艘核动力破冰船所到之处,就是前往北极点的航道。
这都是因为核动力。我们参观了这艘核动力破冰船的核动力舱。
在这艘船上,权力最大的船长,有一个独立的会客室。权力第二大的总工程师,有另外一个独立的会客室。会客室的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破冰船剖面图,总工程师非常冷静、细致地给我们讲解这艘船的构造、原理等。
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是,这是一艘核动力破冰船,我们会不会有核辐射的危险?万一遭遇攻击,会不会有核泄漏?总工程师显然对这个问题很有准备,应该回答了无数次。这艘船的设计是非常安全的,就算是有别的船从侧面撞击,也不会威胁到核设施的安全。
“50年胜利号”的总工程师在介绍船机械原理
“50年胜利号”的核动力引擎室一角
那这艘船要携带多少核燃料呢?能用多久?会不会对环境有污染?这艘船大概携带250公斤核燃料,就像充电一样,充满后,能让这艘全世界最大的核动力破冰船运转4—5年。核动力是没有排放的,所以相对于柴油动力来说更环保。
核动力到底是怎么驱动这艘船的呢?现在我们利用核动力的方式还很简单,就是利用核反应堆“烧水”,产生蒸汽,然后就像蒸汽机一样,把蒸汽转化为各种能量,带动发动机组。这艘船就是一个巨大的开水壶。
接着,总工在翻译的陪同下,带领我们参观了船的内部结构,有不少地方涉及安全问题,不让拍照。理工科背景的我,看得津津有味,尤其是核反应堆、海水淡水转化器(一天能转化120吨淡水)。但对于对机械不感兴趣的人,我可以想象,他们看到的就是:各种管道、各种阀门、各种仪表,完毕。
物件大到一定的程度,其系统复杂性也成几何级数增长。造这样一艘核动力破冰船,让其用“热餐刀切黄油”的威力在冰雪世界释放能量,真是相当伟大。人有时会不自量力,有时又会对大自然展示出巨大的威力,甚至破坏力。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们是应该:选择A,因为可能的环境风险,不去触碰北极,放弃经济价值;还是选择B,为了可能的经济价值,探索北极,同时做到环保?
我真的不知道哪个是应该的,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想来北极,又担心人类到来会破坏北极。威力,控制不好,就是破坏力。但我们是否应该为了不破坏,干脆放弃拥有威力?人类拥有核动力本身是不是就是一种错误呢?
北极熊今天派了更多的动物来欢迎我们,它们是:象牙鸥、北极燕鸥、中贼鸥、大西洋海鹦、白翅斑海鹦、弓头鲸。
中贼鸥
大海雀(Pinguinusimpennis)
让我们从已经灭绝的“北极企鹅”开始了解此次北极之行中可能遇到的鸟类。
北极圈内没有企鹅,这已经是家长说给孩子们的常识了,可是企鹅的英文名——Penguin,却本该是一种北半球的鸟——大海雀的名字。大海雀的拉丁文学名是Pinguinusimpennis。地理大发现后,欧洲人在航船上首次来到南半球时,才误将Penguin这个名字安在了企鹅身上。
大海雀
大海雀看起来非常像企鹅,同样也有黑白的身体、直立的站姿、陆上笨拙的行走方式,以及水下敏捷的泳姿。更重要的是,二者的翅膀都完全适应了游泳,而失去了飞行能力。因此它们也曾被称作“北极大企鹅”,不过它们并非南极企鹅的亲戚,相比之下,大海雀跟海鸥沾亲更多。
大海雀曾经广泛分布在北大西洋海域:从法国以西到挪威以北,从格陵兰、冰岛到拉布拉多。因此,北极圈内曾有它们活跃的身影。大海雀在巨岩构成的孤岛上繁殖,在鱼群丰富的海洋里觅食。
不幸的是,这种被北大西洋沿岸的原住民利用了千万年的动物,16世纪在欧洲人的大量商业捕杀下,于1844年灭绝了。大海雀灭绝后,企鹅独占了Penguin这个名字,“北极大企鹅”渐渐被人们遗忘。不过,大海雀的表亲,海雀科的鸟儿,仍有不少生活在北极圈内。
今天,尚存的海雀科鸟类都还保留着飞行的能力,不过它们的翅膀也同时适应了在游泳时划水,只是一些物种更善游泳,一些物种更善飞行罢了。
其中,最华丽的成员大概就是海鹦(Fraterculearctica)了。它们鲜艳而宽大的喙可以一次叼10多条鱼,带回自己挖出的草坡上的洞穴里,喂幼鸟吃。它们主要在纽芬兰的北极海岸繁殖,不过我们在巴伦支海上幸运地见到了一些。
北极燕鸥
北极燕鸥(Sternaparadisaea)
北极燕鸥是这颗星球上迁徙距离最长的动物。在它们平均20多年的生命中,每年都要完成一次从北极到南极,再从南极到北极的伟大征程。
北极燕鸥的外貌很容易辨识:黑色的头顶、鲜红的嘴巴、像燕子一样分叉的尾巴,以及鸥一样尖长的灰色翅膀和白色体羽。当我们在甲板上或群岛上看到它们成群飞过时,不要忘了它们几个月前穿越重洋,从南极赶来。
北极燕鸥在北极地区繁殖,每年5月到6月,当北极圈内大部分地方处于极昼时,小燕鸥破壳而出。而当年秋天,它们就会随着父母飞往南极,用一个多月的时间,从北向南穿过大西洋或太平洋,在12月到次年3月栖息在南极大陆上的另一个极昼中。4月起,北极燕鸥又开始成群结队地回到北极圈内的巢址,繁衍新的生命。
这样,每年一只北极燕鸥平均飞行7万至8万千米,终其一生,北极燕鸥的飞行距离可达240万千米。如果你只能记住一种北极海鸟,一定要记住北极燕鸥。
弓头鲸
弓头鲸(Balaenamysticetus)
庞然大物弓头鲸则是只分布于北极的须鲸。
这种大小仅次于蓝鲸的鲸类,是地球上嘴最大的动物,也是所有须鲸中,鲸须最长的一种。典型的弓头鲸身长20米,体重75吨,巨大口腔中须板的长度可达3米。它的脂肪层也是所有动物中最厚的,有43—50厘米。
北冰洋的桡足类等小型生物是这庞然大物的食物。弓头鲸张着嘴游泳时,大量海水中的食物经过鲸须的过滤被收集起来——这也是所有须鲸的进食方式。
鲸须的韧性和弹性都很好,在各种合成材料问世前,常被用作欧洲贵妇的束腰、伞撑、领撑等,因此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弓头鲸的鲸须丰富,死后会漂浮,所以它们成了商业捕鲸者捕猎的最佳对象。
鲸须、鲸油、鲸脂甚至鲸肉,对地理大发现时代的欧洲都是珍贵的自然资源。因此,当时各国去北极探险,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捕鲸能带来巨大利益。结果就是,北冰洋的弓头鲸显著减少。还好现在商业捕鲸已被禁止,我们还有机会留住这些海洋里的巨大生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