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就是地球的癌细胞

船开始往回开了,从北极点开回摩尔曼斯克。在路上,我们没有停止进行关于环境、气候、人类探索对北极影响的讨论。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概念。北极不仅直接受气候变化的影响,科学家也在这里寻找气候变化的证据。冰芯是搜集古代气候变化情况的“穿越门”,得到了气候学家的特别青睐。因为从两极冰盖中提取的“冰芯”层理结构和包含的同位素,乃至气泡里密封着的远古空气,都能够成为研究古代气候的证据。

在对冰芯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在14000年前的冰期结束后,北极地区曾经变得温暖,而且在这之后温度时有起伏。公元800年到1300年间,又出现了中世纪温暖期,维京人在这个时候踏上了“绿色的土地”——格陵兰(GreenLand)。

到公元1300年以后,冰期又出现了,气温迅速下降。那么,格陵兰现在是否又在经历相似的过程呢?与公元800—1300年那段历史不同的是,现在人类的活动向大气中排放了太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先前的情况并不能作为今天情况的参考。

与冰芯有相似之处的另一种研究对象是溶洞中的“石笋”。一位用石笋代替两极冰芯的科学家研究发现,也许是冰盖的融化改变了海洋环流,从而引起二氧化碳增加。这与之前人们认为是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引起气候变暖的因果关系恰好相反。从历史的角度看,目前大气中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是最多的,毫无疑问,人类活动会对气候产生影响。然而,在面对自然时,人类未必是主导因素。

那么,究竟是什么引起了气候变化呢?

一些科学家认为,导致气候变化的原因有三: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相关的“米兰科维奇循环”,南极洋流。但对于气候变化这个宏大的话题,这并不是最终的答案。尽管许多科学家倾其一生致力于研究这个问题,但目前仍未能将其明确解决。

没有人可以自称已经百分之百地破获了环境变化的密码,也有没有人可以宣称自己找到了气候变化的“罪魁祸首”。大家持有不同观点,不管是科学家,还是普通的民众。在分享会上,一位探险者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我们的米来自米缸,米缸的米来自于农田。我们一直在研究的环境其实是米缸,说米缸快没米了,却不知道大自然在管理农田这个更大的气候。人类真的有那么厉害吗?我们会不会杞人忧天地大看米缸,而小看了大自然对农田的力量了呢?即便我们想到了修复米缸的方式,都可能是更大的破坏,比如我们说利用太阳能,但是太阳能电池的污染,比起省下来的电,会不会对环境有更大的破坏?”

他的观点是:不要高估人类的破坏,不要低估大自然的修复,不要自以为是地“挽救”。

很有意思的观点。当然,他的观点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另一位朋友直接说:“人类是地球的癌细胞。”

他的观点是,地球本来很健康,人类也很均衡地代谢发展。但是,突然有一天,工业革命开始,人类开始变异了,快速复制自己,大量抢夺资源。人类,变成了地球的癌细胞。比如说北极,人类毫无节制地开发东北航道、西北航道,通过吞噬越来越多的地球资源来养活越来越多的地球人口。有人说,地球上只适合10亿人生存,现在60亿人,榨取了地球的生命力。信息革命也加剧了这种癌细胞扩散的进程。

他认为,地球会启动自愈系统。这种自愈的过程,就是清除人类这种癌细胞的过程。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等,最终消灭过多的癌细胞,让地球恢复健康。

那么,对于整个人类来说,你是选择:A,停止探索,停止消耗;还是B,继续探索,继续消耗呢?这是一个很大的哲学和伦理学问题。作为一名探险家,曲向东清晰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任何问题的解决,不能以阉割人类探索的欲望为前提。这是整个世界进步的前提。”

这种“癌细胞”的扩散,还在变本加厉地进行。

2007年8月2日,俄罗斯科考队员乘深海潜水器从北极点下潜至4000多米深的北冰洋洋底,并在洋底插上了一面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探测人员兴奋地说:“我们抢先了一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6名队员通话,恭贺他们完成这一壮举。68岁的奇林加罗夫说:“潜落下面的感觉很好。100年或1000年后,任何人潜落该处海底,都会见到俄罗斯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