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觉的力量:当你心中的声音响起,闭嘴倾听

缺乏智慧的一大标志,就是我们未能留意预警的信号。历史上的例子不胜枚举。几年前我去庞贝城时,忽视预警的后果生动地展现在我面前。走在这座古城中,我想到在公元79年,这里的居民如何因火山爆发而遭受灭顶之灾。

灾难发生之前,曾有许多预警[352],包括公元62年发生的严重地震,之后余震时有发生,泉水和井水干涸,很多狗逃走,小鸟不再歌唱。然后是最明显的预警:维苏威火山喷出很多烟柱,之后才火山爆发,把这座城市及其居民掩埋在了60英尺深的灰烬和火山岩中。

那些预警的余震被视为“不足以令人担忧”。灾难临近的预警今天在我们身边也无处不在,气候恶化,经济不平等越来越严重,毒品泛滥,在我们知道应做的和我们选择去做的之间,横亘着一道鸿沟。这道鸿沟存在的根源,就是缺乏智慧。

智慧的一大源泉是直觉,即我们内心所知。我们都曾有过这种经历:某种预感,某种迹象,我们心中有个声音告诉我们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我们听到那个声音,感觉那是对的,尽管我们无法解释为什么。或者有些人是能看到些什么。灵光一现,如果我们不懂得关注,则稍纵即逝——就像我们的火车经过一个游乐场,在窗口瞥到一个孩子脸上的微笑。即使我们并非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思考着该怎么办,试图听到自己的心声,我们的直觉也总是在那儿,总是在观察周围的情况,总是在努力让我们走上正确的道路。但是,我们是否能够听到?我们是否曾经留意?我们是否在生活中堵塞了通往直觉的小径?培养呵护我们的直觉,过一种可以运用人生智慧的生活,是圆满人生的关键,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是如此。

直觉,而非才智,是你自己的密码。[353]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

对有些人来说,“直觉”这个词让人联想到新时代嬉皮士思维或是什么不正常的想法。但实际上,自有历史记载以来,一直存在一种智慧,它不是逻辑和理性的结果。西方文化是一座理性的丰碑。它给了我们启蒙运动、工业革命、信息时代及其后种种。但让我们取得这些胜利的并不仅仅是理性,让我们发展到今天的也不仅仅是理性。

公元3世纪的哲学家柏罗丁(Plotinus)把知识分为三种:“观点,科学,启发。第一种知识的工具是感性,第二种知识的工具是理性,第三种知识的工具是直觉。”[354]互联网使前两种知识唾手可得。但它使我们愈发远离了启发,即智慧,这对有意义的人生至关重要。

科学已经肯定了直觉在我们做出决策时是多么重要[355]。“人们久已认识到,”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Seligman)和迈克尔·卡哈纳(MichaelKahana)写道[356],“很多重要的决策,不是用线性推理,而是用直觉做出的。”

他们这样描述基于直觉的决策:“①迅速,②无意识,③用于涉及多个方面的决策,④基于过去大量的经历,⑤专家的特性,⑥事后难以准确表达;以及⑦决策时往往高度自信。”

我们之所以感觉直觉是从内心而来,有时称其为“骨子里的直觉”,是有原因的。那是因为它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特质之一。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Gladwell)在其著作《眨眼之间》(Blink)中描述了那种适应性潜意识(AdaptiveUnconscious)如何“像一台巨型计算机一样,迅速而安静地处理着我们需要的大量数据,从而使我们能够实现人类的各种功能”[357]。

《眨眼之间》的观点在于,我们的适应性潜意识或直觉审时度势的结果,实际上可能比我们有意识的、深思熟虑的结果更加准确。格拉德威尔讲了一个古希腊青年雕像的故事。洛杉矶保罗盖蒂博物馆(J.PaulGetty)买下这尊雕像后,一群科学家经过多项检验,认定它是真品。但是一些艺术历史学家[358],包括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前馆长托马斯·霍温(ThomasHoving),一眼就看出是赝品;霍温感觉到有种“直觉的反感”。“在看到它的两秒钟内——只看一眼,”格拉德威尔写道,“他们对这座雕像本质的理解就超过了盖蒂博物馆工作了14个月的团队。”他们能够解释自己为什么知道那是赝品吗?格拉德威尔问道。“根本不能,但他们就是知道。”而结果证明他们是对的。那是个赝品。

在他的著作《权力的根源:人们如何做决定》(SourcesofPower:HowPeopleMakeDecisions)[359]中,加里·克莱因(GaryKlein)讲了一个故事,一群消防员在一所平房中救火,向厨房的火苗喷着水:“队长突然觉得有哪里不对劲。他没有什么线索,只是觉得待在那所房子里不太对劲,因此他命令所有队员撤离——那是一所完全正常的房子,没有任何特别之处。”这位指挥官后来说,他无法解释是什么让他发出警告,他说可能是“第六感”。他做了个非常正确的决定,就在队员们遵照他的命令撤离后,他们之前站的地方突然塌陷了。结果发现,火情的中心就在他们脚下的地下室里,而他甚至根本不知道有地下室。

克莱因还讲了一个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资深护士们的故事。那些护士能够看出哪个早产儿有败血症,尽管各种表征还不确切——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如果不立即治疗,感染可能致命。护士们往往在化验结果呈阳性之前就知道了。当他问她们是怎么知道的[360],她们说:“直觉。”“她们看一眼,”克莱因写道。“她们就知道了。就是这样。”她们的直觉是建立在一些微妙的线索之上,这些护士自己也很难表达。但是她们能够瞬间得出正确的结论。

我们都知道,如果用心倾听,就能感受到直觉。我们知道,直觉可能比用冰冷生硬的逻辑解决问题更准确。我们也知道,听从或不听从直觉,其后果可能生死攸关。那么为什么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忽视内心的声音呢?

我当然也未能幸免。想想看,在我的生命中,有多少次我忽视了那些细微的声音,多么轻易地对它们置之不理,或把它们抛到脑后,或太过忙乱根本没花时间去倾听。那往往是因为,对于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感觉,我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然而,那正是为什么我们应该留意的地方。那正是智慧所在,不是逻辑,不是数据。

假如你在一个夜晚走在回家的路上。你到了一条黑暗的小巷,觉得有点不安——一点不舒服,就像那位消防队长所说的“第六感”。你内心的声音、你的适应性潜意识说,“不要走进这条小巷。”但是你赶时间,所以尽管紧张,你还是走了进去。如果你的直觉是正确的,那后果可能会非常严重。

再比如你在面试一个职位的候选人。对于某一位面试者,你觉得有点不舒服——但是你赶时间,而且这个人简历上的背景看上去很强。这个职位已经空缺了一段时间,必须有人补上,因此你不顾自己的直觉聘用了这个人。很多招聘失误就是这样发生的。再比如你在跟孩子说话,你被其他念头或刚收到的一个短信分了神,忽略了对她说的或没说出口的什么事感到的一点不安。

有时你的直觉反应说明你需要更多信息。但是我们这个超连通的现代世界在我们和直觉之间设置了一个又一个路障。直觉的声音可能淹没于收件箱里邮件的呻吟声中,智能手机不时的嘀声中,或是我们紧张疲惫地从一个约会奔向另一个约会的路途中。如果我们直觉的声音能像手机信号那样显示强弱,我们可能常常会看到自己不在智慧区。

“我们越久不去捍卫我们的直觉,也就越没有能力捍卫它,”加里·克莱因写道[361]。“我们不只是软件程序和分析方法,不只是我们可以使用的数据库,不只是我们被要求记住的步骤。我们要做出选择,是缩进那些人造的东西里,还是超越它们。”

对我来说,与直觉失联的最简单方式就是睡眠不足。上一章我们提到,睡眠不足不仅削弱我们的注意力、专注力和记忆[362],还会影响我们的情商、自尊和对他人的同理心。当我们睡眠不足时,还更容易冲破道德底线,因为缺乏睡眠降低了我们的自我控制能力[363]。我们的行为和性格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受到我们精力旺盛程度的影响。

冥想、瑜伽和正念可以帮助我们叫停世界的噪声,从而能够倾听我们内心的声音。在我怀着克里斯蒂娜和伊莎贝拉的时候,每天都练习瑜伽。这是从我母亲那里继承来的,小时候在雅典,她能保持头倒立的姿势很久。因此这就像一个家庭传统,但是在我最终接受它之前,曾经反抗过。在那种既专注又放松的状态下,伴随内心的自律和身体的姿态,我感觉到和谐均衡,这种感觉即使在瑜伽垫收起来之后,也能持续很久。

在西方推广冥想和瑜伽的人中,有一位帕拉宏撒·尤迦南达(ParamahansaYogananda),他在1946年的著作《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AutobiographyofaYogi)中,这样谈到需要关照我们直觉的内在自我:“直觉是灵魂的引导者,在人类心灵平静的瞬间会自然地出现。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无法解释的正确的‘预感’,或曾成功地把自己的想法传递给他人。人类的心灵在免除焦躁不安的干扰后,可以通过直觉的天线,执行所有无线电的复杂功能,发送和接受思想,并滤掉不想要的干扰波。”[364]

史蒂夫·乔布斯要求在他的追思会上派发的,就是这本书。乔布斯曾经去过印度一段时间,他尤为认同直觉在我们生命中扮演的角色。“印度乡下的人不像我们这样运用思维,他们运用直觉,而且他们的直觉远比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发达得多,”乔布斯说[365]。“直觉是个非常强大的东西,我认为比思维更加强大。这对我的工作有很大的影响。”

直觉事关联结——但是这种联结并非显而易见,也并不能靠逻辑推理获得。我们的直觉把我们与内在的自我联结,同时也与超越自我和生命的更大的存在联结。但是,要断开这种联结也是轻而易举的。在现代生活的压力和节奏下,如果不加努力,很可能我们会失去这种联结。我们的直觉如同一把音叉,让我们居于和谐——只是我们要学会倾听。它帮助我们更多地从奥勒留所说的“内心的堡垒”体验我们的生命[366]。

毋庸置疑的是,我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那个堡垒之外。通往那里的钥匙是线路修正。这样做的能力,以及对于需要这样做的认识,是我们通过练习完全可以学习和提高的。我们可以学会越来越快地进行线路修正,把自己带回那个平静而充满爱的地方——直到习惯成自然,我们能够迅速恢复自己真正的本性。

你通过说话学会说话,通过学习学会学习,通过跑步学会跑步,通过工作学会工作;同样,你通过爱学会爱。[367]

——圣方济·沙雷

在那安静的核心地带,我们清醒,平衡,懂得真正重要的是什么。我曾难过地看到我父亲在七十多岁时视力开始衰退,直到他无法区分两个外孙女——他说这是让他最遗憾的。他是德国集中营的幸存者,经历了多年的经济窘迫、离婚和种种失望。他有聪明才智,有诗人般的灵魂,但也脾气古怪,嗜赌酗酒。当糖尿病导致黄斑变性,让他无法看书写字之后,他彻底崩溃了。那是他的激情所在,他以为可以伴他度过晚年生活。因此,他不得不转而向内求索。如我妹妹所说,“在他内心中有一座荒芜的花园,很久没有人浇水除草,通向那心灵花园的门紧闭着。如果我们能看到门上的牌子,写的可能是‘请勿进入——内有爆炸物’。”偶有些时刻,他会放松防卫,让那扇门开个小缝,然后会立刻关上。直到经历了失明这样的不幸,他才能开始照料他内心的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