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每天都在做很多好事,我们如何让公众都看到?我们如何复制善行、扩大规模,直至达到临界质量(CriticalMass)?20世纪90年代,我曾梦想创办一个新的电视频道,比如C-SPAN3——那时候,我们只有C-SPAN覆盖国会,C-SPAN2覆盖参议院。因此我做了一个规划,想创办C-SPAN3来全时覆盖非营利机构、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们都在做些什么,让服务社会成为我们日常现实的一部分——这些跟参议院众议院所做的事情同样都是国家事务的一部分,理应得到同等的媒体覆盖。不过,我这个C-SPAN3版本没有实现,但是这个想法由互联网实现了。现在《赫芬顿邮报》有很多板块——例如Impact、GoodNews和WhatIsWorking——都在报道那些奉献自己帮助他人的感人故事,他们帮助的人有时就在身旁,有时是在世界的另一端。同样重要的是,我们有积极给予者自己讲述自己的故事,有文字、有图片、有视频。当人们受这些故事的启发和鼓舞时,开始亲身参与,从观察者变成给予者,那种感觉非常神奇。
尊敬的亨利·德莱尼牧师(HenryDelaney)一生在佐治亚州萨凡纳(Savannah)致力于对毒品贩的改造[635]。他跟我说过的一段话正体现了公益服务的效应。“我想让大家都参与进来,”他说。“这就好像把拨火棍放进火里,过一会儿它自己也会烧起来。”这样我们就能获得临界质量。
对于物理学家来说,临界质量是指维持核子连锁反应所需的裂变材料质量。对于公益服务运动来说,临界质量是指有足够人数养成了公益服务习惯,使之开始自发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传播。可以把它想象成一种良性感染的爆发,每个人都可能是携带者。
“空间中有你在寻找的门,”一个朋友曾经告诉我,“时间中也有你在等待的门。”我们现在就面对着这样一扇门,通往无限可能。前哥伦布时期,人们曾以为世界是平的;当代存在类似的谬误,就是我们世俗地认为人类完全是物质生物。这一谬误主宰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我们对成功的定义。然而今天,这一切都在改变。部分由于我们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部分由于新的科学发现,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真正成功的人生还有其他多个方面。这些方面,也就是第三维度的四大支柱,影响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以及我们自身从健康到幸福等的方方面面。因此,宏大如史诗般的人类命运就取决于私密的个人生活的状态——我们每个人选择的生活、思考、行为和给予的方式。
改掉我们自恋的习惯,唤醒我们给予的本性——无论世界还是我们自己都需要——这需要一生的努力。但是,要再次强调,这要从每天一小步开始;要再次重申,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终极训练。如果你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写一部美国最伟大的小说,那么你可能永远都不会动笔。但如果你告诉自己每天写100字,那你动笔的可能性就大得多。转变自我也是同样的道理:
(1)把微小的善举和给予当成习惯,关注这对你的思想、情绪和身体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每天接触一位你通常会擦肩而过或不以为然的人:收银员、办公室或酒店的清洁工、咖啡店的咖啡师。看看这会如何使你感觉更加充满活力,与当下重新联结。
(3)运用你的某项技能或天分——烹饪、会计,或装饰——帮助某个会受益于此的人。这会启动你从积极进取者向积极给予者的转变,使你重新与世界联结,重新体会到自己生命中自然存在的富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