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威廉·尤里曾形象地比喻:整个人生就是在“是”与“不”之间跳跃的舞蹈。我们每个人只要是醒着,就有必要说“不”,无论对朋友和家人,还是对老板和同事,抑或是对合作伙伴和自己。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稍加注意,便会发现时常听人这样说:
“我不能说‘不’……”
“面对老板,面对父母、爱人,甚至孩子,我都不能说‘不’……”
“我经常迫不得已地对人说‘是’,以至于我常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整天忙得焦头烂额。”
事实上,每个人都能说“不”,都有说“不”的权利。如果你想要保护自己的尊严,保护自己独立发展的志向,保护自己的时间,保护自己的财产和金钱,保护自己的健康,甚至生命,就必须学会说“不”。诚如前文所说,“不”是一个重要的、合理的、必需的词,说“不”与说“是”同等重要。那些非常渴望想学会说“不”的人能够证明这一论点。
作家余毛毛说过一个故事:在一年的6月里,遇到两个平凡的女孩,都只有19岁。
第一个女孩是一家饭店的服务员。那天,和几位朋友在一起吃饭,席间,聊到各自读中学时的母校,当余毛毛说自己是市S中的时候,在一旁不声不响为他们服务的她快乐地笑了起来,对余毛毛说:“呀,我们是校友耶!”由于余毛毛对自己的母校没啥敬意,因为它几乎是全市最差的中学。于是,便跟朋友们说:“你们看到了吧,这就是S中的,你们现在不是局长,就是主任,不是作家,就是老板,我到现在还是个小科员,我这位小校友在这当服务员,我们S中毕业的,都没什么出息。”
大伙哄笑,令余毛毛没想到的是,刚才那番话激怒了这位小服务员,她说:“S中的怎么了?当服务员怎么了?你自己不行,怪学校干什么。我是A大的学生,我们家穷,我只不过是在这勤工俭学而已。”服务员冲撞客人是不礼貌的,但余毛毛自感无礼在先,而且服务员的话也让他们惊讶,便也没计较。他们问服务员的情况,才知道她父母双双下岗,她上大学不花家里一分钱。
第二个女孩是一个景点导游。他们去的时候,她正在售票处的大厅里跳绳,看到他们来,她欢天喜地地将绳子一扔,说:“你们请我吧,我认识这山上的所有的花草树木,不请我,你们亏大了。”其实,他们原本不想请导游,但她的话逗乐了他们,于是就决定请她。
果真,她认识这山上不少的花草树木,但不是所有的。他们调侃她,说她给自己做虚假广告,她哈哈地笑了起来,说:“不把你们哄上山,我怎么赚到钱,带你们一趟我能拿15块提成呢。”
这时她的手机响了,她和什么人在电话里争执了起来,最后她说:“我就不回去,我就不要你们的钱。”说着赌气地挂了电话。余毛毛有点好奇,说你这跟谁在吵呢,她说是她老爸,余毛毛问:“你老爸给你钱为什么不要,他很有钱么?”她说:“是的啊,他开了一家工厂呢,我们家还有个酒店,还有个茶庄呢。”
这番话让余毛毛一行人震惊不已,问:“你们家这么有钱,你还做导游干什么?”她轻描淡写地说:“我不乐意花他们的钱,我就喜欢花自己赚的钱,我是学旅游管理的,我才不要回家做小老板。”
由上不难看出,说“不”固然代表拒绝,但也代表一种选择。而一个人正是通过不断的选择来界定自我、形成自我的。因此,当你想说“不”的时候,就等于说“是”,等于选择了一种与对方截然不同的立身处世的状态。勇敢说“不”并不一定会给你带来麻烦,反而能替你减轻压力,更好地赢得生存与发展的机会。记住,如果你想活得潇洒自在一点,活得有原则一点,就十分有必要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