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态度传达拒绝信号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要面对不能不拒绝的情景。这时,就势必得思索该怎样把“不”说出口。其实,可以传情达意的,并不仅仅局限于我们的口头语言。由于以态度表示的“不”,早在说话双方相对面的瞬间,早在发出口头语言之前就已经开始。所以,很多时候,借用态度传达“不”的信号,能够同口头语言一样传达出“不”的信号,甚至能起到比口头语言更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我们说,学会用特定的态度表达自己是学会拒绝的必修课。
日军占领上海后,梅兰芳闭门谢客,过起了隐居生活。1942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粉饰太平,妄图把梅兰芳请出来,率领剧团赴南京、长春、东京等地巡回演出,梅兰芳以牙痛为由婉言谢绝。此后,他不再刮脸了。不几天,就留起了小胡子,对外称自己“上了年纪,嗓子坏了,早已退出舞台”。
国民党亲日派首领、大汉奸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后,特务头子吴世宝提出要宴请梅兰芳,并劝说梅兰芳进行一次慰问演出。第二天,闻听日本人要来,梅兰芳吩咐儿子从抽屉里拿出一支四联防疫针,找出针筒,注射针药。不一会,梅兰芳真的开始发起高烧来了。日本人派军医来检查,摸了梅兰芳滚烫的额头,经测试高烧42度,他们这才放弃原来的打算,无奈地摇着头走了。
梅兰芳说“不”的故事表明,一个人除了口头语言之外,态度所散发出的信息,也可以无意识地被他人接受,并作为判断自己是否被拒绝的标准。因此,如果你想说“不”,你大可不必开口说出“不”,而有意识地、巧妙地用态度表示“不”,便可充分传达你的拒绝之意了。这样,既可避免难以开口的事发生,也不必给对方不愉快的感觉。毕竟,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并不仅仅依靠对话。智者大都懂得态度在这件事上占有极其巨大的分量。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鲁迅先生是如何用态度对以貌取人的行为说“不”的。
有一天,鲁迅先生穿着一件破旧的衣服上理发院去理发。理发师见他穿着很随便,而且看起来很肮脏,觉得他好像是个乞丐,就随随便便地给他剪了头发。理了发后,鲁迅先生从口袋里胡乱抓了一把钱交给理发师,便头也不回地走了。理发师仔细一数,发现他多给了好多钱,简直乐开了花。
1个多月后,鲁迅先生又来理发了。理发师认出他就是上回多给了钱的顾客,因此对他十分客气,很小心地给他理发,还一直问他的意见,直到鲁迅先生感到满意为止。谁知道付钱时,鲁迅先生却很认真地把钱数了又数,1个铜板也不多给。理发师觉得很奇怪,便问他为什么。鲁迅先生笑着说:“先生,上回你胡乱地给我剪头发,我就胡乱地付钱给你。这次你很认真地给我剪,所以我就很认真地付钱给你!”
理发师听了觉得很惭愧,连忙向鲁迅先生道歉。
虽然说态度是表达意思的一种雄辩语言,但它有一个困难点,就是比起文学或声音的语言来,不太容易把“程度”表达得恰到好处。若只作为口头话语的辅助手段来用,并不需要太多的要求,然而,它却很难表达拒绝或亲密的程度。所以,我们有时候就需要这么做:开始时轻微地表示否定的态度,这样还不见效,再进一步表示更强烈的拒绝姿态。
不妨应用美国加州大学罗彼特·索玛的实验结果。依照他的说法,当一个人被侵犯时,大致上会以下述两个阶段发出否定性身体语言。
首先,摇晃上半身,游动脚部,用脚尖踏拍地板——这些动作是属于第一个阶段,它在预告:“你太靠近,我会坐立不安”。
其次,第二个阶段是:闭上眼睛,收起下巴,弓弯背部,用这些动作来表示“你在这里会妨碍我。你已侵入我的领域。”当然,最后是离开现场走入不受侵犯的安全地带的动作。
这样看来,尽是和我们日常的动作脱不了关系的,也正因为这样,所以才会变成广泛的一般动作。对于缠住你不放的请求者,不妨先摇晃你的脚,或用脚尖踏拍地板,接着闭上眼睛,收起下巴——用这样两个阶段的“战术”让他主动“撤退”吧。
当然,如果你实在是有不得已的苦衷时,倘若能委婉地说明,以委婉的态度把“不”说出口,别人还是会感动于你的诚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