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方背后更容易拒绝

在饭店、酒吧等地方独自一人就餐的女士,无意间与邻座客人的视线相对后,往往吃饭动作容易变得生硬起来。平时说话滔滔不绝的人,一旦站在大众面前,就容易说话结结巴巴,甚至出现忘词儿、不知所云的现象。

总而言之,一个人只要意识到别人的视线,就会感到不安。在心理学上,以一个人站在舞台上会感受到的不安为代表,称之为“舞台恐惧症”。所谓的“舞台恐惧症”,就是害怕一个人站在舞台上,尤其是追光灯的情况下尤其的显著,会出现出虚汗,脸发白等一系列虚脱前兆。站在一大群人的面前会出现紧张等现象,也是源自这种舞台恐惧症。

还有,除了有意识地望着别人的眼睛说话或倾听的时候之外,通常而言,一个人也会因视线的交错——即视线对视线的碰撞而引起不安的感觉。一般认为,以自然的状态交谈时,人总是习惯望着对方的眼睛说话。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人们在倾听时有75%的时间在注视说话者,而在谈话时人们会有41%的时间在注视对方。而且,平均每次注视用时2.95秒,而实际视线的交错时间是1.1秒,仅占整个交谈时间的10%~30%而已。研究表明,在这个范围的目光交流是安全适度的。

英国心理学家麦凯尔·阿吉尔曾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报告,那是针对一个人因和听众接触时的条件的差异,于是有不同程度的不安感而进行的调查。最为沉着的,第一是站在听众的背后时;第二是戴上黑色眼镜时;第三是站在稍远的地方时;第四是普通的状态;第五,最感到不安的是戴上口罩时。

这就意味着,一个人当被别人注视时,而且是自己的眼睛被注视时,会产生不安感;当站在别人背后时,因自己的面部表情还有眼睛都未被看见,所以能处于最安定的心理状态;而戴上黑眼镜时次之,因为别人看不见自己的眼睛;戴上口罩居最后,则可能是由于只有眼睛被别人看见的原因。常听说外科医生的眼睛很具有权威性,大概也是因为口罩把眼睛强调出来的缘故。

此外,眼睛对上或者视线相对,还会令人有一种双方都在向对方积极采取主动的感觉。同时,正如所谓的“眼睛是心灵之窗”,两眼相对,意味着双方间积极的交流和接受。这件事,对于说“不”时具有重要意义。即说服的一方,当然热心地看着你的眼睛寻求碰上你的视线。他想借此透过眼睛把自己的要求送入你的心中。正如“注视”这句话代表着热心,你将因注视对方的眼睛,把自己暴露在可能接受对方谈话内容的危险中。所以,如果你想要说“不”时,应该尽量避免与对方的视线相接触。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引申出如何把难以启齿的“不”说出来的智慧。不妨抓住一个机会,比如一面递茶给对方,一面从背后或旁边开口说“那件事实在有点……”如此一来,“不”就很容易脱口而出了。举个例子,如果要拒绝搓麻将的邀约,与其从正面,倒不如从背后拍一下对方的肩膀说:“今天很抱歉……”,这样,不但容易拒绝,也不会给对方不悦的感觉。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人的背部没有长眼睛的事实,来将你的“不”字说给对方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