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总会在一些事情上产生分歧,或遇到一些令人尴尬的问话,比如涉及国家、组织的秘密,涉及个人收入、个人生活、人际关系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继续谈论已经发生争议的话题,会发生更多的不愉快,两个人即使是缄默不语,也不能解除尴尬的局面;如果用“不能告诉你”来回答,那会使你显得粗俗无礼;如果套用外交用语“无可奉告”来作答,那又会给提问者造成心理上的失望与不快。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掌握“顾左右而言他”的语言艺术,采用故意转移话题法,这样能够让两个人顿时轻松不少。
所谓“故意转移话题”,就是在对方还没有完全表达出想说的话时,就将其话断开,转向其他的话题。事实上,这对于拒绝对方而言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两个青年去拜访老师,在谈话中提到:“老师,听说您的夫人是教英语的,我们想请她指教,行吗?”
老师为难地沉默了片刻,说:“那是我以前的爱人,前不久分手了。”
“哦?对不起,老师……”
“没什么,喝点水吧。”
“老师,您的书什么时候出版?快了吧……”
这样转换话题,特别是提出对方很愿意谈的话题,就会使谈话很快恢复正常,气氛活跃起来。
在说话过程中,当对方有意无意地触到我们心中的隐痛、忌讳或者自己不愿回答的问题时,如果一时没有好办法应答,那么,就干脆使在场者的注意力从自己身上挪开。问话者见我方对其问题不予理睬,在尴尬的同时会很快意识到自己的鲁莽和无礼,从而不再追问。
某单位一张姓女子结婚,在单位散发喜糖,刚巧该单位有一位尚未谈对象的35岁的大龄女青年。大家吃着糖,突然一位中年科员笑着对那位女青年说:“喂,什么时候吃你的喜糖啊?”大家都望着那位女青年。那位女青年脸微微一红,把脸转向邻近的一位女同事,然后指着那位女同事身上的一件款式新颖的上衣问:“咦?这件上衣什么时候买的?在哪个商店买的?”两个人便兴致勃勃地谈起了那件衣服。
在大庭广众之下问大龄女子什么时候结婚的确是一件很不礼貌的事情。女青年碰到这个尖锐的问题时处境非常尴尬,回答不好可能会引起大家的闲话,再说这事也没必要让大家来参与。于是她立刻把话题转移到同事的衣服上,借以回避对方的无聊问题。问者受到毫不掩饰的冷落,自然也认识到自己的失礼,没有理由责怪女青年对自己的置之不理。
这种转移话题的方法固然可以达到摆脱窘境的目的,但是它又未免太过生硬,效果并不是非常好,有的人使用更为婉转的方式来“言其他”,会显得更漂亮、干脆。这种方法就是岔换法。岔换法是针对对方的话题而岔换新的话题,字面上看是回答了对方的问题,而实质意义却是不相干的两个问题。它给人的感觉通常是干脆利落,能显示出一种较为强硬的表达气息。话题调头言其他,经常会被用于解窘,但是我们应该尽量圆滑地去利用这一方法,使它更加不着痕迹地化解尴尬。
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供我们“顾左右而言他”。
1.节外生枝法
谈话总是要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来谈,如果你对此不感兴趣,或不想多谈,你可采用节外生枝的方法,转移活题。比如,谈论某个人的是非,可你不想谈,那么你可先听对方说,然后说些和被谈论人无关紧要的事,说自己的事,说说话人的事,说近来发生在身边的有趣的事。
2.巧转视线法
谈话中,眼睛看向窗外,表现出对外面的天气或景物的关注,评论天气的好坏,气候的变化;谈话中,把视线集中在对方的穿着打扮上,夸她的服饰有档次、有品位,夸她的肤色青春靓丽,向她讨教护肤的方法,讨教如何购买化妆品等。
3.先声夺人法
未等对方完全摊开话题之前,你就另立个话题,然后天南地北地说起来,不时地还向对方征求意见,让他发表高见,并向他讨教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为自己指点迷津,态度极为诚恳。不给对方喘气儿的机会,再提话题的时间。
4.锦上添花法
锦上添花法,即由对方话语中的某一点引出新的话题。
朋友甲在交谈中夸耀自己的孩子:“我女儿这次数学考试又得了满分!哎,你儿子怎么样?”乙的儿子数学较差,如果他不愿意公开,就可以说:“哦,满分?你女儿真聪明,语文一定也考得不错吧!”听到人家夸奖自己的女儿,甲喜笑颜开,又开始介绍女儿的语文成绩。
5.补充引渡法
这种方法表面上为对方的谈话作补充说明,实际上暗度陈仓、转换话题。
小王说:“博览会上羊毛衫的款式真多……”如果他滔滔不绝地介绍起羊毛衫的款式,而你又不感兴趣,那么,不妨抓住他说话的间隙,插上一句:“我昨天也去看了,不是还有各种名牌冰箱吗?”这样,就能把话题引到“冰箱”上去。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人一讲到兴头上,往往收不住,给“补充引渡”带来困难。这时,你就要针对他的特点,用他同样感兴趣,甚至更加感兴趣的话题去“诱惑”他。一般来说,他会不经意间转换话题的。
6.追问转移法
对对方的回答不断地追问,也能达到转换话题的目的。
有人总是抱怨自己不被领导赏识,是个人才但是缺乏机遇,听到的次数多了,难免使人厌烦。特别是有的人还很不“识相”,不管人家爱听不爱听,依然喋喋不休。这时,你不妨趁机追问:“你认为一个人成才需要哪些条件?成才既然需要主客观条件,那么主观因素与客观条件相比,哪一个更重要呢?”“客观条件很差,由于主观努力而终于成才的,这一类例子你多少了解一些吧?”利用一次或多少连续追问使他逐渐偏离原来的话题。
7.另起炉灶法
另起炉灶法简洁明快,往往用明白的语言刹住对方的谈锋,迫使话题转换。这种方法虽然直截了当,但也要顾全对方的面子,尤其是在对方谈兴正浓的时候。你可以对只顾自己口若悬河的人说:“这件事咱们有机会再谈吧,我先告诉你一件事……”;也可以在听到不愿听下去的话题时说:“我们不谈这个,谈谈……好吗?”既注意到了礼貌,又达到了转换话题的目的。
8.装疯卖傻法
对方说西,你就说东;对方说人,你就说事;对方谈工作,你就谈家事,装作没有领会对方的谈话意图,来个云山雾罩,犹抱琵琶半遮面。让自己疯傻,让对方无奈。
徐霜和赵兵是大学同学。很巧的是,他们毕业后又同时考入了一家事业单位。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他们在一起工作3年了。赵兵一直暗恋徐霜,想趁着七夕情人节向徐霜表达爱慕之情。徐霜对此虽然心知肚明,但却不想将友情朝着爱情方面发展,她认为还是保持一种淡淡的友谊比较好。于是,就出现了下面的对话。
赵兵:我想问问你,你是不是喜欢……
徐霜:我喜欢你给我借的那本公关书,我都看了两遍了。
赵兵:你看不出来我喜欢……
徐霜:我知道你也喜欢公共关系学,以后咱们一起交换学习心得吧?
赵兵:你有没有……
徐霜:有哇!互相切磋,向你学习,我早就有这个想法。
赵兵:……
徐霜3次都把赵兵的话断答,使得赵兵明白了她的想法,于是,不再问了。这比让他直率问出来,徐霜当面予以拒绝,效果当然要好很多。
当然,运用这种方法说“不”:一要看准时机;二要灵活打断;三要主动出击。此外,还需要做到正确的断答,才思敏捷,口语技巧娴熟。这是因为,首先,断答前要摸准对方的心理,“你一张口我就知道你要问什么”“未闻全言而尽知其意”,这与“错答”比起来,要求会更高。其次,要能抢得自然而恰当,比如从“喜欢”(人)而引论到“喜欢”(书),能瞒过在场的其他听话人。最后,断答往往需要几个回合才奏效,因为抢一两次,对方可能还不能领悟到答话者的真正意思,或者略略知道而不甘心,继续发问,这就要求“连抢”多次,才能不漏破绽,达到目的。所以说难度大,技巧性强,但如果运用的得当,效果也会很好。
故意转换话题还有一种情况,在两人的交谈中涉及第三人的名誉或利益,这时更要当机立断,改变话题。如当有人在会话中损害了某个人的名誉时,你就要以坚定的语气说:“我对他(她)的印象很好,还是让我们谈谈其他事吧。”或者,当有人诽谤一位双方都很熟悉的朋友时,你可以用吃惊的语气说:“是嘛,可是他对你评价非常高,常常讲你的好。”这种明显的转换话题往往能够马上制止闲言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