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马云在访美期间,西方批评中国的互联网新闻审查。马云反驳道:“现在世界上最大的10家互联网公司中,中国就有4家。如果政府真是那样审查、压制,他们不会有机会做到现在的地步。”为此,马云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我想,20年前,在我来美国之前,我以为我已经很了解美国了。但当我到这里的时候才发现,不!这并不像我从书里学到的那样。在座的朋友们,如果多次去中国,你们将知道中国也和你们想象的不一样。不幸的是,我在美国看到那么多中国问题专家,他们每年只去一次中国或者一次都没有去,结果他们成了‘专家’。”
生活中,我们总会面对这样或那样尖锐的问题,如果一味情绪化地去反驳此类问题,恰恰就会掉入提问者的陷阱中,不仅丢了风度,还会颜面尽失,到最后就百口莫辩了。对于公众人物而言,掌握反驳的语言技巧尤为重要。当然,尖锐的问题有善意的,也有恶意的,有具有攻击性的,也有没有攻击性的,怎样快速对问题做出分析并回应,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提高的地方。
2012年马云在接受专访时,记者追问马云:“你一直在歌颂小公司,但阿里是个大公司,你不会觉得矛盾吗?”这个问题指出了马云言论中看似矛盾的地方,而且问题表面也是大众能够直观感受到的,似乎无从反驳,这给回答问题制造了很大的难度。马云是这样反驳的:
我自己觉得,歌颂小公司,是因为这是我的理想。今天阿里是个相对而言比较大的公司,这是我们的现实。我的理想是相信小公司。事实上,我们自己对自己的拆解比谁都快。淘宝我把它拆成4家公司。很快,又有几家公司要拆。我们已经拆出10家公司了。而且,我们也不算是集团式管理,我们现在的管理更像一个组织。我们更像是一个生态系统,养出各种各样的小鸟、小兔、小猫、小狗。我们希望这个社会环境出现这种状况。大和小,怎么说呢?我们歌颂公园里的各种动物,但是这个公园如果很小是不行的。我们今天在建设的是一个生态系统,不是一家大公司,而是一个真正的ecosystem(生态系统)。
我说接下来我们可能有20家公司、30家公司,我们这些不叫公司,是30个产业群,没有谁跟谁report(报告)。但是有了这个群以后,边上会有无数个小公司出现。因为有这棵树,长了很多松果。有了很多松果就会引来很多松鼠,最终形成了这样一个体系。
如果你把自己定义为纯粹获取利益的机构,youdied(你就“死”了)。所以,我并不觉得是矛盾的。我一直这么讲,也一直这么坚信,假设我今天重新开始创业,我再也不肯办这么大的公司了。但是今天没有办法,现实已经是这个样子。我能把它切成一堆碎片?问题是,AT&T那个时候美国还可以把它拆了。请问中国政府和世界哪个机构能把淘宝拆成碎片?第一是没法拆,第二是拆了之后1000万家企业都没了,你怎么拆呢?这是个现实。
马云立足实际情况,对整体问题进行了分析,将问题拆解开来一一化解。其实,对于相同的问题而言,并没有固定的答案,最重要的还是心态。面对尖锐的问题,保持冷静,不要带有强烈情绪是保证自己可以快速思考的基础。分析提问方的用意以及对自身产生的影响后,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然后再回答,才是正确的选择。而这考验的不仅是一个人的口才,更是一个人的应变能力。
马云如是说
创办了阿里巴巴后,有一回,马云说:“我哪天突然消失,谁也找不到我,大家急得团团转。一周后我才告诉秘书,别人再问起,你就回答:‘马云去拍电影演风清扬了。’别人若问:‘那啥时候能回来?’你就说:‘我也不知道,您关注一下相关的新闻吧,电影啥时候杀青,马云啥时候才能回来。’我觉得这样蛮好玩的!”
马云
如果你要想有真正的朋友,必须不要被别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