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2 离婚需要理由吗?

离婚已经不再是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情。

民政部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结婚登记人数为1010.8万对,离婚登记人数为380万对。短短8年时间,2010年离婚/结婚占比为21%,2018年离婚/结婚占比增至38%。

东北三省离婚人口比例排行前三,其他城市依次为天津(离婚率62%)、上海(离婚率49%)、北京(离婚率48%)。

社会学家惊叹:“中国家庭在飞速崩溃,中国婚姻在火速终结。”各类都市婚姻剧十分热门,无论是离婚还是婚内生活,都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的数据,2018年,全省所有离婚案件中,排在第一位的原因,不是出轨、不是家暴、不是经济纠纷,而是“生活琐事”。

离婚原因(数据来自网络):

家庭经济原因占1.49%、出轨占2.51%、缺乏沟通占3.33%、性格差异占5.17%、赌博占6.06%、家庭暴力占8.44%、感情基础薄弱占8.63%、分居占30.16%、生活琐事占34.21%……

据司法大数据研究院给出的数据,2016—2017年,全国法院处理的离婚案中,73.4%是女方提出离婚。而在91.09%的案件中,是一方执意要离婚,另一方表示茫然。

在全国离婚纠纷一审审结案件中,73.4%的案件原告为女性。

在全国离婚纠纷一审审结案件中,夫妻双方只有一方想离婚,另一方不同意离婚的案件占比例为91.09%。

有50%的人在离婚时都抱着希望——也许会遇到新的、更好的姻缘。再次选择伴侣这个任务,并不比努力让自己适应现有婚姻轻松。我们自己才是婚姻幸福与不幸的根源。

日本作家江国香织的《那一年,我们爱得闪闪发亮》一书中,有个非常短的小故事,讲的是一对结婚五年有余的夫妻,妻子突然提出离婚。并着急谈判,丈夫却不停地问她问题:“洗衣液还有多少?洗甲水还够吗?化妆棉需要不需要?”丈夫十分了解妻子的个性,她是一个任何细节都必须回答的人。丈夫在妻子回答完之后就出去买了洗甲水、洗衣液和化妆棉。回来的时候妻子发了一顿牢骚,却笑了。文章最后一句话是:“丈夫也笑了,窃喜道:‘我赢了。’”

这虽是一个平淡的小故事,却十分写实。

在婚姻课堂中,也有同学曾经提问过导师琳·洛特:“婚姻生活索然无味,没有激情,开始吵闹,后来连吵架都不吵了,是不是应该离婚?”琳·洛特回答说:“人生就像过山车,总会有上有下。”她并没有直接回答同学的问题,而是把问题指向了另外一个疑问:“如果离婚了,你索然无味的问题,能够解决吗?”

向内探索的问题,能把我们引向自我觉察之路。

在我后来跟进琳·洛特的采访中,我们也聊到了离婚的话题(详情参见前文的采访稿)。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小故事:

A小姐结婚6年有余,近些日子顿感婚姻状态之疲惫。我们见面的大半个小时的谈话中,她一直在说生活的琐事:儿子幼升小、母亲身体弱、老公工作忙、婆媳关系很不好、公公又体弱多病……生活的压力压得她根本透不过来气,想离婚都找不到由头。

我问她:“你还记得当年你和你老公为什么会结婚吗?”

她十分嗤之以鼻:“这有什么记得不记得的,怀孕后才领证的。爱情这个东西根本没法当饭吃。”

哭诉了40分钟有余,A小姐的心情并没有变得更好,也没有在我的问题中找到答案。于是我决定放下课本中的方法,只是引导她回忆一下过往。

“你还记得你当年爱你老公什么吗?”

她面无表情地说:“认识太多年了,当年的事儿根本想不起来了。”

于是我又问:“所以当年你是完全不带情感奉子成婚是吗?”

她回答说:“那倒不是,我们也是一起工作的同事,谈了一段时间的朋友。后来发现有了孩子,也到了适婚的年纪,就结了。”

当她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完全没有刚才哭诉现状时那般痛苦,于是我继续问:“所以你是爱他的对吗?”

“嗯。”A小姐虽然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但是这个“嗯”代表了认同吧。

这时,我想起在婚姻鼓励咨询课堂里,我曾组织的一个活动叫作“婚姻中你的贡献”,该活动是用来启发参与者在婚姻内发现自己的价值的。显然,A小姐明显地觉得自己在婚姻中是有价值的;但另外一半的价值,她仿佛并没有看到。

于是我反问道:“你能不能想到你老公在婚姻中的一些贡献呢?多少都可以。”

她的第一反应是拒绝:“没贡献,他就是忙,赚钱也少。”我补充道:“很小的事情都可以,比如今天下班从补习班接了儿子回来。”她眼中露出了一丝丝的迟疑:“在外面赚钱、养家糊口,还有,有时候回来会做饭,或者去看他爸,对我妈也还可以……”

她一边说我一边记录,好像挤牙膏一样,但陆陆续续地,我竟写下了27条之多。我把纸条拿给她,说:“你看。”

她一下子愣住了,在她长久以来的感觉中,丈夫是一个毫无付出、一无是处的人。也正是因为这种毫无付出和没价值,她觉得婚姻根本走不下去了。可没想到竟然从自己的嘴巴里,说出了对方那么多优点。

很多时候,让我们感觉不好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自以为是的想法,带给我们不好的感受。

鲁道夫·德雷克斯说:“人们结婚的真正原因——不管他们主观意识到的原因是什么,都是对联合的深切渴望,而联合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对方有时候不一定真的没有价值,或许是你没有留意到,又或者是你根本不想看到。既然尚未分开,就一定有持续下去的理由。

当然,需要承认的是,生活中同样存在一些不良的夫妻关系。比如一方已经尽了一切努力,弄得自己身心疲惫,另外一方却袖手旁观。

虽然收拾对方放纵后的烂摊子并不是你的职责,但对方的放纵行为却与你息息相关。如果你一直不停地后退牺牲,那么就一定有人一直纵情把你推下悬崖。这些都是你自己选择的。

离婚并不需要特别多的理由,但是决定分开需要看得长远。在没有觉察的情况下,离婚很可能变成一种行为模式,人们想去选择不同的伴侣,甚至再婚,然后重复和以前一样的生活方式。在生活中不乏离婚好几次的人,他们总想着建立新的家庭关系,但他们不过是在重复之前的错误,徘徊于自己的问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