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当的称呼打造你的懂礼形象

王女士平时很注意美容保养,可毕竟岁月不饶人,这两年脸上的皱纹越来越多,还长了不少老年斑,为此,王女士时常对着镜子发愁,哀叹自己青春不再。

一天,王女士去菜市场买菜,一个年轻姑娘迎上来说:“阿姨,我们家的菜可新鲜了,看看您需要点什么?”

没想到王女士的脸色突然就变了,没搭理那个姑娘径直走了。这位姑娘感到很纳闷,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旁边的人悄悄对姑娘说:“她不喜欢别人叫她阿姨,你得叫她大姐,她就对你热情了。”

原来,这位王女士最怕的就是别人提到她的年纪,虽然年纪大了,却不喜欢别人叫她“阿姨”。卖菜的姑娘不小心触到了她的痛处,她家的菜自然推销不出去。

第一次与人见面,首先涉及的问题就是如何称呼别人。有礼貌地称呼别人,是说话办事顺利的第一步,如果称呼不当,轻则造成尴尬,重则引起别人的反感和愤怒,导致交流不畅甚至中断。懂得恰当称呼别人的人,才会让人喜欢,说话办事也更加顺利。

可见,恰当地称呼别人也是一门艺术。聪明的人在称呼别人时总是谨慎小心,综合考虑对方的年龄、身份等多种因素,说话办事才不至于吃闭门羹。要做到恰当地称呼别人,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参考对方的年龄

一般场合下,人们都会依据年龄来称呼别人,这是最普遍也最方便的办法,通常情况下不会出错。但这里有一个问题要注意,俗话说:“逢人短命,遇货添钱。”意思是说,人家的年龄,要少说三五岁,人家的东西,要往贵了说。许多人都不喜欢别人称呼他“老×”,尤其是女性,对年龄非常敏感,能叫“大姐”的就别叫“阿姨”,能叫“阿姨”的就别叫“奶奶”。

2.参考彼此的关系远近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远有近,在称呼的时候也应有所区别。明明是普通朋友却用非常亲昵的称呼,难免让人误会,认为你故意套近乎,相反,如果是比较亲近的关系却用了非常客套的语言来称呼,让人感觉十分见外。朋友之间,恰当地使用一些有趣的昵称也有助于增进感情。有的昵称则不是所有人都能用的,只有家人或其他关系密切的人才能用,这种特定的昵称也是表达亲密关系的一种方式。

3.参考对方的身份职业

不同身份职业的人有不同的语言习惯,在称呼别人时要注意符合对方的习惯,有助于更好地沟通。例如在农村遇到老大爷,如果称呼对方“老先生”,恐怕没有人会知道你在叫他。而如果对有身份地位的年长男士称呼“大叔”“大爷”,恐怕他也不会愿意跟你说话,应该配合其职业称呼“王老师”等。

4.参考当地的语言习惯

不同地区对于相同的对象的称呼可能不同,如果不加留意,很可能闹出笑话。例如一些地方把儿子的老婆称为“媳妇”,而有的地方则称为“儿媳妇”,“媳妇”则专指自己的老婆,一字之差就意味着不同的家庭关系。再如,中国人经常把配偶称为“爱人”,在外国人的意识里,“爱人”是“第三者”的意思。

想要成为一名受欢迎的人,在与他人初次见面时就一定要注意恰当地称呼别人,这样才能建立一个懂礼的办事形象,赢得别人的好感,使得交流能够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