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耐,方可以成就大事业

林则徐自幼聪颖,4岁入私塾读书,7岁学习作文,成绩常常超过同龄孩子。他的父亲林宾日对此深感欣慰,觉得儿子将来必能成就一番事业。可是随着时光的流逝,林宾日越来越感到儿子的性格有问题,他小小年纪却喜怒无常,顺利时扬扬自得,遭受挫折时便烦躁不安。于是林宾日苦思冥想,终于找到了教子的方法。

这天,他回到家脸色与往日不同,林则徐问他遇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情,他借机给他讲了一个“急性判官”的故事:某官以孝著称,对不孝之子绝不轻饶,必加重处罚。一日,二贼入户盗得一头耕牛,又把此家的儿子五花大绑押至县衙,向县官诉其打骂父母不孝之罪。该官一听儿子竟然打骂父母,犯下不孝之罪,于是不问青红皂白喝令衙役杖责五十大棍。正在此危急关头,这家老母跌跌撞撞赶来,跪在县官面前,声泪俱下央求县太爷棍下留人,并说自己还要靠儿子养老送终呢。老母把儿子的孝道说给县太爷听。县官听罢,追悔莫及。这时才想起找两贼人算账,可两贼人早已逃得无影无踪了。

正是这个故事以及林宾日的言传身教,给林则徐留下了终生的精神财富——忍耐。后来林则徐做了高官,在自己的府衙里挂上一块牌匾,上书“制怒”两个大字,以此鞭策自己,警示自己。

当他官至两广总督的时候,一次他在处理公务时无法克制,盛怒之下把一只茶杯摔得粉碎。可他抬起头,看到自己的座右铭“制怒”二字时,马上意识到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因此立即谢绝了仆人的代劳,自己动手打扫摔碎的茶杯,表示悔过。

就是在这样的不断“制怒”、不断忍耐中,林则徐官至一品,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华人的敬仰。

与人相处,不分是非曲直、话不投机动辄发火,这是一种没有涵养的表现。火气太大的人,就应该像林则徐那样,要有自知之明,加强修养,注意“制怒”,心平气和,以理服人,不可放纵心头无名之火,否则既伤害他人又伤害自己。要经常反思自己,是否火气太大?是否能够忍耐?切记:忍耐,方可以成就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