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SCORE模式:这样聊天,打开一个全新世界

先来看一组沉重的数字:据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全世界大约有78.6万人自杀,其比例为每年每10万人中有10.7人,这意味着每隔40秒就有人自杀。而保守估算,中国每年自杀死亡的人数已达28.7万人,每年平均自杀死亡率是23/100000.每2分钟有1人死于自杀,8人自杀未遂。

很多人选择自杀只在一念之间,一个念头转不过弯来,他就会放弃生命,这个时候,如果他的身边有一个懂心理咨询、会聊天的人,也许就能挽救他的生命。

在中国,心理学市场非常不成熟。一方面,很多人认为有病才去心理咨询,他们向心理咨询领域的专业人士求助,会觉得很丢人,还害怕会被人指指点点;另一方面,很多人认为花钱跟人聊天,不值得。买点食物可以吃到嘴里,买件衣服可以穿到身上,可买了跟人聊天的时间,聊完了,好像什么都没留下。不过,真的什么都没留下吗?

心理咨询并非像人们以为的是为了治病,它是基于人的成长,基于生命的价值而进行的一项工作。在专业人士的咨询中,很多来访者表示,他们在专业人士的引领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得到了不同的生命体验,进而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或者命运。这种价值远超他们所支付的咨询费。

也就是说,专业人士的聊天是一种专业的、有价值体现的工作。跟会聊天的人聊天,他能带你去你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他能带你去你不习惯去的地方,他能触发你从没有过的思考,他能帮你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个价值是无法衡量的。

试想一下,如果你并不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却能掌握这一专业技巧,你通过聊天,影响了你身边人的生命价值,让他得到了不同的生命体验,甚至打消了一闪而过的自杀想法,这将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我特别希望天下所有人都能懂一些心理知识。当然,要成为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但成为一个会聊天的人,其实并不难,可以先从成为一名教练开始。只要你懂得设框的语言技巧,设定一组框架,顺着这个框架去聊天就可以了,这个方法叫“SCORE模式”,是我在《大成教练》课程里教授的一个方法,如图2-1所示:

图2-1

S(现状):你在哪里?

我们跟人聊天,首先要了解他现在的情况如何,有什么事情发生了,造成了什么结果,当事人有什么感受等。了解现状时尽可能地中立,不加评判,不管当事人的现状如何,我们最好的方法就是接受事实。如果你学过共情的方法,在这个框架中可以带着慈悲心去共情和陪伴当事人。

0(目标):你要去哪里?

了解完现状之后,最重要的是把当事人的焦点调整到他的目标上,否则,他会在问题框架的泥潭里深陷。

美国耶鲁大学进行过一次跨度20年的跟踪调查。最早,这个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参加调查的学生们提了一个问题:“你们有目标吗?”90%的学生回答说有。研究人员又问:“如果你们有了目标,那么,是否会把它写下来呢?”这时,只有4%的学生回答说:“写下来了。”20年后,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当年参加调查的学生们。结果发现,那些有目标并且用白纸黑字写下来的学生,无论是事业发展还是生活水平,都远远超过了没有这样做的学生。他们创造的价值超过余下96%的学生的总和。那么,那96%的学生今天在干什么呢?研究人员调查发现:这些人忙忙碌碌,一辈子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帮助那4%的人实现他们的理想。目标是灯塔,能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目标是罗盘,能指明我们人生的航向,目标对我们的未来有着重要的作用。

带领当事人到目标框架很简单,你只需要问他:“如果一切皆有可能,你最想要什么?”“如果你不想面对这样的状况,那你想要什么?”这里有一个很关键的技巧,就是记得为他提供一个前提——“假设一切都有可能”,很多人都会有“无望”的信念,他不敢想未来,加上这个前提的目的,就是让当事人放下所有的顾虑,让他尽可能地畅想未来的目标。

E(影响):你为什么要去那里?

这是一个深刻的问题,并不是每个人都是清醒的,大多数人并没有考虑过他为什么要实现他的目标,只是别人都要,他也跟着做。因此,面对这个问题时,很多人会一头雾水。

这时,我们需要带他去看看,如果目标真的实现了,会带给他什么样的影响。当一个人真的去感受目标实现后的场景时,有人会发现那好像并不是他真正想要的,这时,他就会调整自己的目标;有人感受到的正是他想要的,那就会唤醒他内在的行动力,从而帮助他达到目标。

如何才能让当事人进入这个框架呢?可以充分调动他的视觉、听觉、触觉,让他想象目标达到后他会看到什么,听到别人如何赞美他,那时他会有着怎样的感受。

比如说你的目标是10年后要赚到两个亿,面对这个数字,你并不会有什么感觉。可是,当我问你,当你拥有两个亿时,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时,你也许会看到,10年后的你,住着豪宅,开着豪车,或者周游世界,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听到朋友们羡慕的声音,妻子会敬佩你,儿子会崇拜你……这时,你自然会充满动力。

R(资源):有了什么,你眼前的困难将不再是困难?

有了足够的动力之后,你就要开始帮他寻找实现目标的资源了。

很多人会觉得,自己能力不足,资源匮乏,根本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之所以会这样想,根本原因是他被内心的框架囚禁了。

你也许有找过钥匙的经验,你知道它就在房间的某处,可是就是找不到它,因为你只习惯于在你熟悉的地方寻找。资源也一样,每个人都拥有实现目标的资源,可惜的是,就像找钥匙一样,我们总是在熟悉的地方找寻,自然找不到。

帮助当事人找寻资源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破掉他原有的框架,让他去原来从来都没去过的地方思考,这样,他自然会拥有源源不断的资源。就像前面讲的,世界无限,除非你自我设限。

至于如何“破框”,我们后面会有专门章节深入研究。

人生在世,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碰到障碍时,一般人会在障碍里面纠缠,大成教练不会在障碍里面纠缠,他会引导你关注你所拥有的资源。寻找资源的另一个方法就是提升能力。

如果你的能力提升了,原来的障碍就不再是一个障碍。

以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为例,计算99+88.他会觉得很难。我们不能改变老师出的题很难这个事实,但是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当我们拥有三年级学生的水平的时候,再回头看99+88.这个问题就太简单了。问题没有变,当能力提升了,问题也就解决了。

C(原因):是什么导致了今天这样的结果?

寻找资源的另一个方法是从过去入手,因为每一个创伤下面,都埋藏着宝藏。

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曾经做过这样一个个案,案主是一位女士,30多岁了还没结婚,一直渴望进入婚姻,可是案主说她一直遇不到好男人。经过催眠发现,原来案主童年时生活在一个破碎的家庭,从小就目睹了父亲家暴母亲的种种悲惨场面,这一段经历太痛苦了。为了避免痛苦再次发生,她的潜意识选择性地屏蔽了跟男人相处,特别是跟父亲类似的那种有力量的男人。这种情况在心理学里面叫“选择性回避”,这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一样的道理。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知道,对这位女士来说,并不是没有适合的男人,而是她的潜意识屏蔽了很多男人。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并不是没有资源,很可能是以往的创伤让他屏蔽了很多资源。一个创业失败的人,可能会因此看不到创业的机会;一个演讲曾经被嘲笑的人,可能一生都不敢登上讲台;一个唱歌曾经被嘲笑的人,也许一辈子都会觉得自己没有唱歌的天赋……殊不知,这些创伤之下都埋藏着宝藏。

那如何才能挖掘这些宝藏呢?我们不能改变过去发生的事情,但是可以改变对过去发生的事情的看法,看法改变了,屏蔽就自动取消了。

记得在十多年前的一次个案疗愈过程中,一位李姓学员在做完疗愈后,发出了一声惊呼:“天哪,世界竟然是这个样子!”他瞪大双眼,语无伦次地说,“原来……红色是……这样的……那么鲜艳……”

原来,做个案的时候,他回到了小时候的创伤事件里。那时他才五六岁,坐在亲戚的车上副驾驶的位置。我们都知道,小孩是不能坐这个位置的,因为意外来临时,这个座位对孩子是极其危险的。偏偏那天意外真的到来了,他记得当时眼前的挡风玻璃上洒满了鲜红的血迹……

在治疗的过程中,当他想起这个场景时,浑身都在发抖、打战、尖叫、退缩……仿佛又变成了那个被吓坏了的小男孩。

为什么治疗后他重新睁开双眼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呢?

原来,当年挡风玻璃全是血的那一幕,让幼小的他完全震惊了,他的潜意识为了保护他不受到更大的惊吓,于是选择性地把他对“红色”的感知能力减弱,甚至关闭了,当他再次看到红色时,是无法看到常人眼中的红色的。

个案疗愈其实很简单,就是回顾这个事件,在释放了当事人的情绪后,跟他说:“那个时候你还小,不能保护自己,所以你的潜意识为了保护你,选择性地屏蔽了红色的刺激。如今你已经长大了,你有能力应对,不需要再通过屏蔽来保护自己了。”

从此之后,他潜意识的开关打开了,他又恢复了意外来临前的感知能力,这时再看眼前的世界,他才会发出一声惊呼:“原来世界是如此多姿多彩,原来我以前看到的世界都是假的。”

这样的案例在我的课程中数不胜数,其背后都有一个简单的原理,只要你懂得了这个创伤的基本原理,你就能够面对和疗愈自己和他人的创伤,甚至是改变自己的下半生。

治疗是改变过去,而教练是创造未来。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不去碰触“原因”框架,因为那需要一定的心理咨询能力,你不一定要做一名心理咨询师,但你绝对可以做一名教练。

上面这些框架的组合,就是SCORE模式。你会发现,这个模式很像是出租车司机出发前的询问。在还没有打车软件的时候,出租车司机接到乘客前,首先会问“你在哪里”,他问的就是现状。你上车后,司机会问“你要去哪里”,他问的是目标。在路上,有些司机会随口搭讪一句:“你去干什么?开会,面试,还是谈一笔大生意?”这就是影响。半路上,遇到了堵车,司机会做一个选择:“或许绕一下路,能更快地到达目的地。”他做的是寻找新的资源。

天地万物皆吾师,工作和生活中留心一下,你的聊天也可以很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