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是一个矛盾体,每年都有大量的人找不到工作,可是做老板的人都知道,要找到一个能用的人才是多么困难,特别是那些有创意的人才。为什么会这样的呢?我们从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上也许能看到一些端倪。
我从事心理教育工作20多年,也涉及亲子教育的部分内容,在讲亲子教育类的课程时,经常被家长问到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不听话怎么办?”从这个问题可知,在大多数家长的心目中,听话的才是好孩子。可是听话的结果是什么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位美国艺术家的观点。
我儿子是学艺术的,大一那年我去美国看他。他的一位艺术老师听说我们来了,想见一见我们,于是邀请我们一家到她家里做客。在和老师聊天的时候,老师当着我儿子的面批评我儿子,说我儿子学习不用功,画画基本功不够扎实。正当我们一家人感到没面子的时候,老师话题一转,开始表扬我的儿子,说:“这孩子的画风非常自由,没有束缚,我教过不少中国学生,他们往往基本功很扎实,但可惜的是画风基本固化了,只会按照一些套路去画画。你的孩子仍然保持自由奔放的画风,这实在难得。基本功任何时候学都来得及,但画风一旦固化了,艺术生涯基本就结束了。”
多么有见地的观点!我想,这番话不仅适用于画画,同样适用于人的一生:任何时候学知识、提升能力都来得及,但一个人的思维模式一旦形成,他的一生基本上就被框定了。
听话的结果很可能就是放弃自己的主见,牺牲创意,只会按照父母或者权威的要求做事,这样的人,就算努力学得了一身好本领,人生也没有什么大作为,因为他只会重复别人曾经走过的路。
那怎样才能让孩子有创意呢?这就需要学习横归类的语言技巧了。
所谓横归类,就是在同一个组别中,由一个组别移向另一个组别。横归类可以容许我们将两样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事物自由连接,同时可以让我们跳出原有的框架,发现无限的可能性。
很多在家里负责买菜的朋友都会很为难,因为不知道今天该做什么菜。但你用横归类的方法试试,你会发现你有无穷无尽的选择。我们先从炒这个组别开始,炒可以用肉和蔬菜两个类别进行组合,常用的肉类有猪肉、牛肉、羊肉、鸡肉、鸭肉、鹅肉、兔肉等;蔬菜类有白菜、菜心、空心菜、娃娃菜、豆瓣菜、香菜等。于是这两者一组合就有了:猪肉炒白菜、猪肉炒菜心、猪肉炒空心菜、猪肉炒娃娃菜……我想我不用写下去了,学过数学的朋友都知道,单这两样的组合就好几十种,如果三样进行组合,那是几何级数的增加,而且,这仅仅是炒这一个类别,再加上炸、煎、烧、焖、烩、熏、炖、煮、蒸……这岂不就是无穷无尽了?
还记得前面讲框架那一章提到的无望框架和破除方法吗?一个人之所以没有创意,是因为被某个“无望”的框架给困住了,所以,想不到其他的可能性。横归类就是让你从一个框架中走出来,进入同一层次的另外的无限可能性中。
那如何才能让一个人进行横归类式思考呢?下面几句话就是经典的问句,我把它称为“潜能开发问句”:
“你说呢?”
“还有呢?”
“除了……之外,还有呢?”
“假如有的话,是什么呢?”
比如,你的孩子问你:“爸爸/妈妈,人类从哪里来的?”如果你简单地把你从书本里看到的所谓知识告诉他:“人是猴子进化来的。”这样你的孩子只有这一个答案,这个答案也未必是正确的。更要命的是,当他有一个答案之后,他就停止了探索。但如果你不是简单地塞一个答案给他,而是反问他:
“你说呢?”
孩子会问你这个问题,他一定是经过思考的,他会有他自己的答案,只是他不确定而已,经你这样一问,他也许会说:
“书里说是猴子变的。”
当他有了一个答案之后,你接着问他:
“还有其他可能性吗?”
这时,他就会开始思考,把他以前知道的说出来:
“听同学说,是上帝创造的。”
你不要停止,接下来继续问:
“除了是猴子变的和上帝创造的这两个可能性之外,还有呢?”
这时候,他就会思考,源源不断地说出各种他知道的可能性,直到他说“没有了”,你依然不要放过他,继续追问一句:
“假设还有的话,是什么呢?”
这个时候,他很可能就会陷入沉思,经过深思之后说出来的,很可能就是他自己的创意了。
你试想一下,如果是在这样的对话中长大的孩子,他未来会是一个怎样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