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含糊:一语双关的催眠指令

据说有这样一个典故。一次,乾隆权臣和珅和编修纪晓岚在花园饮酒(当时和珅官居尚书,纪晓岚则为侍郎),忽然,一条狗从他们身旁经过,和珅借机捉弄纪晓岚,于是指着狗问纪晓岚:“是狼(侍郎)是狗?”纪晓岚呢,不愧是个才子,他巧妙地回答:“尾垂为狼,上竖(尚书)是狗。”

这是一则巧妙利用双关语骂人的故事。这种语法在催眠里也经常被采用,比如,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睡不着时,可以数绵羊。但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数绵羊这个方法在中文语境下是没有效果的,因为这是一种在英文语境下的催眠方法。

绵羊的英文叫“sheep”,睡觉的英文是“sleep”,这两个词的发音类似,因此人在数绵羊时,虽然说的是“sheep”,但潜意识听到的是“sleep”,于是,在这种暗示下,很快就会进入睡眠状态。

那中国人睡不着时怎么办呢?可以数“水饺”,因为“水饺”与“睡觉”发音相似,当你“一个水饺、两个水饺、三个水饺……”这样数下去时,你的潜意识就会收到“睡觉”的暗示,在重复的暗示中,就会慢慢睡着。

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按照中国的经验,隔离是最好的防治举措,可美国就隔离和人权问题纠结了很久。对此,网络上出现了这样的段子:

隔离,人权没了;

不隔离,人全没了。

后来,网民又对这个段子进行了升级:

隔离,Iseeyou;

不隔离,ICU。

这里也用到了双关语。

这种语法在催眠中叫作“含糊”,就是一语双关,表面上在说一件事情,但是让对方的潜意识却能听到另外一个意思,这样,催眠师所发出的指令,当事人的意识来不及防卫就被潜意识接收了。

在中国的禅宗公案里,有大量利用这种语法让人开悟的故事。

《指月录》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德山宣鉴20岁出家,在佛理上颇有造诣,在四川经常跟人讲《金刚经》,人称“周金刚”。他听说南方有禅宗可以直指人心,可以让人顿悟,感觉非常愤怒,他认为,出家人千年万劫地修行,还未必能成佛,现在居然有人说可以见性成佛,这简直是魔道。于是,他挑了担解说《金刚经》的《青龙疏钞》离开四川,准备到南方擒获那些走岔道的修行者。走到澧阳路上,见到一位老婆婆在卖点心,他肚子饿了,就放下担子,向婆婆买点心。

恰巧,这位婆婆就是一位禅宗高手,她指着担子问:

“担子里是什么?”

德山:“解读《金刚经》的《青龙疏钞》。”

婆婆:“我问你一个问题,如果你答得出来,这点心就送你,算是我供养有道之人,如果答不出,请你离开,我的点心不卖给你。”

德山心里想:《金刚经》我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还怕你问?于是接受了这个条件。

婆婆道:“《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你说要点心,请问你点的是哪个心?”

德山顿时被问住了,他完全没想到,佛法还有这样一片天地。

被婆婆点了心后,德山点心没吃成,腹中空空,但心中却生起了很多疑团,便急往龙潭寺求解。

这时,他没有忘记自己是为什么而来的,所以,见了崇信禅师后,德山高声喊道:“久闻龙潭大名,近日来到此地,为何潭又不见,龙又不现。”

面对这个外来和尚的挑衅,崇信欠身笑道:“你不是来了吗?”

宣鉴再一次愣住了。

是啊,自己已经到了龙潭,如果龙也不见,潭也不见,那自己是什么?

宣鉴禅宗被崇信的佛法迷住了,他在龙潭寺住了下来,潜心学习禅法,最后成了一代宗师,他所开创的流派被后人称为“德山禅”。

从这个故事中,我想大家已经体会到双关语的威力了。禅宗大师点悟弟子所用的语言叫“机锋”,所谓机锋就是在适当的时机下,用锋利的语言直指人心。直指人心用现代心理学的表述就是直接进入对方潜意识,这一点跟催眠很相似。一般的教学中,老师说一是一、说二是二。禅宗不一样,禅宗会用言外之意,去破掉一个人的“我执”,让人豁然开朗。所谓我执,就是一个人原有的信念系统。

催眠也一样,通过含糊这种语法,绕过一个人意识的防卫,直达其潜意识,避开他习惯的信念系统,在其潜意识中种下一颗新的种子,等到这颗种子长大后,被催眠的当事人就可以获得新的生命。

当然了,催眠中的含糊跟禅宗的机锋一样,是需要时机的,也需要大量的语言积累,才能在时机到来时一语中的。

在这套催眠语言里,只有这里的一语双关是需要很高的文采的,其他的语言技巧只要我们理解到了、感悟到了,然后勤加练习就能信手拈来、灵活应用。

1.德山宣鉴,唐代高僧,俗姓周。——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