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世界观:你认为的事实只不过是一种信念

自然界中有一种奇特的现象,有些人用鬼神之说来解释:在沙漠里,旅行者疲惫不堪、干渴难耐,突然他的眼前出现了一汪碧绿的湖水,旅行者兴奋地跑过去,不料,跑了很久,湖水仍旧在他的眼前,距离一点都没有拉近,等他再往前跑,湖水突然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我们都很清楚,这种现象跟鬼神无关,其实是一种海市蜃楼现象。不过,不了解这种自然现象的人,他们会强调这是他们亲眼看到的,湖水真的出现过,真的就在不远的地方。事实上,我们眼睛看到的,我们确信无疑的东西,并不一定是事实。

地图不是疆域,但是你的地图就是你的疆域。

阿尔弗雷德·科日布斯基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地图并非现实。”他的意思是,地图能帮我们抵达我们想要去的地方,但是地图跟实际地形和风貌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对世界的认知和描绘,这种认知和描绘就叫世界模型。我们通过自己的世界模型来解读世界,认为自己头脑中的世界模型就是真实的世界。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会参照这个世界模型,不同的世界模型会导致我们做不同的决定,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决定累积起来就形成了我们的命运。

我们头脑中的地图并不是实际的疆域,可因为我们会按照心中的地图去行动,行动会创造出跟你心中地图相符的世界,因此,我们的地图就成了我们的疆域。

换句话说,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叫作世界观,我们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创造出什么样的世界。改变一个人的世界,可以从改变他的世界观开始。

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知道,虽然信念会创造事实,但信念并不是事实(如图7-1)。

图7-1

当一个人认为信念就是事实的时候,改变是不可能的。因此,改变的前提是,把他认为是事实的信念,还原为信念。

当一个人承认并意识到自己认为的事实仅仅是一个信念时,就为改变打开了一个空间。

以上面两个例子为例。

和尚可以回应那位女士:“阿弥陀佛,原来女施主是这样想的?”

两个强盗也一样,可以问那个强占三颗钻石的强盗:“你是这样想的吗?”

他们会说:“对,我就是这样想的。”

对话进行到这里,情况已经很清楚了,这仅仅是某个人的想法而已,并不是事实!既然是想法,就表示可以这样想,也可以那样想。于是,改变就变得有可能了。

“原来你是这样想的?”这句问话可以巧妙地把当事人认为的事实还原为信念。当然,还可以有其他类似的表达方法,比如:

你一直都这样想的,对吗?

这是你个人的看法,对吗?

别人会有同样的看法吗?

是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像你一样想呢?

是什么让你有这样的想法呢?

……

通过这类问句,我们把事实还原成信念,让对方意识到,这仅仅是他个人的看法。完成这关键性的一步之后,我们就可以使用前面讲过的位置感知法,让他从“他人”的角度去看问题:

“别人会怎么想?”

“有没有想过,我们是怎么想的?”

“某某人会怎么想?”

或者可以直接引用某权威人士的观点,让当事人意识到,这仅仅是自己偏执的想法而已。

比如,有人抱怨“经济不好,生意难做”。这时,我们可以问一句:“是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像你一样想呢?稻盛和夫说过,经济下行时,正是企业发展的最佳时机。”对方立刻就会觉醒,原来这是自己的一种想法而已。

夫妻关系有时会走到一个阶段,当经历过一次次失望后,有的人就会给伴侣贴上一个负面的标签,认为对方是个人渣,并把这当成事实,一旦走到这一步,大多数夫妻关系就走到尽头了。其实,如果愿意做心理咨询的话,这样的关系还是有希望的。如果下次有人向你抱怨他的伴侣是“人渣”,你不妨问他:

“啊,原来你是这样想的?孩子也是这样认为吗?有没有人不同意你这个判断的?”

经此一问,至少能让对方知道,他的想法未必是个事实。

明白了这个窍门之后,下次当你听到身边人说一些听起来就是事实的语言时,你知道如何应对吗?比如: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钱是肮脏的。”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听话的才是好孩子。”

……

将事实还原为信念之后,除了用位置感知法拉宽当事人的世界观之外,还可以带他看看,去看他坚持这个信念会给他带来的后果,这个方法我们下节会详细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