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会在课程中问这个问题,“你是谁?”通常我得到的答案是某种关系中的角色,“我是一个七岁男孩儿的妈妈”“我是一个企业主”“我是一个老师”“我是一个创意人”。每一种角色认同都是处在某种关系中的一极,你的身份是主体,那么关系中相对应的另一方就是客体,如果你的角色认同是妈妈,对应的客体就是孩子,企业主对应的就是你的公司,依此类推,这个应该不难理解。
当你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介绍自己时,或者当“你是谁?”这个问题在你的脑子里闪现时,你可以观察一下你给出的答案如果是一个角色的话,那么这是个什么角色?这个角色就是在目前你投入注意力最多的角色认同。
你越在意的角色认同你也会对相应的客体那一方抱有很高的期待,并且会很在意在这个角色上是否取得被他人认可的成就。
以“妈妈”这个身份为例,当你更多只是把自己看作是“一个七岁男孩的妈妈”时,你所有的思考方式和观察世界的视角都变得非常单一了,你会在绝大多数时候都站在“妈妈”这个角色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做的一切事情都以孩子为中心考量,例如要出去旅行,就会优先考虑适合孩子的地方,孩子喜欢玩什么,那个地方的食物孩子喜欢吃吗等等。
当然,不仅仅是“妈妈”这个角色,所有的角色都是如此。某企业主、某人的儿子、某人的太太、某局长、某著名影星……当一个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长年累月地这样在某个角色中思考和行动,那么他就会慢慢地把自己的本体丢掉,逐渐失去自己,只剩这个角色了。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当他们认同自己的某个角色时会完全失去平衡,他们把所有关于自我的形象都投射在那个角色上,完全忽略了本体的价值,而把所有的价值感的来源都寄托在所扮演的角色上。
比如认同“妈妈”这个角色的人,如果她身边有人对她说“你是怎么做妈妈的?”“哪有像你这样的母亲”她就会感到非常挫败和痛苦,甚至觉得自己的整个价值都被否认了。她会要求自己成为一个标准意义上的好妈妈,如果自己出去旅行或出差几天没陪孩子,就会有深深的内疚感和自责。如果自我遗失得更厉害,会容易在更多大大小小的事情上引发自责,如孩子病了、瘦了、成绩下降了、不开心了、孩子没有朋友玩了等等都会使她产生焦虑,继而引发自责情绪。
哪怕被否认的不是你,是你角色关系中的客体,都会让你心情受到严重影响。
假设在带孩子去游乐场玩的时候,你的孩子和另一个孩子发生了冲突,那个孩子哭了起来,你过去准备处理时,听到旁边有人议论你的孩子说“这个孩子好霸道啊!”“这孩子家教有点问题”,如果你有所觉察,你会意识到自己的心情马上被影响,尴尬、愤怒、想要辩解等感觉很快涌上来,也许需要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或更久的时间才能完全恢复平和自在的状态。当然,这还只是个陌生人的评判,如果是关系更亲近或者更重要的人,例如老师、家里的亲戚、父母,对你所造成的影响会严重很多,会持续的时间也会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