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对世界的感受都是主观的,这感受来自“我”这个观察者的视角,“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就会看到一个相对应的世界。
当我们觉得被伤害时是觉得自己无能,当我们觉得不公平时是觉得自己弱小匮乏。当我们有力量时,是不会觉得受伤的,因为压根儿就不会把那当作伤害;当确定自己强大富足时,就不会那么需要所谓的公平,因为多一点少一点都没关系,因为“我”有很多,即使现在没有以后也会有。只有觉得自己得来不易,拥有的很少,所以才特别紧张地担心是不是被别人分去的太多了。
所有改变的前提都源于看到和接纳,当我们无法看到被伤害的故事中自己的脆弱面时,就无法真正超越这个部分。
那么如何成长到一个新的维度的自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先彻底明白并接纳现在的自己。所以与其说是原谅那个伤害过自己的人,不如说是原谅那个故事中被伤害的自己。
岳云鹏对15岁那个弱小无用的自己有着复杂的心情,和很多人一样,对过去受伤害的自己既有同情和怜悯,也有厌恶和痛恨,就是那种觉得自己怎么那么没用、恨铁不成钢的心情。这种心情如果换作在爱情中受伤的自己,就是觉得当时的自己怎么那么蠢那么贱,受伤的故事版本各有不同,但结构都是差不多的。
所以学着感谢那些伤害自己的人,本质上是学着原谅,原谅那个人,也接纳和那个人一起创造出的故事中的自己。
但在另外一个层面,我也很理解那些痛恨“鸡汤”的人。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青少年阶段是最为迷茫和痛苦的。因为儿童期的视角非常简单纯粹,同时也是相对蒙昧的,成年之后有更多的经历和成果,因此对很多事情会更加清晰和笃定。而青少年这个阶段,则是看到了很多,知道了很多道理,但却没有足够的力量按照自己认为的最佳状态行动,所以这个阶段就会有很大的愤怒——对于那些给自己讲道理的人的愤怒,而更大的愤怒却来自对自己的“知道却做不到”。
这就是韩寒曾经说的,“我们知道了很多道理,但却过不好这一生”。所以讨厌讲大道理的人的心声就是,“道理我都懂,但我就是做不到,所以这些大道理都是唬人的,少跟我扯这些看上去很美的鸡汤”。正是内心深处知道这些道理的方向是对的,所以想要这么去做,但当下的状况是,确实被卡住了,实在做不到。那个愤怒还在,悲伤也还在,不甘心也在,挫败感也在,统统都在。我知道我该感激,但是我就是感激不
下去。
这是成长中必然会经历的一个尴尬的阶段,每个人都有,我也有过。我记得我刚刚开始身心灵成长的头两年,看了一些书,上了一些课程。当跟家里人发生争执时,我最不高兴的就是他们说,“你看看你,你还是上过课的,你还是成长过的,有什么用,还不是这样”,我就会真的很生气,我会奋力还击,结果自然就会更糟糕。
后来我才意识到,之所以那么生气,觉得很受伤、不被理解,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在内心深处我对那个阶段的自己很不满意,因为我也很生自己的气,觉得我已经学了这么久了,好几个月了、一年多了,怎么还是会掉到自己的情绪里,怎么还是会掉到“坑”里爬不出来。因为很不喜欢自己这种反反复复的状态,所以当家人戳我这个部分的时候,就会一戳就中。
如果没有持续、系统的成长,可能就会在同一个维度的视角待一辈子。如果来到地球上一辈子,我们的灵魂相比来的时候都没有进化和扩张,去感受不一样的视角和体验,这真的很可惜。
如果你有过被伤害的经历,先别着急强迫自己放下,去原谅去感谢什么的,而是先感受一下在那个经验中的自己,好好地跟那个自己连接一下,甚至去抱抱那个自己,那个对自己失望的自己。当你彻底可以接纳自己历史中的无知、愚蠢、软弱、自卑、无能、倔强时,你再回头看看,在那个戏码中陪你演戏的那个人,感觉似乎也已经不同了。这时,你会发现再去放下或原谅似乎不那么艰难了。
成长就是这样,通过身边的人和事来反映自己内在的状态,再通过和这些人和解,最后和自己不喜欢的部分和解,然后去触碰那个更好的自己。
一切都无关他人,只有自己,还是自己。
自爱力不仅仅是给这个时刻的自己,这份爱也可以超越时空,送给过去的自己。
人生那么长,停一下又何妨
——慧敏法师
背叛我离我而去的他
欺骗我携款逃跑的他
对我实在是过分的他
为了我
不是为了他,而是为了我
完完全全为了我
原谅他
绝不是因为他可爱
不是因为他可以原谅
不是因为觉得“他也是人……”
因为我要活下去
幸福快乐地活下去
忘掉他,过我想要的生活
因为我也拥有幸福的权利
原谅他
虽然绝不像说的那么简单
虽然总会感到委屈
虽然不适怒有心声
只考虑自己
对自己是不是好的
然后决定
就算是心不听从大脑的决定
姑且先决定
决定原谅,决定遗忘
连同,因嫌恶他而痛苦的自己
一同原谅
还要用身心努力祈祷
出声地努力祈祷
祈祷自己能够放手
祈祷自己能够遗忘
完全是为了我
做这些
在某一刻眼泪喷涌着
失神般挣扎着
像要离开人世一样痛哭一回
真的放下
那不是我放下了
而是耶稣和菩萨的爱与慈悲与我同在
把一切重新归于圆满
相信他们的爱与慈悲
如果现在有无法原谅的人
原谅他
为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