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自己就是改变那些我们习惯体验的感受

《无量之网》里多次谈到,和这个整体的宇宙意识(书里面称之为“量子场”)对话最关键的就是你的感受。你的感受会决定你的能量,而你不同的能量状态会吸引并创造出完全不同的可能性来到你的生命中。

其实《秘密》所谈到的吸引力法则的核心也是这个,但很多人都误解了这本书和电影里所谈到的向宇宙下订单这个部分,他们回去也学着去下订单,要自己想要的,但是很失望地发现,这些愿望并没有实现,因此他们认为吸引力法则并不存在。他们不了解的是,当你要某样东西的时候,你的感受是“我没有”的匮乏感,匮乏感则会吸引匮乏。而你的感受是跟宇宙沟通的语言,还记得吗?

所以当我们想要重新“升级”自己,去重新塑造我们的生活时,第一步就是我们需要辨认出那些我们已经很熟悉的低能量的感受,并释放那种感受,让它离开。而最难的部分就在这里,某些感受一直跟随着你的父母,你所生活的群体意识中也认同这些,从你记事起这种感受一直伴随着你,因为太过熟悉,它们甚至已经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以至于你很难辨认出它们的存在,更不要说和它们分开了。

有觉知地通过你对各种事情的反应来观察自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每一个你做出的反应都带着一些你意识到或没有意识到的感受,每一种感受都反映出你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以及如何认同你自己的。你每找到的一个线索都是一个碎片,最后你就能慢慢拼凑出一张完整的地图,彻底地了解自己是如何以过去的状态创造出现在的生活的。

那么你改变那种模式的时机也就来临了。

很多年前,有一次我去一个工作坊,那个流派叫作“知见心理学”,最早是美国的恰克博士创立的,这个流派的工作坊有个传统,老师每天都会通过名牌来抽取1~2个同学来做现场个案,同时在课程中所有包括助教、音控等工作人员的名牌都会放进去一起被抽取。结果我去的那次课程的第一天,老师接连两次抽到的个案都是当时课程组织方的一个工作人员,而且还是同一个人。当时我就举手站起来,“老师,我觉得不公平。我认为应该把她,”我指着那个工作人员说“把她的名字从抽签盒里拿掉,如果能把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拿掉当然更好。”老师问,为什么?

我说:“我们这个课程有六七十个人,这个课程只有三天,每天被抽到个案的机会本来就很有限,可如果每次都抽到工作人员,对我们这些交了几千块钱学费的学员来说太不公平了,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问题可以有被关注的机会。”

老师没有被我这套看似合理的逻辑唬住,直接问我,你现在有什么感受?

“我,”我当时被噎住了,我只顾着义正词严地讲我的理论,根本没留意到什么见鬼的感受,“我,我……我觉得不公平。”很好,老师微笑着看着我,继续问:“还有呢?”

还有?我的天,还有什么,我搜刮了半天,说:“我觉得我的机会被掠夺了。”

“非常好,被掠夺的感受。”老师笑得更开心了。(有什么好笑的,我正生气呢)老师接下来问了我一个我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什么样的你,会容易体会到被掠夺的感觉,什么样的你不会有这种感觉?”

我的第一冲动是想说,所有人遇到这种事都会有相同的感觉。可是我很快意识到,这不是真相,而我必须对老师诚实,对自己诚实,我可不想交这么多学费还在课堂上自欺欺人。于是我很不情愿地说:“觉得机会很少,而且觉得得到机会的可能性很渺茫的自己会有这种感觉。”

“所以那是一种关于机会的匮乏感对吗?”老师问我。

我说,是的。

老师接着问我:“那什么样的你,或者什么样的人同样碰到这个状况,但不会有这种被掠夺的感觉呢?”

我想了想,说:“应该是觉得世界上还有很多机会,或者觉得自己没什么问题、不那么需要这样机会的人吧。”

在我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刚才气势汹汹的指控其实正是我在表达自己的匮乏感和焦虑感的一种掩饰——通过声讨他人来索取更多,这种关于“我不够”的匮乏感在很长一段时间一直都伴随着我,时间不够,机会不够,金钱不够,无论那时的我表现得多么优秀或者多么自信,在遇到一些事情时的第一反应已经非常直接地把我内心深处对自己的判断表现出来了。

那种觉得不公平的感觉,就来自这份匮乏。而当我不再把注意力用来去讨伐别人,而是关注自己时,这份匮乏感就被我看到了。

而当我看到它,面对它,承认它的时候,我就拥有了重新选择的机会。

我可以继续认同这个部分,相信自己是匮乏的,也可以放下它。当然,放下不是一次性的事,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因为那个部分可能在未来还会偶尔被引发,而我们需要做的是无数次地觉察它、面对它、放下它。能量的提升是需要不断练习的,就像人们无意识地练习抱怨或者无助的感觉一样,任何事情重复去做就会被强化。而你要做的是,从现在开始带着觉知来决定你在重复的是什么。

既然谈到匮乏,就让我们再讲讲不同层面的匮乏。比如很常见的,关于金钱的匮乏。

在我小时候,常听大人们没事聚在一起闲聊时,就会说“现在的钱用起来真快啊,以前说十块钱打开就没了,现在一百块钱打开就没了”“一分钱难死英雄好汉”之类的话。所以在那时我的心中就形成了关于金钱匮乏感的观念,而且我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有什么不对劲。

即使成年之后,已经学习了好几年的心理课程,工作也有些成果,钱也赚得越来越多,但那些残留的匮乏感依然还在影响我。记得一次,我为了买垃圾袋和牙刷去超市,结果买了几百块钱的东西,出来结账时,看到账单,脑中就冒出一个声音:“没买什么就又花了好几百。”然而那一刻我的觉知立刻出现了,我想起过去我妈妈带我去超市买东西时,每次结账也会说类似的话。而就在刚才,这个早已内化的声音又一次在宣告我对自己的匮乏的信念。

我知道,这种感觉并不属于我,而我也可以让自己拥有一种完全不同的感受。于是我马上调整能量,带着感激和丰盛的状态来付账,感激提供商品的生产者和所有的流通环节,可以让我这么方便地买到我需要的物品,感激这个过程中我得到的服务,而且感激我这么有钱,可以自由地买我需要的东西。

当我以这种状态来付账时,我能感觉到和刚才那个抱怨的状态是完全不同的。内在背景的改变意味着“我”的改变,而新的“我”和世界互动,就会产生完全不同的互动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