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准备用多少“苦大仇深”来消耗你的人生

有时候,伤害并非来自他人

每个人都曾是一个受伤的孩子,我也是。当我在成长的路上一再感受到弱小、无助时,我曾试图用怀疑、愤怒、战斗来保护自己远离伤害性体验,但事实上这只会让我越来越痛苦。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明白,在与命运的战争中,我能战胜它的概率少之又少,与其将精力花在战斗上,不如放在享用当下的生命中。于是,在我承认自己无法成为一个胜利者的同时,我战胜了自己的痛苦,生命反而轻松起来。这让我终于懂得了那句话的意义:真正的强大,来自承认自己的弱小。

二十多岁的时候,我对老主任说,我感觉人是如此渺小,渺小到与宇宙相比,甚至算不上是一粒尘埃。老主任瞪大了眼:你才这么小,怎么就会有这样的思想?

今天,我依然感觉人是如此渺小,渺小到无法与自然灾害进行一点点抗衡。二十多岁时感受到的渺小,让我觉得活在这个世界上,什么都不必抢、不必争,因为即便全部争抢过来,在时间的长河里,也不过是瞬息的拥有;而此时的渺小,让我想到了蚂蚁,它们用紧紧抱在一起的方式来对抗自然的强大。

人类其实也如此。

人与人之间的彼此支持和体谅,带来的是彼此都能感受到的爱与安全,是力量的增加;而彼此的愤恨与伤害,带来的是理解和支持的瓦解,是各自防备,是力量的流失和安全系统的坍塌。

随着年纪渐长,随着在心理世界探索的深入,我慢慢知道了一件事:对于生命而言,太多太多时候,眼见未必能为实,太多太多时候,伤害并不是来自他人,而是来自我们的期待、我们的经验,以及我们自己对待世界的方式。

前些天看到一篇文章,写的是作者的一个亲戚家境优渥,于是有了非常多的机会去学习,加上本人又非常努力,所以小小年纪就已经非常了得,而这对一个生于穷苦之家的孩子来讲,是不可能的。在我读来,那篇文章的主旨是在强调机会加上努力对一个人的意义,可是在下面的评论里,却是骂声一片,认为作者是在“仇贫”。

对于很多人来讲,是不能够接受另一种声音存在的,因为,他们从小到大,就没有被允许过表达自己的声音。他们独立的思想,可能在成长过程中就已经被扼杀了。所以一个没有被允许过独立思想的人,也很容易去做扼杀他人思想的事,他的世界会变得狭窄,会比较难允许他不熟悉的声音进来,因为在他的经验中缺少“不熟悉不等于不安全”这样的体验,在他的世界里,也就缺少“共存”这个概念。

但是,这个扼杀,不仅重复了他自己的经历,其实也令他损失了拓宽自己的机会。同时,这个敌意而非接纳的状态,也会让他感觉到更多的愤怒与痛苦。这其实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浪费和消耗——用“苦大仇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