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边界缺损甚至融合的人是什么样子的

我的一个朋友,自从有了孩子之后,就开始与丈夫分居,现在已经将近二十年了。我问她为什么不离婚,她说她爸爸不同意。我感觉很奇怪:“你在这个名存实亡的婚姻里这么痛苦,肯定也不是你爸爸想要的呀。”她告诉我:“如果我离婚,我爸爸就会感觉很丢人,他可能会打我,我害怕。”看着她愁苦的表情,我说:“可是,你现在是五十岁,不是五岁,你不再是那个必须服从爸爸,否则就无法生存的孩子了呀!”她其实也明白这一点,但就是无法停止害怕。

很明显,我这位朋友的心理边界是不够完整的,她无法将自己感受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也无法坚持自己的想法,无法在尊重自己真实需要的基础上做出选择。因为,她害怕。之所以会害怕,是因为她在情感中并未将自己感受为一个独立的人,而是感受为父亲的附庸。她在情绪上无法让自己独立于父亲,她的情绪会被父亲的情绪所左右,她无法区分自己的情感与父亲的情感不同,自己的需要与父亲的需要不同。而这些不同原本都是正常的存在,她无法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有权利尊重自己的内心做出选择,而对于她自己的事情,父亲是无权做出决定性干涉的。

当然,她父亲的心理边界也是不完整的,他无法意识到女儿作为一个成年人,有权利决定自己的事情。在这位父亲的世界里,女儿存在的意义,某些时候在于让他感觉满足,感觉脸上有光,感觉他有十足的控制权,否则他就会觉得女儿是不够让他感觉安全的,他显然无法允许女儿拥有独立的生活。女儿如果没能满足他的需要,他就会暴怒,而他的暴怒就是控制女儿的武器。

对于年幼的孩子,父母的情绪控制是非常强大的武器,可以有效地将孩子推到服从父母的境地里去,而服从的结果,很可能是孩子失去发展独立自我的勇气,这也是孩子无法发展健康心理边界的重要原因。对于父母来讲,当孩子服从时,父母就会省心很多,比如当父母忙时,孩子就安安静静地自己玩。父母可能会非常得意于自己“教子有方”,可以教出这么听话的孩子。可是对于孩子来讲,他安静的背后,可能意味着他已经放弃了对父母的依恋需要,不得不退回自己的世界里来,自己满足自己。或者孩子无法忍受父母的疏离,用哭闹、闯祸的方式来争取父母关注的目光,但是如果父母的内心需要凭借管理孩子来获得控制感的话,他们就难以允许孩子发生这样失控的情况。于是孩子的哭闹成为非常容易激怒父母的方式,父母的惩罚会使孩子对于表达自己的需要变得恐惧,他们便可能会放弃自己的真实需要,服从于父母,或者将激怒父母变成他们的目标,反而忽略了自己的真实需要。

对于退回到自己世界的孩子,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当起了“王”,他们可以将这个世界感受为一切都是按照自己想要的样子运转的。他成了父母的样子,也开始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别人。当他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主宰时,他就无法去尊重和理解其他不同的人,这会让他不断入侵别人的心理边界,因为他无法意识到,别人原本是拥有自己的独属疆土的,是会与自己的想法、需要、情感有许多不同的。当他面对的是一个心理相对健康的人时,对方可能会拒绝他的入侵,这就会让他感觉受挫,如果他拥有比较好的反思能力,这些受挫的体验可以引领他做出调整,最终发展出相对健康的心理边界。如果他没有学会做出调整,就可能成为一个让周围人抓狂的人,而他自己也会很委屈,因为他并不想伤害别人。在他的世界里,他感觉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甚至觉得是为别人好的,他无法理解,自己的行为为什么是对别人的伤害与入侵。当他做了父母之后,他可能还会像自己的父母那样,以为了孩子好的名义,继续限制孩子的发展。

对于这样的孩子,还存在另外一些可能。因为他们将外部世界感受为危险的,所以他们不能够走出自己的世界去探索,无法让自己对这个世界有更全面的了解,因此也就缺乏对现实世界的理解。于是,在他们的世界里,幻想与现实之间也会缺少边界,即把幻想当成现实,这同样是缺少心理边界。比如“我觉得这个世界是充满危险的,所以你有可能是伤害我的人,我不能相信你”,再比如“你把他说得那么好,那就是在说我不行”,或者“你来晚了,肯定是不想要我了”……这其实都是他的一些想法和猜测而已,但是他会坚信这些想法就是现实,这样的无法区分,就是诸多痛苦体验的来源。

还有一些时候,不断被父母限制的孩子可能会变得很退缩,他们就像是被卡死在了某个受限的地方动弹不得,他们无法区分哪些是自己的权利,哪些时候是被他人入侵,因为他们无从区分自己的疆土在哪里,所以他们往往也会失去了拒绝伤害,保护自己的功能。

对于不被父母给予发展空间的孩子,父母的限制,可能会激起他的强烈反抗——我偏不听你的,而这个“偏不听”,还是受制于父母的想法,依然不是独立;也有可能使他为了安全,只好听命于父母,无法走上独立之路。

心理边界不够完整,无法拥有独立心理空间的人,会发生什么呢?在关系中,他们要么试图去控制他人;要么恐惧与人产生真实的关系;要么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一味听命于人;要么不断入侵他人的心理空间,从而激怒别人;要么会处在情绪的极端动荡里,等等。总之,他们的生命会失去真实与自由的状态。

所以,发展独立的心理空间,是让自己过上美好生活的基础,只有当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尊重自己与他人的存在,允许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他自己,按照自己内心的选择生活时,人与人之间才会存在真正的尊重、理解、接纳,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亲密关系,才是真实的亲密关系。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愿意发展足够的心理能力,去容纳和处理焦虑性内容,当我们有能力自己去处理这些时,就不必再把它们扔给别人,也就给了别人足够的空间去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