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真正坐下来听的时候,不仅要带着耳朵,还要带着我们的心灵,我们用心听到的,不是声音,而是感情。
感情是一种非常微妙的东西,它只能借助于我们自己的情感体验来理解和确定。
比如,有时候,当我们与一个人说话时,他可能告诉我们好久不见,非常想念我们,可是我们内心感受到的却是他好像有什么急事,要忙着离开。此时,我们的感觉会比他的语言更可靠:他并不想与我们待在一起。
因为语言是一种可以经过意识修饰的东西,所以它是可以与内心真实的想法不一致的,但是,一些非语言信息却往往更接近潜意识,更难以去修饰。而我们的情感感受系统,会非常敏感地捕捉到这些非语言信息,带领我们去领会对方的情感系统。
我们在与对方交谈时,除了敏感捕捉到对方传递的情感体验之外,还需要去理解它们和管理我们自己的情感。
理解是因为我们需要借助这些情感体验去了解对方在语言表达中的需求。
管理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因为感受到的情感就马上做出行动,而是要在体验到这些情感之后先去理解对方真正的动力和诉求是什么,然后再选择如何应对,否则,同样有可能带来伤害性影响。
比如在心理咨询中,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来访者不断抱怨咨询师不能共情自己,不是好的咨询师;不断说另外一位咨询师有多么好,因为那位咨询师收的费用低;或者不断谈到自己的收入多么高,而咨询师才收这么低的费用,一定是能力不够,等等。
面对这样的贬低,咨询师感觉生气是正常的反应,但如果此时因为生气愤而还击的话,很可能就已经陷进了来访者之前的人际模式。因为他之前学会的人际模式很可能就是用贬低的方式激怒对方,这样的方式会不断让他在人际关系中受挫,而他越受挫,就越会失去对他人的信任,这样的方式就可能会越多地破坏人际关系。
而能够帮助他改善这种不健康方式的途径,是帮助他理解自己的这个模式,并提供给他不一样的、更安全的体验,这样他才能在一种健康体验的积累中,慢慢改善自己。咨询师能够提供更安全体验的前提,是在感受到自己的情绪之后,不被自己的愤怒所控,并顺着愤怒这个线索,去理解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出反应。
这个过程,就是用心灵去倾听的过程。
如果用心灵去倾听,我们有可能会听到他在表达什么呢?可能会有许多内容:
我害怕自己是不好的,因为不好就会被抛弃,我无法忍受自己身上的不好,所以,我要把这些不好通通扔到你的身上去,当你是那个糟糕的人时,我就会感觉更安全;我害怕自己在你面前是无足轻重的,所以我要贬低你,来让自己感觉到平衡;从来没有人喜欢我,所有人都在贬低我,我希望你知道那是什么样的感觉,所以我也要贬低你,让你知道我曾经历过什么;从来没有人对我好过,我觉得你也会像以前伤害过我的人一样糟糕;如果无论我怎么贬低你,你都不会伤害我,我就愿意相信你……
当我们沿着自己的愤怒,读懂贬低我们的人的内心有着如此深重的痛苦之后,再面对眼前的这个人,我们有的就不再是愤怒,而是理解、悲悯和想要帮助他的心情了。
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里与人共处的时候,经常会有这样的经历:当一个孩子向父母发脾气的时候,当恋人突然变得躁动不安的时候,当上司不可理喻的时候,可能都是他们内心最脆弱的时候。
如果我们能让自己静下来,听一听他们内心的声音,生活里就会少很多冲突。特别是对于成长中的孩子,被倾听的过程尤其重要。因为父母的理解和接纳、倾听和尊重是他们发展自尊的温床,孩子被听到得越充分,他的自我发展也就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