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皆祸害”?当然不
在前面的几篇文章中,我们讨论了父母的情绪问题在亲子关系中可能带给孩子的伤害。在心理科普的过程中,也有许多心理学工作者花了非常多的精力,向普通父母普及早期养育的重要性,帮助他们避免一些传统养育方式可能会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
然而,承认父母的情绪问题对孩子可能造成的伤害,并不是要我们去责怪自己的父母。在父母养育方式带给孩子的影响得到重视的同时,孩子自身所具备的成长能力、人格因素对其成长发育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应被忽略。
在心理分析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人将自己对社会的适应不良归结于父母的养育问题,甚至把“父母皆祸害”的观点挂在口边,但这样的归结往往会成为阻碍他们人格成长的重要因素。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需要扩大父母的影响来忽略自己可能要承担的责任,因为这可以帮助他们完成自己的一些内部需要。但忽视自身的因素,同样会造成各种痛苦。
当一个人在内心对父母充满了愤怒与责备时,他在社会生活中,同样也会对象征层面的“父母”充满类似的情感体验,比如对领导、权威的愤怒。
当一个人内心的情绪体验是以愤怒、憎恨为主色调时,他就很难与周围的人建立起安全的关系,也难以适应所处环境的社会生活,这些困难有可能会加重他内部的破坏性情感,然后,再加重他的适应困难。生活可能由此陷入一个伤害性的循环里,变得很糟糕。最终,他会在这样的循环中消耗着自己赖以感受幸福的重要资源:信任、接纳、关怀、爱……
在这种情况下,获得改善的一个途径,就是收回对外部的责备,将自己从“受害者”的位置解放出来,真正为自己的生活承担起责任。当然,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因为“父母皆祸害”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功能,一旦放弃,就意味着必须建立新的模式,而这一过程,也许同样需要花掉几年的时间。
做出改变的前提,是我们需要理解旧模式的功能是什么,只有真正了解“父母皆祸害”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我们才可能有一个方向,去寻找更健康的方式来替换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