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超过一半的疾病与压力有关。突发的压力固然危害巨大,但毕竟很少发生,真正可怕的是慢性压力。
慢性压力所导致的疾病几乎覆盖了身体的所有功能系统:皮肤方面,疱疹、皮疹、发痒、荨麻疹、无故过敏;口腔方面,口干、吞咽困难、口腔溃疡等;胃肠道方面,恶心、胃痛、胃酸倒流、食欲大增或不振、胀气、便秘、腹泻;心血管方面,心慌、胸痛;骨骼方面,风湿性关节炎、背疼;神经系统方面,失眠、做噩梦、目眩、头晕、头疼、耳鸣;呼吸方面,呼吸困难、哮喘;生殖方面,性欲低下或性功能障碍……
仅就失眠来说,压力不是导致失眠的唯一原因,但专家的结论是,找不到明确的医学解释的失眠,多半是因为压力;还有,压力虽然不是肠胃失调的唯一原因,但它是最常见的原因。
持续的慢性压力,不仅损伤机体,对大脑功能也有显著影响。压力削弱记忆力、推理能力及身体控制能力。一个明证是,平时训练有素表现优异的飞行员,在实战中也可能失事,就是因为超负荷的压力。研究表明,压力能改变大脑结构。大脑中的前额叶皮质层,负责人的决定、判别潜在危险、制订反应计划等,还负责人的信任感、友善度和同情心。而压力首先损害的就是这一区域,久而久之,我们变得焦虑、抑郁、恐惧、易怒,性格似乎也有了巨大变化。
幸运的是,慢性压力引发的损害大多数情况下是可消除的。大脑不像身体其他部位一样成年后停止生长,而是终生都在生长。也就是说,压力对前额叶皮质的伤害是短时的。但这不能成为放任压力滋长的理由,没有证据表明压力不会给大脑带来毁灭性打击。
众多心理学和认知理论都完善了关于压力的生理反应的认识,但是重中之重还是要记住我们的机体是有极限的,过度损耗不可能不受到惩罚……数位研究者细化了薛利的工作,区分出了不同的应激反应模式:体力活动、心理局限以及因某些任务产生的沮丧感主要会激活去甲肾上腺素,而脑力活动和压力则会激活肾上腺素。这些研究上的进展对本书的内容来说没有太大影响:当我们感到精疲力竭时,是我们达到了自己精力的极限,可能会影响身心平衡、健康,甚至是皮肤,对摆脱该状态的策略我们要格外谨慎对待。
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无论如何不可能到处同时耗费精力。为了要对抗压力或适应压力,机体会选择某种策略,我们把它称为应对策略,但矛盾的是(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应对策略同时会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显得没有那么强,因此会令生活变得更复杂。这样我们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难以自拔,尤其是在要求我们随时全力以赴的工作领域。
布鲁诺回忆说:“新的部门经理刚来的时候,我们感觉松了一口气。她非常有活力,并且目标明确,坚持让我们每个人各司其职,不用什么都请示她。这样既能学到东西又令人热情高涨。然而,她真的很挑剔。面对她时,我时常为了一点儿小事就不知所措,总是脸红、结巴,当我想要控制自己的时候,总是忘了关键信息。我的压力越大,情况就越难控制。后来我日日夜夜老想着这些事情。当公司提议让我调到一个更闲散的‘养老’部门的时候,我就调了,尽管可能会很无聊,但是当时我看不到任何别的出路。”
逃避或是抗争,难道我们只有这两种选择吗?